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诗刊】No.11615期B版||“老头儿”叫不得也 ​文/鹏城客

 北上广文学 2020-12-04
广
欢迎阅读


诗歌是我们日子的一部分。--广州诗刊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2020年邀请大家来评价我们作者的作品,您可以留言评论,或者投票,互动是最好的文学活动,欢迎您参与到这次有趣的文学活动中来!


“老头儿”叫不得也
文/鹏城客


       叫了一声“老头儿”,竟惹出一场祸,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却是曾经发生过的,而且史有记载,见于徐祯卿的《剪胜野闻》一书。
      徐祯卿是明代的文学家,与唐伯虎等三人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他在书中记述说,朱元璋在京城微服私访,听到一个老妇人叫他“老头儿”,甚为恼火。他立即招来五城(即京城东南西北中五区)分管治安的人,说:“张士诚曾是一个区区划地称帝的人,吳江的老百姓至今还称其为张王;我堂堂一个天子,这里的老百姓却为什么叫我老头儿?!”于是下令没收了这些市民的财物。
      你朱大皇帝没穿龙袍,只是微服打扮,也不年轻了,本来是以“普通人”形象出现于街头的嘛,人家没看出天子驾到,叫一声“老头儿”又有何妨?况且,“老头儿”之在民间,还是一种亲切的尊称呢!可是朱元璋就不这么认为,他虽然“微服”了,皇帝架子还没放下;他虽是“私访”,心里头还想着“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听不到三呼万岁,听到的却是“老头儿”,就以为老百姓低看他了,就要拿出“处罚”的手段彰显龙威,给老百姓一点颜色看看。
       一句称谓惹出一场祸,起因就在于老百姓没认出朱大皇帝来。他如果是以皇帝身份去巡访,再带着一大帮子卫士和陪同人员,一路严防死守,0情况就大不一样了,看热闹的人靠不得近也会远远地站在那里拍手高呼“皇上好”,而决不会呼唤“老头儿”的。有人说,中国人不懂幽默也不会幽默,美国总统罗斯福被漫画家画成一只猴子,人家不仅不生气,还自己花钱买了许多本送给朋友们乐一乐。倘是也有人把朱元璋画成猪呀猫呀狗呀什么的,他一定会以为丑化他,不灭人家九族才怪呢!
     其实,中国人不懂幽默也是爱风趣的,尤其在民间,“老傢伙”、“老东西”、“老不死”之类的称谓多的是,无论叫的还是被叫的,大家都觉得亲切而融洽,一旦不和谐了,这“老”字号称呼就消失了。只是在官场上,称谓才相当的严肃。旧社会,从“万岁爷”到“县太爷”,都是“父母官”,尊之敬之惟恐不及,想风趣风趣也是风趣不起来的!
就是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人颇忌讳一个“老”字,热衷于追求年轻化。假若,他六、七十了,牙掉了补牙,发白了染发,总是把自己打扮得年轻一点,表现出“革命人永远是年青”的样子,你若是叫他“老头儿”他能高兴吗?!记得在一次饭桌上,某下属没话找话儿,毕恭毕敬地对上司说:“您真年轻!”那上司笑眯眯地应了一声:”是么?”显然达到了奉承的目的。但一位实话实说的朋友,打比方夸人就缺了一点艺术性,他想赞扬赞扬上司的忘我精神,有一回对上司说:“领导,你太辛苦了,比俺爹都苍老得快些。”那上司苦笑了一下,反问一句:“我有那么老吗?”看那表情,心里一定嘀咕:你这小子,有这么夸人的吗?!
      到什么山上就得唱什么歌,见什么人就要怎么称呼,事虽小而不可小视也,古今亦然。所以,人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老头儿”之类的称谓还是慎言为佳!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也必将为文学事业而做出草根的奉献!热爱,志趣,是生命最光彩的部分!感谢有您感恩有您!感谢一路有您……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

     作者:编委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