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杠,才是人生至境

 美物计 2020-12-03

最近,发现个很有趣的现象,
好多人在发表言论的时候,
都会在最后带个小尾巴,
有提前解释型的,
(没有说XX不好的意思)
有预设争议的,
(不要和我杠,杠就是我/你对)
……
 
其实,这些“小尾巴”,
真不是反应过度,
而是大家被杠怕了。


谁没遇见过几个杠精呀。
你跟她说A,TA跟你扯到B,
解释完了B,TA又说B不重要再跟你扯到C;
TA可以破绽百出,毫无逻辑,
你必须说的全对,逻辑严谨;
TA可以张口就骂,理直气壮,
你问她爸妈怎么教的,
被指素质低下,丢人现眼。
 
也曾尝试和杠精理智沟通,
讲道理,又摆事实,最后却发现:
只要你开口争了,就必输无疑。
所以,成年人最大的自律,
就是不和杠精争输赢。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记住老子这句话,烦恼少一大半。


01
不杠,是一种智慧
 
没有人能赢杠精,
因为他们有一种能力,
给个支点,就能“杠起”整个世界。
 
杠精的逻辑,你永远猜不透,
不管你说什么,他们都会发出反驳,
这种反驳,从来不是为了证明而辩解,
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和他们争论的结果,
只有一个,两败俱伤。
 
王蒙讲过一个古代故事,
两个人发生了争论,
一个人说,四七等于二十七,
另一个纠正他不对,
说四七等于二十八,
前者不服,坚持四七二十七,
后者较真,非要说服对方,
就这样,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吵到了县太爷面前,
县令听后,做了判决:
主张四七二十七的无罪释放,
责打了说四七二十八的人的屁股。
 
王蒙认为这个判决:太妙了。
并说“这是一个关于不争论的最佳故事。”
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
明知四七二十八是正确的,
何必再与不值得认真对待的人争,
简直就是糊涂到家了。
在他看来,这其中蕴含着
“非常东方式的关于“无”的智慧,
正确的主张也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宣讲的,
在宣讲没有意义的时候,
更正确的做法其实是保持沉默和静观,也就是保持无为。”
 
真正的聪明人,
碰上杠精,一句话就结束战斗:
你说的,都对。
有时候,不争,才是智慧。


02
不杠,是一种自律
 
讲个真事,
去年陪朋友到医院拆线,
医生:你怎么没把纱布揭了?
朋友:想着冬天冷,揭开对伤口不好。
医生:你怎么不裹床棉被?
朋友:……
医生揭开纱布看了看,和旁边护士说:恢复的还不错。
朋友一听,赶紧邀功:我可小心了,一点水都没沾到。
医生:你还想弄点水上去了?
……
这样的对话,一直持续到拆完线,
朋友出来后,气到挠头,
其实,这个医生,真的很负责,
只是没想到他不仅毒舌,还喜欢抬杠。
 
我自己也遇见过喜欢抬杠的人,
在朋友圈发了抓拍的夕阳照,
感慨了下,晚霞的灿烂。
一个“杠精”偏偏评论说,
难道朝霞就不好看吗?
气不过,就和她杠上了,
你来我往,刀光剑影,
从霞光到电影,话题换了几轮,
功力不够,被杠的胸闷,
等走出来,四个小时过去了,
原定的看书计划没完成,白白浪费了时间。
 
自这两件事后,
终于醒悟,作为成年人,
最大的自律,就是遇到杠精时,
能控制自己,不去和对方争论,
要明白,生气伤身,时间无价。


03
不争不杠,是人生至境
 
杨绛一生,不管遇见多少事,
始终淡然处之,
她对此有自己的想法: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这与老子的“不争之德”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他们看来,不争不是懦弱,
而是认清现实后的处世智慧,
不争,不是低声下气,
而是对自己的充分自信。
 
因为,有一颗强大的心,
所以,面对不可理喻的杠精言论时,
才可做到笑而不争,理智应对;
因为,足够自律,
所以,面对纷繁庞杂的世界,
才能精准取舍,专注自我;
因为,自信豁达,
所以,面对生活的起伏跌宕,
才能有坐看云卷云舒的从容。
 
不争不杠,
不仅是击退杠精之法,
亦是为人处世之道,
不争不杠,才是人生至境。


最后,把郭德纲这段话送给大家:
“比如我和火箭科学家说,
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
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煤,
煤最好选精煤,水洗煤不好。
如果那个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
那他就输了。”
杠精不可怕,谁杠谁就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