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钟剑文 2020-12-04

一组80年前的珍贵照片

本文照片全部选自《华北交通写真》80年前1940年所拍摄到的临汾古城内各处古迹的画面。记录了上世纪40年代初期山西临汾地区的风土人情,十分珍贵。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临汾及其周边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帝王世纪》就已经有所记载:“尧都平阳”。城内及其周边遍布着极为珍贵的历史古迹,本篇文章着重为古城之内的庙宇。

时间来到上个世纪30年代,1938年2月28日,临汾沦陷。自此到1945年9月13日为止,临汾地区一直被侵略者所占领。本组照片即为被侵略者占领两年之后,镜头下的临汾古城。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1904年清末的临汾及其周边地图

踏入1940年的临汾古城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首先站在临汾明德门(南门)城楼处眺望古城之内,位于画面正中央位置的正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大中楼。在周边低矮房屋的映衬之下,更加凸显了鼓楼的高大。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画面中左下方所出现的碑亭正是城内有名的'仓颉造字处'石碑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画面中所出现的即为1940年位于明德门附近不远的“仓颉造字处”石碑。

根据《临汾县志》的相关记载, 地处临汾城南西赵村为仓颉故里,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仲秋,当时的平阳府邑令河间李甲荣,在西赵村仓颉造字遗址创立了“仓颉造字处”的石碑。即图中所出现的这块石碑。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石碑已不在原处,临汾博物馆内可看到这座石碑。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此处即为当时记者所占拍摄城内照片的位置——明德门

根据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平阳府志》 记载,临汾城墙为300多年前明洪武初年(1368年)在旧土城墙的基础之上建造而成。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遭遇一次大地震,当时包括明德门在内的城墙受到严重破坏。画面中所出现的明德门城楼即为在这次地震后所重新修建的。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这是是1940年临汾古城的西城墙处——和义门及其瓮城部分,画面的远端部分还可以看到流经此处的汾河。

洪武初年所建的临汾城墙原本并没有瓮城,一直到将近100年之后景泰初年(1450年),对城墙进行修葺时,才在四个城门处加入了如同画面中瓮城的部分。

几百年已经过去,画面中的墙体虽然多处都留有修补过的痕迹,但依然可以从照片之中想象其建造之初时的壮观。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由南大街一路走来,我们便可以看到这座巍峨壮观的城中阁楼。

大中楼是临汾古城内的标志性建筑,位于临汾古城的正中央位置。史料中已经很难查找到其建造的确切年代。但是通过楼上悬挂着的金明昌7年(1196年)铸造的大铁钟来判断,阁楼建造的时间不晚于北宋。

根据史书以及地方志的记载,平阳鼓楼经历过7次大的重修,照片中所出现的即为1933年,由当地各界人士捐款修建完成。此时不过7年之久,因此从外观看上去崭新无比。

可惜的是,1948年在解放临汾的战役中,守城阎锡山军队不顾城内民众激烈反对,强行拆除了这座重修只有10余年之久的鼓楼。一直到1987年此楼才得以重建。

因为此时临汾被日本侵略者所占领,因此在墙体上还悬挂着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登上1940年的大中楼,向东望去,当年临汾城内东大街及其周边地区的景色一览无余。画面远端所出现的是古城的东门——武定门

在这幅照片拍摄的8年之后,1948年解放临汾的战役之中,因临汾古城墙体非常厚实且坚固,很难通过云梯或者炮击攻破墙体。解放军部队改变了一贯的常规战术,在画面中东侧城墙处,通过坑道爆破的方式将墙体炸出豁口,最终攻入城中一举解放临汾

画面中可以看到此时的拍摄时间为一日清晨,多处民房之内升起了炊烟,大街两旁已经架设了用于发电的电杆,行人自然也是往来不断,穿行于街道之上。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站在大中楼的另外一端,便可眺望到位于古城西南的大云寺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走在大云寺的墙外,便可以清晰的看到1940年大云寺的全貌。有趣的是,与墙内古朴的殿宇有所不同的是,墙外在当时还安放着用于锻炼的篮球架与羽毛球网。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这座始建于唐贞观六年(633年)的大云寺,在历史上遭遇多次兵灾与地震。照片中所出现的大云寺塔即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因地震倒塌后所重新修复的。

1940年镜头下的临汾古城:重修不久后的鼓楼,炊烟袅袅的东大街

大云寺内最为有名的就是这尊建造于1300年前唐代的释迦摩尼铁铸佛头。因其只通过一次的铸造便完成,展现了唐初时本地的铁匠就已经掌握了非常高超的冶铁工艺。从其外观来判断,也可以看出这是典型的隋唐时期佛像风格。

幸运的是,在如今在大云寺塔内依然可以看到这尊经过修复的铁佛头像。

结语

正是有了这些照片,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我们日常居住的城市,去回顾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临汾古城。我们也可以更好地了解曾经发生在这篇土地上地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