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谴责没有用,巨头们已经下定决心抢弱势群体的“饭碗”!

 胡华成 2020-12-04

就在近日,已经退居幕后两年的刘强东决定重出江湖,亲自带队京东的新项目——京东优选。

刘强东将京东优选定位于社区团购,表面上是做社区团购业务,但实际上是在争夺属于自己的生鲜电商市场。

而在京东入局之前,阿里、腾讯、美团早就入局了这个市场。此外,字节跳动、拼多多、滴滴、快手等等巨头纷纷在今年重金投入,旨在开拓出另外一个互联网巨头。

就在这些巨头纷纷筹备的时候,处于弱势群体的社区蔬菜水果店正在瑟瑟发抖,谴责他们心狠手辣,就连最底层的“夫妻店”都不放过,这或将造成更多人的失业!

可是,谴责真的有用吗?

1

谴责毫无意义

为什么说我们的谴责毫无意义?

首先,这是历史进程的必然趋势。其实,目前我国的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是我们所有人用脚投票的结果,在我们享受他们带来的便利的时候,我们也要接受他们对某些行业的颠覆。

回到上世纪初的时候,汽车的发明也遭到了马车夫的强烈抵制和谴责。因为汽车的大量生产将会导致马车夫的大面积失业。

不管怎样,最终汽车还是代替了马车。因为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更加先进的、便利的产品终将替代之前的模式。

其次,时机已经成熟。生鲜市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刚需,而且消费频次高、市场空间巨大,这是巨头们喜欢它的最主要原因。

不过生鲜市场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做,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人想过用类似的方法颠覆生鲜市场,但是苦于供应链、配送、技术以及资金的不到位,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技术还是配送、供应链和资金,巨头们都已经有了充足的准备。目前的时机将是千年一遇,一旦错过将悔终身。

接着,这是一块肥肉。巨头们个个都像是到处觅食的狼,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一块肥肉,怎么可以忍心放过?

为什么巨头们会一拥而上?道理很简单,吃到嘴里的才是自己的。谁也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肥肉被竞争对手吃掉。

巨头们的心里想法就是:“这块肥肉早晚会被人吃掉,与其这样,为什么不是自己吃掉呢?”

最后,传统生鲜店存在巨大漏洞。传统的生鲜店非常好做,赚的就是辛苦钱。老板们只需要凌晨的时候开着车到大型菜市场进货就可以了,回来之后加价售出。

等这些蔬菜水果卖到消费者手中的时候,价格已经相对较高,这就是传统生鲜店致命的弱点。

一旦降价销售,商品的利润将会极低。一旦不降价,这就是等着死亡而已。

换句话说,不管降价还是不降价,传统生鲜店都已经到了变革的时间节点上。可以说是巨头们的无情,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无能为力。

2

生鲜市场一片混战,消费者可从中谋利

就目前而言,国内的社区团购平台在200家以上。其中,北京、湖南、江苏、广东、上海等城市都拥有10家以上的社区团购平台。而这些平台的主要发力点都定位在了生鲜上面。

我们再来看巨头们的布局:阿里自身拥有盒马优选、盒马云超、天猫超市等,投资了十荟团;腾讯投资了兴盛优选和食享会;美团旗下有美团优选和美团买菜;拼多多旗下有多多买菜和快团团;滴滴旗下有橙心优选;京东拥有京东到家,正在筹建京东优选;字节跳动也不甘落后,正在筹建今日买菜。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大战几乎都是创始人亲自带队,对于生鲜市场的看重程度可见一斑。

王兴曾在美团第二季度财报的电话会议上表示,生鲜的仗一定要打赢。生鲜之战就是美团能否再造出一个美团的关键,一旦失败,美团可能在外卖市场的地位也会不稳。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则公开表示,自己将亲自带队多多买菜。这个跟刘强东的表态十分相似。

滴滴创始人程维则行为更加过激,直接表示公司对于“橙心优选”的投入不设上限。这是摆明了要必胜的态度。

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依然是用脚投票,谁家的菜更加新鲜更加便宜,服务更加好,我们就会选择哪一家。

可能大家有点纳闷,为什么200家平台在共同竞争,我们却没有感受到10年前“千团大战”的那种氛围呢?

这很有可能就是各家巨头的一个战略而已,而且巨头们的竞争在地域上并没有太多的重合。换句话说,各个巨头都还在练兵阶段,比赛的是耐力跑。

在这场竞争之中,会有很多的中小平台因为资金的原因被淘汰。

待各家巨头正式跑通了商业模式之后,自然会发起最后的猛攻,最终会有1-3家平台能够跑出来。

在这些平台最后发起猛攻的时候就是消费者狂撸羊毛的时候,也是“夫妻店”最绝望的时候。

难道这些夫妻生鲜店只有倒闭的可能吗?不一定,会有一些电商倾向于用户的自提模式,类似于快递行业中的菜鸟驿站。这些生鲜店可以转型为巨头们的生鲜自提点,也能从中赚到一些小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