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底公立医院取消编制,近千万医护人员会怎么样?

 清爽可爱 2020-12-03

整理自比较、闻医社、公务员考试吧

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

2020年事业单位改革正在全速推进,此次事业单位改革,人们最为关心的莫过于“事业单位取消编制”的消息,毕竟“编制”对于职工来说真的是太过于重要了,没有编制的事业单位就相当于失去了“铁饭碗”。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明年起近千万人或将被取消事业编制!

2020 年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后一年。

国家已明确:今后高校和公立医院将取消事业编制,但保留事业单位的性质,实行全员合同聘用制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公立医院在编人员有800多万,高校在编教职工有233万余人,总计约1000万人。取消事业编制,也意味着逐步缩小编外人员与编内人员的待遇差别。

改革后三大变化

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建立符合不同行业、专业和岗位特点的公开招聘制度,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

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健全岗位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开展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组织实施工作,完成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推行工作,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

“十三五”期间,国家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定期调整基本工资标准,逐步提高基本工资占工资收入的比重。同时,国家将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取消编制,动了谁的“奶酪”?

事实上,取消事业单位人事编制制度是大势所趋。这种以“身份”区分待遇的制度,束缚人员流动、抑制竞争、制造不公,既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格格不入。但编制的保留还是取舍,对普通人的影响或是最大的。

等自己干不动时,没了编制,保障从哪里来?编制保留了,自己还有一个进入体系的机会,编制取消了,这个机会也就失去了。而如何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养老金缴纳和发放制度,使养老金精算平衡和可持续成为可能,至关重要!

取消事业编制后的医疗卫生行业

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顺应时代改革潮流是我们生存的法则。真正的“铁饭碗”,不应该是别人给你饭吃,而是你自己能给自己饭吃。

有部分人认为,医疗和教育最不适合私有化,私有化效率高的前提是其市场属性,而市场属性的核心是价格与使用价值的均衡,医疗和教育,如何通过价格博弈?有事业编制,对医疗和教育从业人员还有些吸引力,轻易不肯离开原单位,但现在,这个编制没了,必然促进人员流动,而流动的趋势以经济为动力,然后按照经济标准提供服务。

也有人认为,取消编制走向全员合同制后,医生就能够自由流动起来,就会倒逼行政级别淡化,管办分开自然形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管办分开不是改革手段,而是自发形成的改革结果。取消编制或许才是改革手段。

尽管自由执业尚未实现,但只要医生可以流动起来,对分级诊疗也许会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分级诊疗的本质是形成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而非划分医疗机构的行政级别。也有部分医生担心取消编制后会影响医生的收入水平。事实是,公立医院医生整体上的收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收入分配不规范、不透明,二是医生内部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需要通过优化内部分配结构,推动医生群体收入的规范化和透明化。

关于取消事业单位编制,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