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以载孕

 吉生起名 2020-12-04

为什么未嫁人的姑娘

叫“待字闺中”?

在古代,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古人只有到了成年之后才能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ji)礼,又叫上头、上头礼,即改变幼年的发式,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从此代表成年了。

等到出嫁的时候,丈夫就要给她取一个"字"。有了"字",就表示已经嫁出去了。所以在古时候,"字"就有了出嫁的意思。那么女孩到了出嫁的年龄而还未出嫁就叫做"待字闺中"了。 

“字”

有生孩子的意思?

我们从象形上看,“字=宀(“安”的省略,男子盖房娶亲)+子(本义为婴儿,指后代子嗣),归结起来,“字”就是在屋里生孩子的意思,并以此为基本义,引申开去,产生了一系列类似的意思。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说文解字》中说:字,乳也,表示女子落户夫家,生养后代。这和文字的“字”又有什么关联呢?

我们所称的字是指文字,古时单体叫“文”,我们观察鸟兽的爪印、脚印都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有“观鸟兽之文”的说法。合体叫“字”,都是由“文”组合而来,不断演绎发展称众多“文字”,这里面就有繁衍生育的内涵,后人对文字逐渐不再严格要求,意思变得一致了。所以最初“字”的本义和现在大相径庭。

有喜啦!是有身子了?

还是有孕了呢?

女子结婚后,妈妈很关心自己的女儿是否怀孕,丈夫和公婆更是盼着早抱儿子和孙子。一旦发现媳妇“身上不来了”(月经暂停)或“害口”想吃酸辣食物,就知道是有“喜”了。

这时全家人特别高兴,认为后继有人了。对于妇女怀孕这一现象,如陕西方言把怀孕说为“有身子”。古人对于怀孕一般用“孕”、“身”两个汉字来表示。

1)身。

身”字在甲骨文中是个象形字,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用一个半圆夸大她的腹部,表示腹部隆起,在半圆内有一点,代表胎儿,本义是指怀孕,妇女怀孕了就叫有身。

《诗经·大雅·大明》说:"大任有身,生此文王。"这是说,大任有了身孕,生下了周文王周文王是古代圣明君主的典范,他的母亲大任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列女传》上说,大任端庄贤惠,在怀周文王期间,非常重视胎教,因此能生出才德过人的儿子。

2)孕。

孕,甲骨文表示一个侧面站立的人形,腹部突出,腹中有一个孩子,《说文.子部》解释为:“孕,裹子也。”汉字楷化把人形简化为“乃”字,失去了象形表意的特性,但其表示怀孕的意义始终没变。

一般来说,身和孕表示的怀孕时间不一样。身指怀孕三个月内,胎儿还未成型,所以用一点来表示孕指三个月以后,胎儿长成人形了,用子来表示。其实,现在人一般不做区别,有身子和有孕都指怀孕了,哪种表示都可以。

最后,祝愿正在备孕的女性们,有喜了、有身子、有孕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