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板桥老街两位老人:如果国家需要,这两件古董我们愿意捐赠!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12-03

板桥老街即将走远,走向历史,不舍又伤感。没办法,衰败破旧必定会被先进文明所取代。消失的板桥老街留在文字里,刻在影像中,让后人遐想而美丽,那就是曾经的板桥老街。

▲  板桥老街 红茶拍摄

板桥老街212号,是刘长康老师家,刘老师与我是同龄人。我儿童时对刘老师的父母印象特别深,是忠厚善良,和温可亲的俩位老人。也清晰记得她家临街的三间门面房租给板桥邮政营业所,此所成立于1952年5月。之前板桥邮政是由板桥街恒记百货和恒泓杂货商号代办,只办往来函件和报纸,所有函件和报纸都是本人亲自拿取。板桥邮政营业所属南京邮政局领导,当时的邮政工作由政府掌控,选用可靠工作人员,每日按时在宁芜线古雄站接送邮件,邮递员肩挑担子送邮件到板桥地区乡村及周边。1972年板桥邮政所迁往宁谷路43号营业,至此板桥街212号邮政营业结束。

▲  板桥老街212号 厢房及院落

一晃几十年悄悄走过,而今踏进212号,依然是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少了柜台和工具。而是惊喜看到厢房里摆放着两件家具古董,八仙桌和太师椅,清洁光亮,看得出主人家仍然在使用,不由的为此物件的典雅、稳重、古朴而赞叹。

▲  古董:八仙桌

据刘老师介绍,两古董是祖上传下来的,历经五代人了。两件古董纯手工制作,榫卯结构,雕刻精致,木质圆润,一般用材是紫檀木。用手轻轻抚摸两件古董,好象触碰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高尚的品味,璀璨的文化。

刘老师家这张八仙桌,束腰工艺,牙板浮雕,图案精美。木匠手艺精雕细琢,传导出明清风韵。民国以远,家里能摆放八仙桌非常盛行,无论达官贵人还是富裕人家都可以看到八仙桌,甚至成为家庭中唯一大型家具,八仙桌使用方便,形状端正,结构牢固,表现出亲切、平和又不失大气,坐上安全稳定,成为上得大雅之堂的中堂家具而占据耀眼位置,给人以视觉精彩。在八仙桌两侧摆放两把太师椅,极现主人的风度儒雅。

刘老师家另一古董:太师椅。更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不但实用,更负载着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等文物信息。让人更能了解明清时的社会习俗,人文情况。此把太师椅含蓄隽永,表现出来艺术美,给人精神享受,营造出古典意境之美。

▲  古董:太师椅

此两件古董,一样的古典韵味,一样的滋润淳朴,一样的厚重文化。

最感人的不单是老物件文化,令我佩服的是夫妻俩的话语:拆迁了,你们建民俗馆需要,可以无偿送给你们。他俩认为我是街道工作人员,我只希望板桥老街人把老物件保护好,传承好,让老物件彰显它的价值。                        

此文意在抛砖引玉,记录你家大小物件,叙述它们的故事。老街老居民如有趣闻轶事留下文字,让美好记忆永存人间。

来源:瑞雪霞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