分享

山西有种地下四合院,已有四千年历史,建造不用砖航拍像火柴盒

 大河乡土 2020-12-03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也是美丽的季节。秋天的地窨院是什么样子的?10月27日,摄影师携带航拍器来到山西平陆中条山下,在一个完整保留地窨院的小村,航拍了秋天里的地窨院。虽然一些住户已经搬离,但仍旧居住在地窨院中的老人还保留着削柿子晒柿饼的传统,在地面上不停地忙碌着。一抹金黄给朴素的地窨院增添了少有的亮色。

地窨院也叫地坑院、地窑院,在陕西、河南、山西、甘肃都有存在,但各地略有不同。山西平陆是晋南地区目前保留地窨院最多的县区,部分地窨院仍有人居住其中。据资料显示,地窨院是一种已存在四千多年的独特民居,它源于远古人的穴居方式,一般都深藏在十几米的地下,被专家描述为“埋在地下的四合院”。

从空中看,四四方方的地窨院在婆娑树影下,就像一个个火柴盒镶嵌在大地上。

平陆的地窨院大的有几百平方米,小的几十平方米。当地人说,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几乎家家都住地窨院,“进到村子只见炊烟,只闻鸡鸣狗叫,就是看不到一间房子,不熟悉村子的人不敢在村里夜行,因为不小心就摔进了地窨院”。

今年67岁的翟大爷介绍,地窨院都是靠人一下一下挖出来的,建造的顺序是先挖出一个四方形的深坑,然后在坑的四壁挖窑洞,大小窑洞可挖8到10孔,用来住人、做饭和圈养牲畜,最后再挖一条斜坡的门洞供人出入。“挖一座院子看劳力多少,人多一两个月就能挖好,人少可能一两年才能住进去。”

翟大爷是村里的老住户,生在地窨院,长在地窨院,“在地下活了一辈子”。老人有一儿一女,目前都在县城工作或打工,因为习惯了村里的生活,他和老伴婉拒了孩子们让去城里居住的请求,坚持生活在地窨院中。“住惯了安静的窑洞,不喜欢城里的闹腾。”翟大爷和老伴边削柿子边说。因为家里人少,俩人准备今年就晒一点柿饼,给孩子们尝个鲜,同时也算给自己找点事干,否则没事干也闲得心慌。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原本随处可见的地窨院逐渐被填埋。翟大爷居住的地窨院周围原本有着六七座地窨院子,现在也仅有两三户有人居住,其它的都已荒废长满了荒草。

图为村中两座还在住人的地窨院,远处是新村里村民用砖瓦盖起的地面房屋。地窨院在慢慢远离人们的生活,也在慢慢的消失。

翟大爷说,随着地窨院减少,近两年有很多人来看稀罕,大家对地窨院的防水防涝充满疑惑。其实,每座地窨院中都挖有旱井,就是防止雨水倒灌,遇到雨天,雨水顺着地势就流到了井中,根本不会淹没院子,也不会进到窑洞里。“我们这里缺水,以前井中积攒的雨水还能供人和家畜饮用,一举两得,只是现在家里都通了自来水,雨水早不喝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