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车险第三次费改的底线,终究还是“破”了!

 今日说保 2020-12-04
本文大概
2206字
阅读需要
5分钟

"这是我们公司的报价,您看还有什么问题吗?"

"是就这些优惠了吗?"

"您稍等,过会我再给您打电话!"

最近两个月购买车险的朋友,在接到车险电销电话时,有没有听到类似的话语呢?

之后,营销员会用个人电话再打给你,然后告诉你额外的一些优惠。

为什么这两个月会频繁发生这种情况呢?

这是因为根据监管的要求,商业车险费率进行了第三次"费改"。今年8月1日起,车险产品费率正式实施"报行合一",各大保险公司都要上报费率标准给银保监会,并且不得以任何形式突破手续费上限

各保险公司需自行上报费率

我国商业车险之前已经经历过了两次费改。第一次费改将车险保费与上一年度出险次数相关联;第二次费改则细化了费率调整系数,过去5年内是否发生过无理赔、有无交通违法记录、自主渠道系数和自主核保系数的设置,都可能会对今年的保费造成影响。

经过两次费改,部分地区费率折扣最低可以达到0.23折,最高保费倍数可以提高到5.75倍。

然而,虽然经历了两次费改,但是各保险公司上报的费率标准和之后实施的手续费却始终不一致,各大险企大打"价格战",诸如漆面修复、酒后代驾、机场免费停车、消费券、小保养、洗车券等等,大大增加了运营成本,无法有效监管。

车险价格战令人咂舌

于是,在此次第三次"费改"过程中,监管要求各保险公司必须实施"报行合一",并由大保险公司牵头制定行业自律方案,根据各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分成不同的档次,大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最高20%-25%,小保险公司的手续费率最高27%-30%。

各保险公司在进行费率报送时,依据自律方案来制定并报送,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报送的费率。

浮生君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这一新政策,详见《车险“第三次费改”已过两月,几人欢喜几人忧?》

在那篇文章中,浮生君就已经表达过担忧了:

"行业自律方案毕竟缺乏法律强制力,各财险公司能否长期严格执行下去尚未可知。在生存和竞争的压力之下,自律可能会变成一种奢望。"

浮生君之前曾提到过对自律方案的担忧

这2个月频繁出现的电销私下通话的模式,就印证了之前的这一点担忧。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明面上,各大保险公司均未超过自己报送的手续费上限,包括在所有存档文件和录音中都满足监管的要求。但在私底下,各保险公司会通过"额外补贴"的方式给到销售渠道,比如商场积分(可抵现)、技术服务费、广告费、宣传费结算等,自有的电销渠道也会有额外的补贴措施。

通过这种方式,各大保险公司相继突破了制定的手续费上限。

一些之前规规矩矩执行自律方案的财险公司,一看形势不对,也纷纷采取额外补贴的方式,重新打起了"价格战"。

只不过,之前在明,现在在暗。

担忧还是成为了现实,只不过没想到这么快

长期以来,在价格战的消耗之下,财险公司亏损严重,能够盈利的都是少数几家规模大的财险公司。

这些财险公司成立时间久,通过之前的"烧钱"打广告和市场占有,已经形成了规模经济效应,并进入了扭亏为盈的良性轨道之中。

大保险公司已形成规模经济效应

但中小规模的财险公司知名度不足,尚未获得市场上消费者的广泛信任,也未形成规模效应。

为了要形成规模效应从而获得盈利,就必须要先形成规模效应。

但在形成规模效应之前究竟要花多少时间,财险公司自己也不知道。可是又不能停下脚步,否则永远也没有盈利的机会,甚至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明明已经处于亏损状态,中小财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又不得不以更高的手续费来吸引销售渠道和客户,以价格优势来吸引大众。

所以,明知价格战是最差的一种营销方式,这些财险公司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

车险业务要实现盈利,综合成本率必须控制在100%之下

但现状是,很多中小保险公司的综合成本率都超过了100%,有的甚至达到了120%。

这是为了追求保费规模的无奈之举。

小保险公司打价格战颇为无奈

也正是为了遏制住价格战恶性循环的势头,监管才会出文要求各家险企制定手续费的上、下限,期望各家财险公司强化费用管控,让保险公司将更多费用投入到提升自身服务、客户体验和风险管控之中,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然而事与愿违,监管第三次"费改"政策出台之后,大财险公司保费规模稳中有升,利润空间得到提升;而中小财险公司的生存压力陡增,保费收入锐减。

在市场占有率本就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手续费上限的设置导致中小财险公司的价格优势缩减,保费规模提不上去

在第三次费改政策正式实施后,8月份的保费收入结果一出来,诸多中小险企心中凉了半截,保费收入普遍下滑,部分险企下滑了30%以上。

再这么下去,可是会很快被挤出市场的。

于是,中小险企只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又重回价格战的老路

一声长叹!

不得不说,这么快的时间里面,手续费上限的底线就被破了,也实在是中小险企在生存压力之下的无奈之举。

自律方案,重点就在"自律"二字,这是道德层面的要求。

自律方案无法用法律来制约

在保费规模、市场占有率以及生存的压迫之下,自律是很容易就会捅破的窗户纸。

真正要想打破价格战的桎梏,回到良性竞争的轨道,必须依靠市场化。靠监管来硬性规定,是永远无法完全管住的。

商业车险的定价权要交给市场,不同保险公司可以实现差异化的市场定位,通过创新和服务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这正是当前在广西等地开展自主定价改革试点的重要原因!

车险行业只有实现市场化定价了,价格战的局面才能真正扭转!

市场化的进程布满荆棘,也一定会有人牺牲。但是,这条道路必须得走,也必须走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