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7年中考真题精品解析 化学(浙江宁波卷)精编word版(解析版)
2020-12-03 | 阅:  转:  |  分享 
  


2.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答案】C

【解析】A、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二是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错误;B、蒸发后蒸发皿的温度很高,应用坩埚钳转移,错误;C、给液体加热,试管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总容积的三分一,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错误。故选C。

10.如图是物质甲和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l

D.l个丙分子由1个甲分子和2个乙分子构成

【答案】A



13.有A、B两种酸碱指示剂,它们显示的颜色与溶液pH的关系如图,它们在甲溶液和乙溶液中显示的颐色如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甲溶液呈酸性B.乙溶液的pH可能为11

C.只用A指示剂就可鉴别甲溶液、乙溶液和蒸馏水和蒸馏水三种液体

D.在滴有A指示剂的甲溶液中不断地加入乙溶液,最后溶液一定呈绿色

【答案】D



14.某废液中只含有Fe(NO3)2、Cu(NO3)2、Ba(NO3)2三种溶质。为了回收金属、保护环境,小科设计了如图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



A.固体a是铜B.X一定是Na2SO4

C.溶液B中含有的盐有Ba(NO3)2、NaNO3

D.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为5.6g

【答案】C

【解析】A、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故将铁加入到Fe(NO3)2、Cu(NO3)2、Ba(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亚铁,即固体a是铜和过量的铁,错误;B、溶液A中含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钡,氢氧化钠能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硝酸钠,故过滤后得到的沉淀b是氢氧化亚铁沉淀,溶液B中含有硝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要将硝酸钡转化为沉淀,可加入含有硫酸根离子的物质,如:硫酸钠、硫酸钾等,错误;C、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溶液B中含有硝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硝酸钠和硝酸钡属于盐,氢氧化钠属于碱,正确;D、反应中加入的铁粉是过量的,由于固体a中除了含有铜以外,还含有铁,故若回收到6.4g固体a,则加入的铁屑质量一定大于5.6g,错误。故选C。

20.根据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甲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

要获得一瓶干操的氧气,图甲装置中导管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

下列关于硫燃烧实验(如图乙)的相关描述合理的有________(填序号)。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硫燃烧是剧烈氧化的现象

③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不同

集气瓶底部留有水可以减少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



【答案】(1)催化(2)d→e→b(→c)(3)

21.下表是不同沮度下KNO3的溶解度表。

(1)称取30gKNO3固体时,在加一定量的KNO3固体后,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右,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

(2)20时,将30gKNO3固体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是否饱和?_______。

要使20的KNO3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写出一种即可)

温度() 0 20 40 溶解度(g/100g水) 13.3 31.6 63.9 【答案】(1)继续加KNO3固体(2)不饱和(3)降低温度(或蒸发水货加KNO3固体)

26.碱式氯化镁【Mg(OH)Cl】受热能分解,它分解后产物是什么?小科进行了探究。

【猜想】Mg(OH)Cl分解后产物可能有:Mg、MgCl2、MgO、HCl气体、H2O、Cl2。

老师告诉他产物就是上述猪想中的其中几种,并提示Cl2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取少量的Mg(OH)Cl放入大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过程中观察到足量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一段时间后,沉淀不再产生,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管内有固体剩余,无其他现象。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有_______气体,无其他气体。

【实验二】取少量实验一的剩刹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

【实验三】再取少量实验一的剩余固体,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由此推知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________。

【结论】Mg(OH)Cl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实验一】HCl【实验二】Mg【实验三】MgCl2

【结论】Mg(OH)ClMgO+HCl↑

【解析】【实验一】管内无黄绿色气体,说明没有生成氯气;大试管口也没有液滴形成,说明没有生成水;硝酸银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生成了HCl气体,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实验二】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猜想中的其他物质不能。现取少量实验一的剩刹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Mg(OH)Cl分解后产物中没有金属镁;【实验三】氯化镁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现加入足量稀硝酸,固体全部溶解,再滴入AgNO3溶液,无沉淀产生,说明没有生成氯化银沉淀,即没有氯化镁,那么一定含有氧化镁;【结论】结合实验一、二、三可知Mg(OH)Cl分解生成了氧化镁和氯化氢气体,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Mg(OH)ClMgO+HCl↑。

四、解答题

27.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能把小木棍、蔗糖等中的氢元素和氧元素“脱出”结合生成水。

用小木棍越取浓硫酸少许,一段时间后,小木棍上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在蔗糖(C12H22O11)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是______。如果蔗糖完全脱水,则生成C和H2O的质最比是_______。

【答案】(1)炭化、变黑(2)2:18:11



33.实验室有一瓶碳酸钙和氯化钙粉末组成的均匀混合物,小科用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和该混合物反应(所得溶液均为不饱和溶液)。四组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请分析计算:

(1)反应后,稀盐酸还有剩余的是第______组。

(2)求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

(3)表中a的值为_____。

(4)求表中m的值。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稀盐酸质量/g 100.0 100.0 100.0 100.0 混合物质量/g'' 3.0 6.0 9.0 12.0 所得溶液质量/g 101.9 103.8 105.0 a 剩余固体质量/ 0 0 m n 【答案】(1)一和二(2)5:1(3)105.5(4)1.25g

【解析】(1)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故减少的质量即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实验一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3g-101.9g=1.1g;实验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100g+6g-103.8g=2.2g;实验二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1.9g,实验三中溶液的质量只增加了1.2g,说明实验三中的碳酸钙没有完全反应,即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故实验一、二中的稀盐酸有剩余;



(3)实验三中的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故实验四中增加固体的质量后,碳酸钙不反应,即所得溶液的质量和实验三中溶液的质量相等,即a=105.0g;

(4)实验三中的碳酸钙未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和为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之和=100g+9g-105g==4g,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碳酸钙与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

9g混合物中碳酸钙的质量=7.5g;

未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m;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来源:学科网]

7.5g-m4g-m

m=12.5g

答:混合物中碳酸钙和氯化钙质量之比为5:1;m为1.25g。

































1







献花(0)
+1
(本文系读书照亮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