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元换30万保障,互助保险靠谱吗?

 今日说保 2020-12-04
编者导语

9块钱就能享受最高30万的保障,听起来是不是很诱人?近年来,网络互助保险兴起,以低价格吸引了很大一批人。那么这种互助保险是否靠谱呢?今天洛阳客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互助平台背景

我们挑时下最热门的网络互助平台“水滴互助”来看下他的背景。

他有腾讯、IDG注资,投资达5000万元,资本力量还算可以。但是这个资本金和任意一家保险公司比都是比不过的。

保险法第69条规定:保险公司成立必须至少拥有2亿的注册资本,否则是没有资格成立保险公司的。

但是对于一个网络互助平台来说,5000万也算是不错的资本量了。

“水滴互助”还有美团、新东方、蘑菇街等30多位互联网大佬出资支持,说明诸多资本看好该模式。

此外,该平台发展也非常迅猛,上线至今一年多,平台用户注册量已达到366万人,具备一个在互联网上做大做强的基础。

9块是起步价

一个模式能否持续下去,就要看看他是怎么运作的

网络互助保险的原理是:个人缴纳少量(如水滴互助、e互助)或不缴纳资金(如抗癌公社)加入互助计划,在约定的互助事件发生时获得其他会员捐助的资格,同时承诺对发生互助事件的其他会员提供捐助,如不参加捐助则视为自动退出。

前期少收费或不收费,后期分摊风险损失补偿费用,这其实是商业保险发展之初的互助模式,“一人为众,众为一人”,是一种较为松散原始的互助形态。

而平台作为广告宣传的“9元即可加入”是一个加入的门槛值,即先付了9元钱,就能加入保障计划,但并不是说9元钱就能管一辈子保障了。

互助平台采取的是风险分摊模式,加入保障计划的会员如罹患约定的疾病(一般是癌症),则其他会员都要出资进行资助,单次分摊价格不超过3元。

从平台的分摊规则来看,会员越多,单次分摊的价格越低,比如达到100万人,则每人单次仅需分摊0.3元。

但是加入的会员越多,需要进行帮助的人员自然也会越多,虽然单词分摊的费用降低了,但总费用是否会上升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计算模型展现给公众。

从平台给出的数据来看,是说每年需要支付150左右的费用来维持这份互助计划。

当然平台自己也说了,随着空气质量、食品安全等影响国民健康的因素的变化,癌症发病率可能会变得更高,相应的年费可能也会提升,所以150元的年费平台无法承诺

这就有点类似1年期的健康险,保费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保险公司并不承诺每年所缴保费一样,随着风险增大,保费一般都是会逐年增长的。

那么就按照150元/年的费用来看,对25岁以下人群而言没有明星优势,以国寿的一款一年期重疾险来看,30万元的重疾保障,18-25岁人群仅需160元,和互助平台相差无几,保障上却更具法律效应。

当然商业保险一定是年龄越大,保费越高。比如还是这款产品,26-30岁是266元/年,31-35岁是366元/年,36-40岁是600元/年,41-45岁是1000元/年,46-50岁是1955元/年。

单纯从价格上来说,目前年龄较大的加入互助计划的确存在着价格优势

平台要求,账户余额不能低于1元,否则会失去互助资格,如果发生癌症则不能获得平台赔付。

因此,对于加入互助计划的用户来说,是需要持续向平台充钱的,否则很快就会失去受助资格。按照平台的说法,应该每年要保证账户里有150元,虽然这一数目没有相关的依据支撑。

所以说,9元只是个起步价,并非能获得终身保障的费用

互助模式是否靠谱

互助模式究竟靠不靠谱,和他能否健康持续下去息息相关。目前来看,还存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责任主体缺失:会员加入保障计划时,不用缴纳费用或者缴纳少量的费用,等到有其他会员发生癌症时,再给予捐助。或者自己患癌症时,等待别人捐助。

但是在法律层面上对缴纳会费的人并没有强制约束,会员随时可以退出该计划,不再缴纳费用,一旦这样的人多了,对整个互助体系会造成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新生事物可能一时很火,过一段时间渐渐销声匿迹。互助计划最怕这种情况,当运营十年后,加入的人少,退出的人多,那么一直在缴纳会费的人,很有可能最后得不到捐助或者得不到承诺的足额捐助。

而商业保险因为规定了投保人如期缴纳保费的义务,如果想退出就要承受退保损失,因此在这种强约束下,保障了他人和自己获得赔付的利益。

二是没有精算、风控、风险备用金:商业保险有着完善的风控体系,并且有精算部门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厘定保费,同时依据法律要求提取风险备用金,以防发生突发集中的大额赔付情况。

但是互助平台是没有精算师的,定价缺乏依据,所收费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何长期保障会员的利益,我们无法展望到。

同时,互助平台不具有建立资金池的资质,在法律层面上属于非法集资,所有很难应对突发集中赔付风险。

三是道德风险的防范:互助平台加入门槛低,就难保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故意制造虚假赔案,或者带病加入。这对其他会员来说是不公平的,对平台来说也是影响巨大。

虽然平台也加入了健康告知,到时即使是风控强大的保险公司,都有人绕过健康告知故意骗保,更何况风控一般的互助平台呢?

此外,健康告知的加入对诚心诚意的会员来说,可能也会对领取互助金造成影响。

在加入计划时,会有可能对健康告知的问题不甚理解,或者忘记了自己曾经有过这些疾病,从而选择全部符合条件并加入互助计划。等到要领取互助金的时候,被平台告知自己带病加入,从而不能领取互助金,这时候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因为商业保险有“2年不可抗辩”条款保护,并且有纠纷可以找保监会爸爸伸冤。而互助平台却没有这些保障,一切皆靠“人心”。资本界是无情的,那时的平台还能否保持现在的那份初心呢?

四是监管态度:目前的监管态度对互助平台是非常严格的,任何不合规的地方都会被消灭掉。

严厉监管之下,不少网络互助平台已经关停。比如蒲公英互助、大象同舟会、未来互助等多家互助平台已相继关停。

水滴互助也曾在去年9月份被保监会约谈,夸克联盟被保监会点名批评。

互助平台相继开始进行整改,试图与“保险”划清界限。比如水滴互助,已经去掉了1000万元赔付保证金的承诺;比邻互助由预付费改为后付费等。

后期互助平台能否合规发展,监管层面的态度很是关键!

互助保险平台的初衷是好的,拥有这份初心的创始人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其发展的道路注定是坎坷不平的,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协助,要想成为社会上互帮互助擎天柱般的存在,还得付出很多很多。

本文重点1.新兴的互助计划在安全性上还有待提高,费用厘定和风控需要严把关,尤其是需要得到监管的支持;2.目前互助平台的费用对中老年来说还是比较低的,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可以一试,但绝不能将其当作保险,这也是保监会多次强调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