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平老故事】魂牵梦绕西藏情

 公众号辽河记忆 2020-12-04
魂牵梦绕西藏情

□ 艾玉山

三十九年前我曾经在西藏那曲地区工作和生活了两年有余,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段特殊经历。虽然历史已久远,但那里的山和水、那里的人和情,至今我仍然记忆犹新。贺敬之先生回忆延安的诗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与我的西藏情结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让我魂牵梦绕,终生难忘。

艾玉山

一九八〇年七月下旬,我们辽宁省第四批援藏教学队60名队员乘火车经北京直奔乌鲁木齐方向。在甘肃省的柳园休整两天后,乘上西藏派来的十台车队带着我们的行李直接南下经过青海省进入西藏。半个多月的行程中,路过了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通天河、沱沱河,经过了积雪终年天气极冷的五道梁,在格尔木休整三天后,经过车窗外即是云雾的昆仑山口和海拔近6000米的唐古拉山口,进入西藏的安多县,然后到达目的地——海拔4580米的那曲地区。

艾玉山在西藏

投入工作后我被分配在那曲地区小学,主要工作任务有两项,一是培训教汉语文的藏族教师,二是担任班主任,教当地小学最高年级五年甲班的汉语课,此外还应学校领导的要求帮助编写全年工作计划包括教学计划与教导处、总务处的工作计划。在生活上,我和丹东市五中的刘孟琛老师住在学校闲置的土坯房教室,在牛粪炉上(牛粪是唯一燃料)用进藏装备的高压锅做饭、做菜和烧水。这里的气温全年最高是10度,我们经常在零下30度以下的室温中吃住,床头水盆上经常冻成“大钱”厚的冰。我们自愿在这异常艰苦的高原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在西藏工作仅半年就被学校党支部发展为预备党员。让我今生不忘的是我的入党介绍人之一是藏族副校长边巴古吉,另一位是和我一起生活的刘孟琛大哥。

在这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我们非常注意和藏族同伴友好交往相处,我们互相尊重,彼此之间产生了浓厚不隔心的友谊,充满了热情相待,让我对这里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初到这里,近4600米海拔氧气含量仅有内陆一半的高原反应很不适应,感冒是一种大病迟迟不恢复,藏族领导送来水果罐头亲切看望。学生不时送来他们家长从拉萨带回来的油菜和小白菜。工作之余去藏族教师家串门,青稞酒、酥油菜香甜可口,沁人心脾。每年的新年晚会上藏族年轻的女教师端着青稞酒在你面前热情地先唱上一曲藏族祝酒歌,然后让你捧起一杯一饮而尽。欢快的“锅庄”舞和“踢踏”舞让你情不自禁地参加进去,借着酒劲和他们一起舞动不熟悉的舞步,常常逗得藏族教师们善意的哄笑。在这热情的氛围中,我学会了唱祝酒歌“我们欢聚一堂格桑啦……”,这些歌曲我至今不忘。还记得藏历新年在边巴古吉教师家吃“土八”,就是在汤圆里包上写有“吉祥、幸福、健康、快乐”等字样的小纸条,煮熟后盛在碗里全家人边吃边看写的什么字,其乐融融。记得我吃的汤圆中用藏文写的“大肚皮”,他们用汉语告诉我后大家哄然大笑,充满了节日的浓厚气氛。在学生的暑假期间,我们几名援藏教师用借来的钓杆去海拔接近5000米的当雄县在黑河(“那曲”翻译成汉语即“黑河”)钓鱼。当地河里主要有“花鱼”、“蝗鱼”两种高原鱼,无鳞一根刺。每次都能钓到几十条,回来用高压锅燉着吃,味道很是鲜美。

艾玉山(后排右一)

在西藏工作和生活了两年,让我对这里产生了难以分离的深厚情感。不曾忘记,在即将返回的时候,索旦教师与我抱头哭着,塞给我粮票让我“老师,路上用”。罗程校长与我洒泪挥别。当我们在拉萨乘机场大巴车从车窗回望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时,不由心里怅然若失,决心以后再有机会一定重返藏族朋友的身边,与他们再续前缘。

艾玉山

作者简介:艾玉山,康平县人,退休前曾任康平县政府秘书、县文体局副局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