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那一场白银战争

 联合参谋学院 2020-12-03

在我心中国产剧《大明王朝1566》一直是高水准的存在。一群老戏骨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相当有深度的中国权谋和帝王之道,非常厚重、真实,将明朝腐败的制度性肌理一层层的呈现出来。立意高深,格局之大,即使是琅琊榜也差很多,更别提近年来的其他国产剧。

明朝最终覆灭的原因,各类小说,明史,资料都非常多了。记得当年在天涯网站,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令无数人为之癫狂、动容。原来历史可以这样讲,原来明朝是那样的气概万千,原来有这样多的值得敬仰的人,我们的历史如此精彩。

明朝的历史,太多的历史大神从内部、政权、体制、党争方面已经讨论和反思的很多了,但今天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从外部,在一个历史坐标点上去看待这段历史,从同时期地球其他国家的发展脉络上,从经济发展角度上去试着解读这段历史。

毫不夸张的说,在近代以前时期的各种文明中,没有哪一种文明比我国的文明更先进更优越。

我国11世纪就建成了互相连通的优良运河系统,11世纪就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不久就出版了大量书籍。因为建造了运河,和人口压力的剌激下,工商业也同样达到了先进的程度。中国的城市比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大得多,商业道路和欧洲一样四通八达。

宋朝时就已经出现了纸币“交子”。

而且在11世纪后期,华北地区就已经出现了巨大的炼铁工业,每年生产约125000吨,主要供军队和政府使用。这个数字比七个世纪后英国工业革命早期的铁产量都要多得多。

火药和指南针都是中国发明的。14世纪末期,明军使用了大炮来推翻蒙古统治者,磁石指南针也为航海提供了便利,我国有些帆船并不逊色与西班牙的大帆船。

14世纪初,沿海粮食贸易很兴隆,当时的商人已经开始和朝鲜、日本、东南亚甚至东非做生意,当然海上贸易是征税的,所以也为国家带来了财政收入。

郑和下西洋之时,有些大宝船看起来有约400英尺长,排水量在1500吨以上,他们完全有扩张海外的能力。

而且在明朝时期,有一条路特别的重要,那就是----丝绸之路。

在明代以前,我国的贵金属都是很缺乏的。除唐代因为是世界经济的中心,贸易发达,所以唐代的黄金和白银并不缺。

但是宋朝时,丝绸之路被 夏、辽瓜分,宋朝失去了黄金来源,只能发行铜钱,甚至铁钱,因为铁钱携带不便,所以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

但因为两宋频繁的战乱,使得这种纸币的信用体系被政府不断拿来滥发、放水以企图化解财政危机。

通货膨胀之下,纸币的兑换值越来越不稳定和混乱,造成的后果就是人们越来越不信任纸币,还是愿意持有铜币和铁币来保值,所以这场纸币化改革并没有成功。

战乱从来都是信用货币体系崩溃的重要原因。

这当然也和当时中央集权制的政府有极大关系,没有成熟的监管体系和信用基础,从宋、元到明初期,任何一个政府都无法抵挡住滥发纸币的诱惑。元朝的中统钞贬值了80%,到后来的至元钞、至大钞都被民间市场拒绝接受。

当年马可波罗在第一次见到纸钞时是那样的惊讶,“不管商人带多少银子到中国去,中国的君主统统拿走存入国库,以纸币做为交换。 用这种钱你可以轻易买到丝绸和你想要买的任何商品,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必须接受这种纸币 ,你不用再为你买的商品付更高的价格,因为你的钱是纸做的。”

然而到了元朝后期,所有元朝发行的纸币都失去了人们的信任,元朝规定金银不得流通,那么人们就以物物交换进行。

到了明朝时,历经宋、元两朝发行纸币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明朝最终还是放弃了发行纸币。允许金银流通,允许百姓以白银纳税。

而在欧洲也普遍白银做为交易货币。

而且因为在美洲发现了产量极大的银矿,而当时的提炼技术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所以大量的来自美洲的白银被铸成银币通过丝绸之路,从欧洲运到中国,来购买丝绸、茶叶、瓷器、香料等 各种奢侈品和生活用品。

这样明朝就有了一个获得大量廉价白银的机会,而全球白银货币量的充足又促进了丝绸之路的贸易繁华,这条路通往东西方,途经的国家都分得了财富。

比如印度的莫卧儿王朝也进入了全盛时期,建造泰姬陵的巨额资金就来自于丝绸之路上从美洲开采的白银。

但最终,就象马可波罗说的那样,这些白银最后都流入了中国。

因为很快来自各国的商人们就发现,虽然有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但中国白银的价格更贵,白银与黄金的比率在6:1左右,和奥斯曼帝国、印度、波斯、欧洲比,中国白银的价格是欧洲的两倍。这也就意味着同样的白银,在中国可以购买欧洲两倍的商品,并且可以换到更多的黄金。

