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新展览丨蜂蜜是如何酿成的——罗荃木个展

 标准生活 2020-12-04

苏州博物馆将于2020年10月18日推出艺术家罗荃木的个展“蜂蜜是如何酿成的”。

该展览将较为全面地呈现罗荃木近十多年以来的创作。从近几年新创作的“肖像”系列到“养蜂人、工厂”系列,将展出六十余幅绘画作品。

同时还邀请了艺术批评家、策展人朱朱担任该展览的策展人。

展览将持续到12月20日结束。

无论是早期描绘标本之类的静物画,还是后来的“养蜂人”和“工厂”系列,罗荃木都向我们展示出一种创制氛围的能力,物像和场景似乎刚从停滞的、被催眠般的时间感中复苏过来,重新回到我们的眼前——达成这种画面效果的原因之一,在于他经常从旧图片中汲取灵感。

 火车头

140x190 布面油画 2016

经由图片的缓冲,罗荃木其实避免了现实主义的怀旧,他从相对陌生化之后的历史图像作出反观,赋予画面以双重的自传意味,所以,我们从他的“工厂”系列中获得的观看体验,正是两种维度或者焦点之间的逡巡,某些画面里,是苦涩的梦魇感占据了上风,某些画面里,是仪式化的、献身于未知与神秘的紧张感被颂扬着。

养蜂人

110x150 布面油画 2011

事实上,这构成了罗荃木的绘画核心所在:他的创作是将经验客体化和将客体经验化的双重运动,就像两套时针在同一个钟面沿相反方向走动,引发着唯一的钟摆处在来回不断的颤栗之中,当钟摆静止下来,则意味着两者达成了某种平衡和叠合,而一幅画得以被视为完成。

最近几年来,肖像画构成了罗荃木的创作重心,此前,他侧重于表现类型化的人物与空间之间的叙事性关系,在“养蜂人”系列中,穿着防护服的人物劳作在大自然之中,他们构成了整个风景里动态的部分,同样,在“工厂”系列里,除了少数带有特写意味的作品,人物并非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他们往往不处于前景,脸部乃至整个轮廓趋于模糊,表情几乎是一致的,显得专注、顺从而忙碌,他们如同队列般重复和排列,没有被赋予任何个性化的特征。

明代龚贤的《墨笔山水》册页与罗荃木的《建筑》

建筑

40x50 布面油画 2017

在此之后,他一度转向了“建筑”系列,以此作为肖像画之前的过渡,也不仅仅是过渡——“建筑”系列演练了他强化画面结构的能力,由此突出了物像的几何感、体积和质地,这些建筑似乎卑微地兀立在暗沉的背景或天空里,并非是废墟的直接指陈,但带有抽离出现实的纪念效果,叙事性随之减弱了。

想象这些建筑往近景再度地靠近,并且,只有一个主要的立面可供表现,这就是“肖像”系列的开启,正如他自己所言,肖像意味着以往绘画的一个局部成为了主体,不再有空间作为结构支撑,他想要解决的是将一个平面重新发展成建筑化的空间。

“肖像”系列绘制的大多数是他所喜爱的诗人,作家,也包括圣雄甘地这样的人物,他们都曾经对他的精神思虑产生过影响,这也意味着以往的文字阅读经验可以帮助他传达每一位作家的内在气质。

 让.保罗沙特

40x30 布面油画 2000

 太宰治

40x30 布面油画 2019

他的意图并不止于捕捉每一张脸的个性化特征,在将经验客体化的同时,他同样也在将这些客体经验化,事实上,他们被表现得更像他心目中一个作家理想版本的无数个瞬间或副本——虽然那些个性获得了生动的表现,而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安静的、缄默的,既作为孤独的个体,也作为所有从事生产和创造的人陷入了思考,似乎在思考着那样一个问题:蜂蜜是如何酿成的?

(文字节选自展览前言)

罗荃木

1965年生于江苏南通。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现生活工作于南京。曾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上海/北京/台北亦安画廊及Gallery JChen等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曾多次受邀参加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意大利曼特尼亚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泰国曼谷)、法国巴黎泰勒基金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路易斯布罗恩基金会、维也纳奥地利Kunstraum Noe Niederösterreichische美术馆、南京博物院等重要联展。

展览时间:2020年10月18日-12月20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现代艺术展厅

长按识别小程序码

前往个人预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