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必背高分范文‖如何把文章写深刻之《说俗》评点赏析

 朱老师作文评点 2020-12-03

高考必背高分范文----如何把文章写深刻之《说俗》评点赏析

思想深刻"深刻"指文章有思想深度。想把文章写深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即剥去现象的外壳,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即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即所持观点要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并能引发读者思考。

关于“深刻”,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有三点要求,分别是分析深入、观点具有启发性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第一点,分析深入,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外在表现。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要素的内在联系。人们认识事物总是从现象入手,是片面浅薄的,所以我们需要穿过现象的迷雾走入事物的本质,对现象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工,才能发掘出本质中蕴含的真理,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高屋建瓴地确立自己的观点。

第二点,观点具有启发性。这是建立在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的,只有对事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思考,我们才能避开那些平庸、陈旧、大众化的观点,提出具有时代性的观点,启人心智,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第三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偶然存在的,有后果必然有前因,有前因必然会产生某种后果,要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估算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从而提出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俗”

人旁有谷谓之“俗”。有人视“俗”为卑微草芥,以“庸俗”称之;有人浮沉“俗”世,俯仰自得;有人敢另辟蹊径,为“俗”正名。(开头运用析字法导入,新颖)

不可否认,“俗”是生活中的常态。“俗”是引车卖浆,下里巴人;“俗”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俗”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用排比句的铺陈,增强文章气势,并引出“俗”是生活中的常态这一现象。)纵目千古,哪怕是如郭沫若这样的文人,也因在特定时期写下所谓的“载道之文”,而受到后人的轻视。一本《中国哲学简史》,已是后生学者绕不开的皇皇巨著,然而“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的冯友兰却邀请不到梁漱溟参加其九十寿宴,只因梁漱溟认为冯友兰“曾谄媚江青”。一度被认为学识超过鲁迅的周作人,竟一朝失节,而将后人丢在了对其绝美文笔的留恋与对其民族气节缺失的鞭挞的矛盾中。(素材全面,语言概括能力强)

大干世界,一片庸庸之景,面对“俗与雅”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回应?自然是要抛开对“俗”的偏见。俗虽是雅的对立,却也是你我的同一。世人常习惯在“雅”前冠以“高”,在“俗”前冠以“低”,以此形容人的品位与物的内涵。事实上,只要把握好“俗”之度,它不仅不会沦为众  ,人皆鄙弃的“庸俗”,反而能登上大雅之堂。(透过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伸手触不到天边的烟霞,我宁愿摘一朵路旁的野花。”俗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是源自生活的高雅。

北宋的柳永仕途失意,在歌舞楼阁、烟花巷陌中流连,谱写出一首首温婉雅丽的词作。花之地,向来为文人雅士所不齿,而柳永却半生沉醉。歌姬名伶素来是低俗卑贱的人物,而柳永却为之创作。语言之“俗”,对象之“俗”,地点之“俗”,却让柳词登上了典雅婉约词的巅峰。“俗”,造就了雅。是世俗这块磨刀石,将柳永这柄短刀磨成利刃,让他的满腔才情得以释放。“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便是对他最大的褒奖。(活学活用课本素材,阅卷老师的最爱!其实课本和高三一年做过的各种试卷中阅读理解题目是最好用的素材,因为都是你花费宝贵时间研究过的。 )

梁实秋先生在《雅舍》中称雅舍“自有宦的个憔,煎个性就可爱”。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对雅舍的喜爱。其实雅舍实在称不上“雅”:“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家具简陋,蚊鼠盛行。然而正是这样鄙俗之地却透着雅致的气息,这全有赖于梁老心中的高雅情怀。这样的意趣与刘禹锡所述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不谋而合。

“玉,石之美者。”玉不如钻石,耀眼的光线从钻石的切割面中折射出来,美得近乎具有侵略性。(观点句放段首,可以便于老师快速阅卷)玉不仅象征古时帝王的显贵身份与地位,而且也蕴含着每一个平常百姓的虔诚的心,完满如意。正如张晓风在《玉想》中说道:“玉是既入于生活也出于生活的,玉是名士美人,可以相与出尘,玉亦是柴米夫妻,可以居家过日。。”玉石是雅俗共赏的,这也是一个人处世为人的最高境界。(通过柳永,梁实秋以及美玉的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深入“俗”的本质,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

世间百态,万千瑰丽。大俗即大雅,雅俗共赏。唯其长存。(结尾简洁,自然,干脆)

作文点评:

说到“俗”,世人多对其持否定态度。然而本文作者却认为人们对‘俗”存在偏见,并通过众多事例,指出“俗”是生活中的常态,是—种生活的艺术,是源自生活的高雅,雅俗共赏才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境界。作为一名高中生,作者能以敏锐的目光,透过文化现象、生活现象深入“俗。的本质,写出这样—篇思想深刻、说理透辟、启人深思的文章,实属难得。

高考作文暑假【强化精讲升格班】7月1日开班,现在开始接受报名,额满不再招生,欢迎对孩子高考作文成绩有要求的家长谨慎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