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谈“萨哈连乌拉”

 zqbxi 2020-12-03

上些天,瑷珲新媒体发布了一首黑河版的《探清水河》,词句唯美,韵律悠扬,说古道今而又雅俗共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瑷珲游子的乡愁。其中有歌词“到了那康熙年平大乱啊,起了个乳名儿,萨哈连乌拉霍通呐”。据《盛京通志》等文献记载,满语“萨哈连”是黑的意思,“乌拉”是江的意思,“萨哈连乌拉”指的是黑龙江,“霍通”指的是城。“萨哈连乌拉霍通”是黑龙江城的意思,也就是清代的瑷珲城。

清代满文文献资料

说到“萨哈连乌拉霍通”这个话题,还得从瑷珲的历史说起,瑷珲曾地处黑龙江流域中游两岸,有新旧瑷珲两城,历史悠久,是满族、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土著民族的聚居地,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这些土著民族一直在这里生存繁衍,因此,这里的部族和山川地名留下了原住民的影子,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气息,清初出现的“萨哈连乌拉”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地名和部族称谓之一。

《盛京通志》关于萨哈连乌拉记载

最早关于“萨哈连乌拉”的文献记载出现在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也就是明万历四十四年,这年秋天努尔哈赤命令大臣扈尔汉、安费扬古率兵2000出征黑龙江流域萨哈连部,到了八月份,大军渡过黑龙江中游,攻取了江北的萨哈连部十一个城寨,《清实录》记载:“八月丁亥,扈尔汉、安费扬古引兵渡黑龙江,取萨哈连部十一寨。”当时黑龙江中游北岸有萨哈连部、卦尔察部、虎尔哈部、索伦部等很多部落,互相杂处错居,也就是说,萨哈连部不是单纯指某一民族,而是一个区域的地理和部族概念,在清初《盛京、吉林、黑龙江等处标注战迹图》等文献中,都把萨哈连部标注在精奇里江、瑷珲城和黑龙江北岸一带,因此,萨哈连部指的是居住在黑龙江流域中游北岸广大地区的多个部落。当时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满族、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都以山川命名自己的部落,比如虎尔哈部就是以虎尔哈河命名,萨哈连部则是以“萨哈连乌拉”、也就是黑龙江命名。

战马马鞍

自制土枪

达斡尔人狩猎图

黑龙江流域盛产的黑貂

清初的萨哈连部已经定居并有村落,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种植大麦、燕麦、糜子、荞麦、豌豆等,比较大的村落如塞布奇屯、多科屯等,因这一带盛产貂皮,所以萨哈连部又有萨哈尔察部的称呼,“萨哈尔察”满语是黑色貂皮的意思,而“瑷珲”则是母貂的意思。多科屯的屯长巴尔达齐和弟弟萨哈连曾多次到盛京朝贡貂皮,巴尔达齐还娶了皇室的公主,被封为额驸。日本学者阿南惟敬对萨哈尔察部曾有论述,他说:“居住在黑龙江上游的部族,有虎尔哈部、萨哈尔察部(或黑龙江部)和索伦部三个代表集团。”“其居住区域是虎尔哈部最接近清,在黑龙江城的东南部,其次在其北面,从黑龙江城附近至结雅河沿岸是萨哈尔察部,然后是索伦部,当时占据着黑龙江沿岸的最北地方。萨哈尔察部的中心地是黑龙江城西北的额苏里屯,占据着其东面的结雅河流域;虎尔哈部据有其东面的黑龙江边;剩下的索伦部在额苏里屯以北的黑龙江边,占有至阿尔巴津的地域。”因为索伦部骁勇善战,这一带相邻和杂居的三个部族集团还都有索伦部的自称,何秋涛称:“不问部族概称索伦,而黑龙江人居之不疑,亦雅喜以索伦自号说者,谓索伦骁勇闻天下,故借其名以自壮。”因他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以渔猎为主,养成了“皆强鸷尚武力,寝冰饮雪,喜弓马弋猎”的习俗,在内附后金及清廷后,出了很多开国和中兴名将,黄维翰在《黑水先民传》中称:“有清之世,四征不庭,胥师武臣力,而索伦一旅,尤以劲悍名天下。盖其习俗使然,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清军巡边图

