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图识病(92):放疗后脊髓出现高信号

 闫振文 2020-12-04

一位51岁的鼻咽癌患者。状态:放射治疗后。

图例:矢状位T1WI(A)显示椎体内信号增加,与脂肪骨髓置换一致。矢状位T2WI(B)显示颈髓内信号增加。

答案:放射性脊髓病

放射性脊髓病又称放射性脊髓炎,是脊髓照射后引起神经水肿、退行性病变及血管损伤等病变。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病程及预后等特点,放射性脊髓病分为一时性放射性脊髓病、急性放射性脊髓病、慢性放射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灰质炎4种类型。其中慢性放射性脊髓病最为常见,临床症状往往是不可逆的。

放射性脊髓病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低者仅1.2%,高者可达25%。但随着肿瘤放射治疗的普及,放射性脊髓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据Cossen报道,放射性脑脊髓病发生率高达32.9%。脊髓对放射损伤的敏感性低于其他一些晚反应组织,但所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如截瘫。

大约半数病例不是直接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截瘫继发的并发症,这已引起肿瘤放射治疗医师的高度重视。

它的主要病理变化:早期变化为脊髓充血、水肿、脱髓鞘以及神经细胞变性等改变;晚期主要为脊髓发生坏死、液化、囊变、胶质细胞增生及继发萎缩等。

病理切片显示病灶以血管损坏为主,局部血管壁增厚,呈透明样变性;血管闭塞;神经细胞凝固性坏死,溶解或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变性;组织广泛水肿,有成片坏死组织,偶伴出血、坏死。

脊髓属晚反应组织,为串联器官,其损伤原因包括照射的脊髓节段、每次分割剂量、总剂量、个体的差异等多种因素。

晚反应组织的放射损伤与每次分割的剂量密切相关,所以每次的分割剂量是放射性脊髓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于金明等进行的体部伽玛刀照射正常脊髓所致放射损伤的试验研究结果也证实了每次大剂量分割照射降低了脊髓照射的耐受性,结果表明脊髓放射性损伤的发生时间比较早,多为急性放射损伤,并且与发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国外资料研究证明常规分割照射45Gy、57~61Gy、68~73Gy时放射性脊髓炎发病率分别为0.2%、5%、50%。但更应值得注意的是,放疗加化疗、靶向药物可能会增加急性放射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目前虽然仍未有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放射性脊髓病与化疗及靶向药物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关系。

在临床工作中,肿瘤放疗医师应根据照射的分割剂量、总剂量及化疗药物的使用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脊髓的放射生物效应,避免放射性脊髓病的发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