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住乡愁|春节习俗-赣榆的过门钱

 静思斋012 2020-12-03

春节习俗-赣榆的过门钱

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古朴的东西都离我们远去了,像刚归去的冬至家有老人的肯定已早早包了饺子等待着儿女的归来,年轻人对农历节日无所谓,可能撮合吃点什么就算了。像祭灶、贴春联风俗还是继承下来了。

赣榆的好多风俗习惯和山东有点近似,这和赣榆的独特地处环境造成的,记得前几年到山东煤矿出差,所有的煤矿的区队办公室春节时都帖对联,就是我们赣榆的单位也不过在在大门贴对联而已。

记得小时候,到大年二十二以后的集市上,到处都有卖光门嵌(郭么欠----都是音)的,老人和孩子围在那里挑选。光门嵌每门五张,上面是雕刻镂空的图案,在中间是字,老人们买光门嵌首先注重光门嵌上的词,像“家和万事兴,福禄寿喜财,”等都是很好卖的。

过门钱”又称“门笺”或“门吊子”光门嵌,由红棉纸或彩纸裁制而成,长约一尺、宽约五寸、规格不定、呈长方形,四周镌有图案,镂空的背饰有水波纹和方孔钱纹等,上刻“五谷丰登”等吉祥语或图案,下多呈穗状。通常,过门钱有红绿黄粉蓝等五种颜色,而不同色彩过门钱的张贴是有讲究的,顺序不能乱。在春节时张贴在门楣上既有喜庆装饰作用,又承载着百姓对于来年富贵安康等质朴的憧憬希冀。

“过门钱”的单位是门,一门是五张,颜色也是五种,纸张也分大小,纸张的质量还分一般的和腊光纸,大小是针对门的大小,像大门就要买大号的,因为五张帖在门檐上,如果小张的贴大门,在中间不好看,而大张的贴在房门上又贴不下。现在家家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买时都选择腊光纸的。

大年三十,家家在张贴春联时,是先贴对联,那是竖联,然后就开始贴光门嵌,贴光门嵌也是有讲究的,一般在门框的上横檐上,先贴最中间那张,中间这张很好记,是黄颜色的,再分左右张贴,这样就能保证光门嵌张贴的位置是居中的,按字意张贴也好记,比如光门嵌上字词是“家和万事兴”就在中间先贴万字,在万字右面贴和字,左面贴事字,按此顺序。贴完光门嵌,再在上面贴上横幅,也就是压门条字。然后就可以鸣放鞭炮,开始喝酒吃饭。

现代的人家,特别是青口的年轻人家,一般都省略这项,年三十,在大上张贴春联,然后贴上一张压门条(横幅),就算大功告成了。

在农村对这些挂在门上的这些彩纸还是很重视的,像赣榆沙河那一片的,家家都贴,甚至在堂屋的房门上,已经有好几年的重叠在门框上,花花绿绿的,甚是好看。

制作过门钱的民间手工艺有上百年的历史,需要经过染色、设计图案、制版、刻制等近十道工序,先用一个模具,里面用羊油打底,用刻刀一刀一刀手工凿出来的。

由于制作过门钱的工艺复杂,现在手工制作越来越少,取代而来的是高效率、低成本的工业化机器生产。

现在的“过门钱”都是浮雕烫金植绒布,清一色的中国红了。

连云港赣榆方言挂“门欠”的文化名很多,多喜欢选择的是“黄金堆满门”、“家和万事兴”等,在门联上面还要贴张红纸条,赣榆那边叫压门条子。

这是我们赣榆特有的一种文化,连云港海州就少,赣榆文化是独特的,方言也是独有的,语言学家指出,赣榆话保留了大量中国古代文言。有些艰涩难懂不好翻译的古文,用赣榆话来解释,往往可以迎刃而解。随便举两个例子:“我和你说”在赣榆话当中为“我对你道”。

步行”在赣榆话中为“步撵”。“道”与“撵”完全是古代汉语的用法。

香好了--非常好 (只听柘枉九里一带人说) ;解手--去洗手间。

关注明军数学时时发布赣榆的风情历史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