一时间,越来越多的白银涌入中国来赚取差价。

这一现象放在今天来解读的话,金融巨鳄索罗斯早就在全球给我们上过很多次课了。

那就是“套汇”

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的热钱一下子都通过丝绸之路涌到明朝了,市场上一下子多了好多钱,明朝一下子有了充足的白银。

可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就开始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白银价格开始逐渐下跌。

当白银的价格下跌到和各国持平,没有套利空间的时候,大量来中国赚取差价的白银便逃离了明朝的市场。资本永远是逐利的,你看不到这一点,总有人看到。

而此时明朝正处于物价上涨,白银价格下跌的通货膨胀周期中,而大量的白银流出又使得明朝的经济从通胀一下子跌入了通缩。

后果当然就爆发了金融危机。

市场严重缺钱。钱荒来了!!

当时国内白银的开采数量远远不够需求量,我国的主要的贵金属产区都在内蒙、云南、广西等地区,核心地区要么早已开采得差不多了,比如河南、山东等地,要么是半生矿品质并不好,对开采技术要求很高。

自宋朝以来,我国的贵金属都一直很缺,所以货币除了黄金、白银以外,政府主要发行的是贱金属铜钱、铁钱。

缺口太大了,靠造金属币根本来不及。

而明朝早就放弃了发行纸币。

如果在现代,很容易化解危机。中央银行可以加大印钞,适当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就可以解决了。

但是当时的明朝,并没有中央银行,也没有纸币系统,所以也不可能开动印钞机就能解决危机。

只能看着危机一步步蔓延,最终引发了系统性风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战争是极度花钱的,所以当连军饷都发不出来的时候,经济危机就引发了政治危机,一个王朝覆灭了。

没有钱,又无法加印,就只好加重税收,而加重的税收大大损失了工商业的积极性。

而且明朝还有一个很明显的危机就是,粮食危机!!

在对外贸易繁盛,白银充足的时候,最富庶的江南全都种植桑麻,不再种植农作物,因为生丝贸易使得种植桑麻获利更多。而这些地区在平时种植粮食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

在经济向好时,明朝粮食不成问题,还可以海外贸易。

而在经济下行,严重缺钱的时候,偏偏在气侯上,明朝又遇上了小冰河时期,灾害很多,夏季不是大旱就是大涝,粮食大幅度减产,社会动荡不安。

粮食因灾害减产,而最适合种植粮食的地区又种的是经济作物,只能依赖进口,而国库又没钱,又不能印钱,走到这一步,可选择的路也真的不多了。

明朝时期,由于愤恨早先蒙古人强加于汉人的变革,使得当时的风气就是“恢复旧观”,人们都更多的是希望维护和恢复过去的传统。

所以,限制商业和海外扩张。

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不久,明朝就禁止建造两个桅杆以上的帆船,大战舰被搁置起来,不久就烂掉了。

尽管海外蕴藏着更多的机会,但明朝的中国却决定与世隔绝,闭关自守。

不到100年的时间,中国沿海就受到了倭寇的袭击。但政府并没有下决心去认真重建起强大的海军。

而当时的所有政策和税制也都使得商人们即使有了财富,也是购买土地,兴办学校,而不是投资发展原始的工商业。

而且当时的明朝政府禁止海上捕鱼和海外经营。

在西班牙人还没有到达东南亚的时候,中国的移民已经慢慢迁移过去了。

1603年,在西班牙控制的殖民地马尼拉建立32年之后,这里的中国人有20000人,而西班牙人只有1000人,勤劳而聪明的中国人实际已经控制了马尼拉的经济生活,并且开始将控制范围扩大到这一群岛的其他岛屿上。

而就在这一年,1603年,马尼拉的华人惨遭大屠杀。

而明朝政府并没有派人救援和干预。

甚至福建省的一位官员谴责这些海外的华人都是抛弃祖先坟墓的人。

而后来的那些西方国家,英国、西班牙、荷兰都在积极的开辟海外殖民地,创立贸易公司,并且随时准备着用武力保护这些事业,反对任何威胁。

当时英国政府长期实行的政策就是:利润、实力、贸易、属地全都要,四者不可分离。

所以成就了一个海上霸主的辉煌时代。

经济和战略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