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论他人对你再好,都不要轻易依赖,否则失去的就是全部

 知阳时光铺子 2020-12-03

宫崎骏说过一句话:“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您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的精神支柱。”

一旦精神支柱都失去了,那么等于就是失去了全部。

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依赖成习惯,最后再失去,表面上看这段关系已经彻底结束。可对已经产生依赖的人来说,“凌迟”才刚刚开始。

所以,亲情也好、爱情也罢,无论他人对你再好,都不要轻易依赖一个人,否则你将面临无尽的煎熬。

事实上“依赖”是一个人性格上的缺陷之一,是一种发源于幼年时期的人格——依赖型人格。

具有依赖型人格的人,一般会表现得很幼稚、顺从,而又常怀疑自己可能被拒绝,在任何方面都很少表现出积极性,显得缺乏对生活的信心和力量——是一种自卑的另类表现。

特别是在感情方面,因为缺乏基本应付一些挫折、变化的能力,所以在遇到一些对他特别好的人,就非常容易产生依赖心理。这种性格特征,跟性别无关,男女都会有依赖性格的情况。

所以我们会时常听到一些朋友在评价自己的另一半时会吐槽:“我就像找了个儿子(女儿)一样。”

越是依赖,越容易被抛弃

具有依赖性格的人,往往都表现得十分温顺、听话,他们会巴结和逢迎对他们特别好的人,所以刚开始都会非常受欢迎,也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好感。

特别是对于那些独立性人格比较明显的人来说,这种依赖性格之人的表现会激发他们强烈的“保护欲”,也对其温顺听话的行为非常受用。

然而这种黏着一般的依赖,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令人厌烦,因为依赖型人格者除了温顺听话外,还会非常缺乏自信,经常表现出悲观、被动、消极的状态,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处于极其被动的状态。

最终越是依赖于他人,就越容易被人冷落、远离,甚至到最后被抛弃。

选择依赖,就等于失去了独立人格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依赖心理是一种习以为常的生活选择。当你选择依赖时,就等于失去了独立的人格。

从而就变成了脆弱、无主见的,被人主宰了命运的可怜虫。

缺乏独立人格的人,从来都只会成为他人的附属,自己开心与否、幸福与否都不会随着自己的意志而改变。一切都要听命于被附属的那个人。

这种命运被人主宰的人生,相信任何人都不会乐于接受。

那些被人所厌恶的“妈宝男”,其实就是一种典型的依赖型人格。他们从小就缺乏自主能力的培养,即便是成年以后依然需要他人来做决定。

这种人终身不能负担起选择及果断处理各项事件的责任,归根结底就是“怕担责,不敢承担”。

你愿意选择一个没有担当的人做你今生的伴侣吗?我相信绝大多数都不愿意。

树立独立人格,克服依赖心理

依赖心理大多是受到父母家庭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如果父母过分地溺爱子女,那么可能会通过一些溺爱的方式来鼓励子女依赖父母,使他们没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

久而久之,在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形成依赖型人格。

而如果因此而形成的依赖心理让人深受其害,那么也可以通过梳理独立的人格,培养独立的生存能力,来克服依赖心理。

可以通过以下4个步骤来完成对依赖心理的克服:

  • 首先,从意志上来约束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意识地不依赖父母或者他人,并同时把要做之事的得失利弊考虑清楚,心里有了处理事情的主心骨,自然就敢于独立处理事务了。

  • 其次,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往往生活懒散,消极被动,常跌入依赖的泥潭。反之,有使命感责任感的人,则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做事认真,不繁衍了事,具有主人翁精神。

  • 然后,独立去完成某个任务。让自己亲自动手去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完全不依赖于任何人,无论这件事结果如何,其实都是在锻炼自己独立的人格。从小事开始,逐步增加事情的难度、复杂度和重要度。

  • 最后,多交往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向有独立人格的人学习交往,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问题的,通过跟他们多交往来主动被熏陶感染,久而久之就能激发自己的独立意识。

不管我们一生会经历多少事,会遇到多少人,我们都要清楚一个现实:真正爱你人,只会是你自己。

来到这世上时,我们是孑然一身。生命走到尽头时,我们也一样孤身一人。

所以,不要轻易去依赖谁,因为他们永远不可能做到像你自己一样般疼爱自己。

只有自己独立了,才能更好爱自己,让自己具备更强大的承受之力,才能活得更有尊严。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