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话常说“人怕三长两短,香忌两短一长”,其中短和长分别指啥?

 深耕文化 2020-12-04

引言

我们出门在外,难免会让家里的父母操心,有时候他们就会说:我们的宝贝女儿啊,就怕有个三长两短。

我们知道,三长两短实际上是在说怕出什么事,也是一种希望,希望家人平安的意思。那么这个词中三长两短说的是哪“三长”?哪“两短”呢?

01

“三长两短”出处

三长两短是一个成语,出自明代的《鸳鸯棒》:我还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儿,须一路寻上去,万一有三长两短,定要讨个明白。大概意思就是,为了保证我女女的安全,我一定要一路跟着,万一出什么事,我也第一时间知道原委。

02

“三长两短”来源


棺材说

而实际上,“三长两短”在我国古代,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有一种说法是,这三长两短和棺材有关。
在古代,人死后的棺材通常是由六个板面组成,即组成长方体。在古代,由于丧葬文化的影响,棺材的每一个板面都代表了一种事物。棺材盖代表天,棺材底代表地,两边的棺材板代表日月,前后的棺材板代表“彩头彩尾”。

也就是说,人死后虽然没有了灵魂,但是仍在天地之间,有一席之地。在棺材板的长度中,中间的四个棺材板为长木,前后的为短木,所以就有了长短一说。

如此说来,应该是“四长两短”,之所以被叫做“三长两短”,是因为棺材盖在人活着的时候,不用盖,只有人死后才会盖,因此去掉这个棺材盖,就成了“三长两短”。

现在我们讲:见棺发财,但是在古代,看到棺材是不吉利的,甚至有倒大霉的说法,所以人们都怕出门见到棺材,因此就说:真怕“三长两短”,其实是怕看到棺材。

铸剑说

还有一种说法是,这三长两短和古代欧冶子有关。在《越绝书外传记宝剑》就记载:欧冶子乃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磐郢),四曰鱼肠,五曰巨阙。

这是说欧冶子铸成了五把绝世好剑,其中三把剑为长剑,两把是短剑,所以就成了“三长两短”,据说这五把剑锋利无比,砍铜剁铁,刀口无痕,吹毛得过,杀人不见血。

古代吴王阖闾就曾经用胜邪宝剑杀人专门为子女殉葬,可见其残忍性,后来又把鱼肠宝剑送给了别人,用来复仇。

所以看见这几把剑,必有血光之灾,所以人人都怕看到这“三长两短”。

03

为什么香忌两短一长


要知道这个原因,我们要先知道,为什么人要烧香。在古代,人们认为,香点燃后青烟直上,可以和上天说法,也就是点香可以通灵,尤其是当你许愿的时候,这香所产生的青烟就成了你和神灵沟通的介质。

最早的上香和道家有极大关系,在《道德经》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所谓的要烧三炷香,就是一炷敬天,一炷敬地,一炷敬万物。后来尽管人们对“三炷香”有了新的解读,但是离不开道家上香。

九天之上,唯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也因此,道家根据三炷香的烧成的程度,还总结出了香谱。其实就是根据香的各种长短,以及青烟的颜色变化等,预示着事情的凶吉。这和易经八卦大同小异,虽然有了极重的迷信色彩,但是还是被人传承下来。

其中,这“两短一长”便预示着凶兆,意思就是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在《僵尸先生》中,九叔就说到:人最怕三长两短,香最忌两短一长。

而且“家中出此香,必定有人丧。”其实除了“两短一长”,还有多种烧成的形式,都代表了事物的走向,古人以此来预判事情的好与坏。实际上,这没有科学依据,尽管如此,在古代这种烧香的禁忌还是传承了下来。

04

两者的联系


如今,这两个词已经被人们普遍使用。所谓的“香忌两端一长”,寓意是香烧到一半断了或者灭了,除了寓意不详以外,还表示神灵不接受你的诚意了。

香作为和神灵沟通的介质,是极其神圣的东西,所以人们常说,烧香的时候一定要诚心诚意,不能有心事。尽管这是迷信的说法,但是却被老祖辈一辈辈传了下来。

在古代,还有一种说法是,烧香的时候要点三炷香,两根蜡烛。蜡烛是短的,所以也被称为“三长两短”,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两个词都是表示了人们测凶吉文化中的一种象征而已,并没有真实依据。

如果再烧香的时候,正好有一根香受潮,正好灭了呢?如果存在客观因素,是不是就可以打破这种说法,因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只是古代的禁忌,被人作为一种俗语可行,千万不要相信迷信。

05

现代的用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充满迷信色彩的说法已经被摒弃,关于三长两短,我们常常理解为:意外风险。比如“看着他疲惫的声影,这夜黑风高,万一她有个三长两短我可怎么办。”这种说法通常用在两处不同的人,相互担心的牵挂的时候用。

其实在我国的餐桌礼仪上,还有筷子的“三长两短”,意思就是不能把筷子随便放在桌子上,组成长短不一的样子,这样就是“三长两短”,寓意不好的意思。

在当代社会,三长两短包含了诸多温情,尤其是一些父母含辛茹苦把孩子养大,不料最后家庭遭遇变故,一切都随风而逝,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命运是他们最担心的,辛苦了一生只为了孩子而已,所以父母心中担心的“三长两短”就有了更加沉重的含义。

作者 · 阿杜

一个喜欢分享智慧、分享生活,穿越历史长河,洞察社会本真,人性本色的文字梦想家。专注文学,专注与你分享每一次新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