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厂更好找女朋友”:80后单身小伙坦言,在外地更有同乡情

 知阳时光铺子 2020-12-03
“流浪的脚步走遍天涯,没有一个家。冬天的风夹着雪花,把我的泪吹下。”——《流浪歌》陈星(1997)


朋友这几天在我家小住,说是过几天要去沿海地区厂里上班。在我这儿歇几天就直接从这边坐火车过去。
朋友80后,今年也30多岁了,却依旧单身。在聊天的时候,我问他之后有什么计划打算?他只是含糊其辞地说了些不痛不痒的模糊规划。
于是我知道,他其实并没有真正的规划。
我又问准备什么时候找个女朋友呢?他也只是苦笑着说现在没钱,年龄又大了,找女朋友的事情还是随缘吧。
“随缘”这两个字我们都从很多朋友那儿听到过。一般来说,说这两个字的人,通常会有两种情况:一是没心思;二是没办法。
前者是主动的,后者却是无奈的。我这个朋友属于后者。
本着为了朋友着想,我还是劝他给自己未来做个规划,不能总是这样混一天是一天的。人还是要活得有点奔头才行。
而后他也坦言,选择进厂主要有两个目的。


“进厂是为了更好找女朋友”

“现在的社会太物质了,寻常的女生是看不上我的。”朋友无奈道,“像我这样要钱没钱,要长相没长相,年龄又大的人,找女朋友是很难的。”
对此我既表示认同,又不是全部认同。确实像我朋友这样的条件,要找到一个还不错的女朋友挺难的。但这并不是因为社会太物质导致的,而是他自己连基本生存问题都没彻底搞定,谁又会愿意跟着他呢?
其实身边有很多人有着跟我朋友一样的想法,把自己找不到对象的问题怪罪于社会现状。老实说,这还真怪不得社会。
因为你要知道,即便再怎么对物质没要求的人,也不太可能跟着一个连基本生活需求都满足不了的人。归根结底还是要怪自己不上进,跟别人物质与否没有太大关系。


“我进厂上班,一方面是厂里包吃住,可以节省开销;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找个女朋友。”朋友说。
我问为什么进厂就更好找女朋友呢?他是这么解释的。
“都是进厂打工,所以互相的家庭条件比较相似,人也比较踏实。如果年龄还相仿的话,那么就谈成的机会当然就更大了。”
朋友此前是学厨出身,打了几年工存了点钱,结果自己开餐厅全亏了。之后就开始进厂打工,去年才回老家过年,结果遇到疫情爆发,耽搁到最近才准备再去厂里打工。
我说:“咱们这边也有很多工厂在招工,为什么你要去外地呢?”
朋友坦言,选择去外地确实是有原因的。


“在外地更有同乡情”

“因为我既需要打工挣钱,又想要赶紧找个女朋友,所以才选择去外地。”朋友解释到,“外地人进厂工资会比当地人要略微高一些,另外在外地见到同乡的时候,会更有同乡情。”
我能理解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在国外遇到一个中国人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更亲近、更热情的感觉;再比如我们在外省遇到一个同省人也会更亲近。
就像歌词里唱的一样:“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同乡”这个词,越是在遥远的地方,范围会越广。这就好比你在老家县城里,论“同乡”都是县城以下的如镇、村这样的级别。而在外省时,遇到同省的人就可以论“同乡”了。


从人的心理上来说,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会有一种“排他性”,对于跟自己有关的事物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更多的兴趣、热情;而对于跟自己无关的则会有一定的排斥。
像“亲戚”、“老乡”这类较为亲密的关系,则会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相互之间会更容易产生信任感。尤其是在外地突然得知面前的陌生人跟自己有某种关系时,更会有一种惊喜的感觉。
而这就是我朋友在外地会更容易找到女朋友的原因所在了。
我心想,到底是什么经历让朋友都开始通过研究这种“心理学”的方式来给自己找女朋友了?
虽然我很想打听,但还是忍住了没有开口问。


结语感悟

我朋友的情况其实并非个例,我身边还有很多跟他“同病相怜”之人。
根据这些三十多岁还没结婚,甚至还没谈对象的人,我大致总结归纳出了4大共性特质:
第一、性格内向:或许是因为本身性格问题,又或许是因为自卑等,总之他们大多数性格都不怎么放得开;
第二、没有规划:对于自己的未来不会有太长远而可靠的计划。一方面可能是自己不具备规划的眼光和能力;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因为眼前的现实问题把他们束缚了;
第三、不求上进:这跟他们对于自己未来缺少规划有相应的联系。
第四、过于理想:他们很喜欢“畅想”一些东西,比如我朋友畅想自己去外地厂里打工就能很容易找到女朋友一样。
这几个特质让他们在茫茫人海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对象。
所以,总结下来还是那句话:自己不上进、没本事,因而找不到女朋友的问题,不能怪罪于社会太物质。
确实,这个社会很物质。但物质是针对有物质的人而言的,没有物质的人不在这个“怪圈”范围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