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算不上一个热词,却是一个持续的热闹活。 当年乾隆下江南,算得上下乡吧。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是真刀真枪的下乡。 再后来,又陆续有送家电下乡,送汽车下乡,送文化下乡…… 不过真正下乡到位的,似乎只有七个核桃、康帅傅、“家乡宝”凉茶、“豪牛”酸酸乳、“伊列”优酸乳…… 不是乡里人不识字,他们也想买六个核桃、康师傅、加多宝、蒙牛、伊利……可问题是,他们没钱!有购买欲望,又没有购买能力,“七个核桃”等就顺理成章了。 最近,贵州不醉行天下电商搞起了“酱酒中国行”,到县城、集镇宣传推介酱香酒,算是酱酒下乡吧。 酱酒下乡,“酱酒中国行”算不得第一次。不过动静最大的,莫过于若干年前的赖茅,正如有人说过,它至少实现了酱香酒的品类普及。普及,不就是一种下乡吗? “酱酒中国行”,能真下乡到位吗?不得而知。 不过有个参考。 当年红军动员老百姓参军,有这样一个宣传标语:老乡,加入红军吧,可以分土地!标语前半段只是寒暄,“可以分土地”才是抓心之举啊! 套用过来,“酱酒中国行”:老乡,买瓶酱香酒吧,可以…… 省略号里的内容,才是要重点动脑淌汗的吧。 听说“毛小二” 是“酱酒中国行”的主力,嗯,还不错,至少跟老乡有阶级感情嘛。 每天上午9点,不见不散▼ 我们是中国白酒业的“思想搬运工” 致力于把靠谱和不靠谱的 白酒行业资讯、观点、思想都告诉你 茅台、五粮液、郎酒等营销经理每天阅读 10个白酒从业者至少7个已关注…… 嘿,等你好久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