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息化创新教学设计

 青鸟968 2020-12-03

信息化创新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姓名

丁丽丽

工作单位

五道沟镇学校

年级学科

八年级语文

教材版本

人教部编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是一篇出自《孟子》中的经典名篇。文章通过举例、归纳、对比等手法,论述了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学习本课为进一步熟悉阅读古诗文的方法,反复诵读,提升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2.朗读全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

3.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中心。

4.正确理解并认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含义并从中得到应有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语、名言警句。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这样一篇议论体裁的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要重视预习,在课前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教学方法设计

一、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青蛙实验图片”。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她虽然感觉到了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为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从古人的经典中寻找答案吧!

二、 朗读训练,培养语感。

1.孟子的文章气势非凡,善用排比比喻等修辞,阅读要我们要注意停顿,读出气势。(播放名家朗读音音频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生齐读、男女生分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

1.指出通假字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名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指生翻译  师适时纠正补充)

四、探究文本

1.在第一段中,作者只用两个动词就列举了六个人物,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列举书写。

2.联系人物生平思考:列举的六个人物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问题1)(生讨论交流)

3.在列举实例后,作者总结了人才所要经历的磨难有哪些?这样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问题2)

4.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进行阐述分析磨难的?

(生小组讨论)

过度:以上几方面都是从客观环境方面来进行人才的磨练,那么,是所有历经磨难的人都能成就大业吗?

出示句子:“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通过以上的论述,作者最后得出结论(也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五、梳理论证思路

六、 学习了本篇文章,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磨难,你将如何看待?(问题3)

生甲:一切困难都是对我们意志的磨练,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生乙:只有克服了这些困难,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人才,成就大业。

六、结语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教师小结:安逸享乐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但这往往是堕落消靡的开端;忧愁祸患的确会给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但却是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我们不要像温水中的青蛙一样,在舒服惬意的日子中丧失了生存的能力。希望同学们在困难、挫折中战胜惰性,磨炼意识,成为你想成为的理想中的人。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青蛙实验”,讲故事导入,谈故事的道理。

学生看图片,听故事,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思考。

利用幻灯片,逐一出示重要句子中的重点实词。课件演示圈出出示使动用法的词语。

学生掌握实词含义,找出使动用法的词语。

掌握重点实词,疏通文意。

播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名家朗诵音频。

学生听朗诵音频。

读通顺课文,纠正读音。提升阅读水平。




六、教学评价设计

完成课堂测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堂测验

1.指出各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古代汉语中,动词有一种特殊用法,称为使动用法。如:“苦其心志”中的“苦”解释为“使……受苦”。

文中属于动词使动用法的词还有哪些?

  3.古今异义词:

(1)举于版筑之间  

      今义:建筑、修路        古义:

(2)举于士:        

      今义:士兵                    古义:                      

(3)所以动心忍性

 今义:表因果的关联词语;古义:              

 (4)降大任于是人也

     今义:判断动词;       古义:                         

4.一词多义

于: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

     ②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③生于忧患(         )

发: ①发于畎亩(       ) ② 发于声(表现)

拂: ①行拂乱其所为(       )  ②拂士(          )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6.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事例有何共同点?作者用意何在?

7.作者认为人要成才必须经历哪些磨难?磨炼的目的是什么?(原句)

8.在第2段找出能分别论证“生于忧患”和“死于安乐”的句子。

七、教学板书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列举古代六位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举例论证)

       这些事例说明:说明困境能造就人才的道理。(道理论证)

    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进一步阐发上述结论。(对比论证)

    (正面)和(反面)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八、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在我教之前,同学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在上课之前就能读通顺课文,也尝试结合书下注释疏通文意。所以我觉得教起来应该比较轻松,所以我们在学时,我首先征求学生的意见,看看用不用我领着他们一句一句的翻译,程度好的学生说不用,这个环节我就省略,然后我问学生们,这篇课文都学生都会背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是不是能梳理出来,学生摇头表示不能,然后我就带着学生们一点一点的梳理,在梳理的过程中,我没有给时间让学生去背,因为学生课文都已经会背了,我就不想让他们在浪费时间了。在梳理完文章的思路后,我就引领学生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然后就进行拓展延伸。这一块我又把上课人内容结合一起来谈。我感觉学生掌握得挺好的。这节课能这样顺利的完成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应用了幻灯片。

1.在学习兴趣的激发上我采用故事导入,出示了一张青蛙舒服惬意的在锅中洗热水澡的图片。有这个故事引发学生思考,自然引出本课内容。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想要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在课程结束时,我又出示了一张青蛙在沸水中被煮熟的图片,这样总结前后照应,学生也觉得很有趣,从而对课文阐明的道理印象深刻。

2.名家的音频泛读,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在听范读中自然读通顺了课文,读出了朗读节奏。

3.课件出示的重点句子和实词,使短短的45分钟课堂更加有效率。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在课堂上给学生的诵读和背诵时间不多,文言文教学应重视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尽量少讲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