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联网+平台生态”圆桌问答|华为IoT平台、微软中国、阿里云、日海物联、中国电信

 物联传媒_ 2020-12-03

本文来源:物联网世界

本文整理:飞鸟黄

巨头纷纷战略升级,物联网平台真是兵家必争之地?

是挤压还是共赢,垂直行业平台厂商又该何去何从?

竞争对手那么多,究竟应如何做好物联网平台?

各大平台企业的产业生态圈又都有哪些特点?


这几年,物联网平台与生态又掀起话题讨论:中国电信的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华为的全球5朵云,日海物联的“云+端”整合生态,阿里的进军IoT,微软的50亿美金投资,都让我们对平台充满了好奇与疑问。在上月24日的2018中国物联网CEO千人大会中,主办方中国物联网产业应用联盟就邀请到了5位在平台领域优秀的行业企业代表,就“物联网+平台生态”话题,进行了一场深度的圆桌讨论。

其中,苏州市物联网行业协会秘书长周晓东担当圆桌主持,华为IoT平台全球产业合作总监刘鑫、微软中国首席技术顾问管震、阿里云IoT事业部首席架构师谢琳峰、深圳日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CTO邹俊、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产业链合作部总经理陈建华作为应答嘉宾参与讨论。

Q1:如何做好物联网平台?如何通过平台打造产业生态?                              


刘鑫

(华为IoT平台全球产业合作总监)

深入行业,了解行业需求,而且要为整个行业应用创新和物联网连接能力提供方便。这样的平台才将有更多价值,有更多的人来用。

而生态建设中的核心点是为合作伙伴带来商业利益,不仅是技术上的,还包括销售渠道、客户机会等方面。对华为来说,也能利用目前在IoT基础设施上的优势,帮助合作伙伴快速高效地搭建商业模式。



管震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顾问)

回答主持人怎么样做好?从微软来讲我们现在离做好还差很远,微软的水平目前大概是小学一年级的水平。

从优点上看,微软是全球化的公司,可以基于云为客户带来一系列服务,可以把东西卖到任何国家。包括知名的人工智能微软研究院在内,微软拥有一系列与物联网相关的技术内容,体系比较全面。

当然,微软是技术公司,没把场景做到地是一项“劣势”,但是反过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和垂直领域合作伙伴之间的边界就很清晰,双方放心合作也就有了基础。在为基础技术层面提供服务之后,其他部分与生态伙伴一起来做,这个阶段需要认识合作方,了解合作方,是一个双方磨合的过程。此前,微软宣布未来三年在物联网领域追加50亿美金投资,就包括了建设生态圈这个大方向,也体现了微软在产业生态上的决心。



谢琳峰

(阿里云IoT事业部首席架构师)

做好云平台,技术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技术带动新商业。意思是不仅要解决技术问题,而是要将平台打造成一个成熟的商业基础设施,就像淘宝上能有上亿商家,共同把电子商务带向繁荣一样。在这样的环境中,模组厂商和应用厂商、系统方案集成商可以结合起来,迅速形成对业务场景有利的商业合作,双赢获取利润。

因此,在生态建设方面,要讲技术,还要讲市场、渠道,这方面云服务商希望赋能行业中小企业,和伙伴一起把生态做起来。



邹俊

(深圳日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CTO)

做好平台的核心是好用。

首先就体现在无论从设备端到云端到Mobile端,不要求行业知识背景,普通IT从业者都能方便地使用物联网设备,这是技术的考虑。其次则体现在服务上,以日海为例,因为了解客户,并且每个客户都有专有技术人员做跟踪、服务,客户才能通过日海的产品设计出自身的终端产品。因此“技术+服务”即是做好平台的关键两点。



陈建华

(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产业链合作部总经理)

从中国电信的角度来说,基于全球最大的NB-IoT的网络,可以满足物联网时代的很多需求,催生很多成熟的商业应用。基于此,通过安全的运营商网络,以及高效的云资源来给企业提供服务,可以将终端硬件与平台软件结合起来,沟通设备端与应用端,为客户节省中间环节。这是中国电信做好平台的优势。

另外,在2016年7月,中国电信联合了13家通信IT企业,高等学院或者研究机构,聚集了数百家终端、网络、平台、应用等类型企业,推动发起了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因此,无论是资源共享、产品对接、还是提供创新协同的平台,中国电信将通过联盟为成员提供整体服务,覆盖从资金到实验室到最后方案落地的全过程。


Q2:未来的物联网平台厂商将越来越多,还是会越来越少?


陈建华

(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产业链合作部总经理)

从整个运营商层面连接网络来讲,作为一种基础设施时,物联网平台不会很多。

但是在物联网碎片化的长尾市场,平台将是越来越多的,尤其在目前许多物联网小众市场还没有被发掘出来的时候,未来将有更多专业的垂直行业企业来运营各自领域的平台服务。


邹俊

(深圳日海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CTO)

首先,通用型平台应该会由最后的规模决定,要有大的规模才能够存活,而这个规模的支撑点一个是技术,一个是商业模式。壁垒很高,因此这个领域的平台厂商会变少。

但在某一个细分领域,从应用、平台、设备,甚至是网络技术,也将催生和发展出众多拥有自己独特技术和行业特征的物联网企业。


谢琳峰

(阿里云IoT事业部首席架构师)

物联网是很碎片化的的市场,跟所有的产业发展趋势一样,随着产业的成熟,碎片化一定是减少。

比如说在IaaS层、PaaS层基础设施领域,物联网将变得像水电煤气一样平常,在这一层面上用户关注的也不再是哪家的平台,反而将关注有哪些企业搭载在平台之上,因此这一领域以后一定将有所收敛聚焦。然而从SaaS层,即所谓应用生态来看,基于最方便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以及安心可靠的服务,细分产业平台领域则将更加繁荣。


管震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顾问)

平台的定义有几种。基本的IaaS层的平台属于资本密集型,和物联网直接关联不大,以后将有更多平台聚集在物联网垂直领域。

而且垂直领域刚好是大公司做不太下去的,也因此成为众多企业寻找突破的切入点。在这之中,选择做平台的企业最需要关注的,是形成自身的技术壁垒,包括市场中沉淀的硬件产品、通讯协议、数据和数据训练出来的跟环境之间的配合。训练的越多,沉淀的壁垒就越高,就越受信赖,别人也不容易进来“抢食”。所以,在碎片化的物联网市场中,将很有可能出现更多具备垂直行业优势的平台企业。


刘鑫

(华为IoT平台全球产业合作总监)

此前,我们预测全球将只剩下5朵云,意思指的一定是最水平的、最基础的云平台,因为平台最基础的能力在发展一段时间后绝对不会剩下太多家的。

但是在行业里不管阿里、华为、还是微软,其实都缺乏行业的基础知识。所以一定还将存在行业玩家把他们的行业知识累计成自己的平台,在垂直领域成长发展。

当然,细分行业平台变多并不意味着任何企业都可以考虑平台战略。行动之前就有几个问题需要考虑清楚:1)将来平台的核心立足点是什么?2)你的平台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3)有没有可能做独一无二,不同于别人的东西?

如果得不到这些问题的答案,那你需要做的还是看业界哪个平台好,满足行业需求,然后使用它,或者尝试用不同平台的能力统一分装成通用层以满足自身业务需求。总之,用别人最通用的东西,专注做最擅长的事,这其实也是企业比较正确的战略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