在《清史稿》人物志中,有一些祖籍“萨哈连乌拉”的功臣将领传记,他们攻城野战,冲锋在前,大多亡命沙场,马裹尸还。“额宜图,满洲勒弟氏,世居萨哈连乌拉,曾祖赛尔吉尼。天聪时来归,隶镶黄旗。额宜图以前锋校从征长沙阵亡,赠云骑尉。”“多罗岱,满洲乌扎拉氏,世居萨哈连乌拉窦文村。崇德八年,从贝勒阿巴泰功明霸州,先登,殁于阵,赠骑都尉世职,子萨赖袭,萨赖从攻明将孙可望于湖广,屡有功,后战殁洞庭,赠一等轻车都尉。”“滚布,满洲乌拉氏,世居萨哈连乌拉,隶镶白旗。崇德三年,从扬威大将军贝勒岳托攻明直隶栾城,先登,殁于阵,赐号巴图鲁,赠骑都尉世职。”“阿延图,满洲乌扎拉氏,世居萨哈连乌拉。来归授骑都尉。崇德三年,从岳托攻直隶南皮,先登,殁于阵,赐云骑尉世职。”“纳马尔岱,满洲乌扎拉氏,世居萨哈连乌拉,隶正蓝旗。顺治十六年,以护军校委属章京从内大臣达索入闽,御郑成功于厦门,阵亡,赠骑都尉世职。”

八旗征战图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区形胜图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黑龙江将军衙门设治瑷珲后,官方将瑷珲城称为黑龙江城,“萨哈连乌拉霍通”这一称谓在文献中也可以看到。清代学者西清在《黑龙江外纪》说的很清楚:“黑龙江国语曰萨哈连乌拉,初为都会,因以名省,今通称其地为爱呼,以附近有瑷珲古城,转珲为呼也,城在齐齐哈尔东北八百里,东至外兴安岭二千六百里,西至内兴安岭一百五十里,南至喀木尼峰七百里,北接俄罗斯二千里,《通志》称‘左枕龙江,右环兴岭,诚哉,东国并藩,允矣,北门锁钥’,是黑龙江之形胜也。”“黑龙江城西北者二十里曰众安城,城东萨哈连部故壤。”另外西清还说:“雍正九年。萨哈连乌拉章京那莫善得一古刀,光泽异常,有若水珠一颗随刀上下,以手拭之全无痕迹,按国语黑龙江曰萨哈连乌喇,此云萨哈连自指黑龙江言。”对此,诗人朱履中在《龙江杂咏》还作诗记录此事。诗云:

好古章京是性生,珠光剑气莽纵横。

莫教走马延平去,恐有双龙出水迎。

南柯子书朱履中诗

清代宝刀

民国时期的黑河江边

民国以后,有关“萨哈连乌拉”的名称很长一段时间还在黑河沿用,最著名的就是萨哈亮饭店,也就是黑龙江饭店,位置在今王肃街中段原黑河市公安局对面附近,后在修建黑龙江公园时拆毁。据黑河学者祁学俊先生介绍,萨哈亮饭店为二楼欧式建筑,有俄罗斯服务员,能做中西大餐,曾是黑河最为高档的饭店。当年黑河沦陷期间,侵华日军军官及所谓黑河上层人物经常在萨哈亮饭店聚会,这里曾是日本特务机关的据点,也是苏联远东情报局活动的地方。1945年8月,苏联红军解放黑河时,曾在萨哈亮饭店设立苏军卫戍司令部,对黑河实行军事管制。

黑龙江上放排

黑龙江不舍昼夜,兴安岭草青草黄,三百多年的光阴逝去,“萨哈连乌拉”这一称谓已尘封在历史深处,渐行渐远。但其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等文化内涵,对我们挖掘、传承、保护黑龙江和黑河的历史文化资源,尤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进民族团结和发展旅游产业,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后记:部分图片翻拍自莫力达瓦自治旗达斡尔博物馆,一并致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