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仁怀,何以称都?

 山荣说酒 2020-12-04

01

幸于社会之解放,中华大地“都”满地。

瓷都景德镇,煤都大同,铁都鞍山,盐都自贡,皮都辛集……所有“都”中,最服人的,莫过于首都北京、魔都上海。

去北京次数多了,对“我爱北京天安门”慢慢无感;到上海时间长了,也就烦跟东方明珠电视塔合影了。

但,有些东西,你是逃不掉的。

譬如在北京乘出租,只要你一上车,司机就跟刚开完xx会似的,哪块地又被谁谁的儿子拿走了,某某地方的拆迁是谁组织的,这栋摩天大楼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来回在地下组织部长、政治万事通、世界知识总编辑的角色中轮换。

譬如去上海出差,只要是本地人接你,路过一栋楼就会让你猜这栋楼一年的产值是多少,看见某辆车就让你猜这个这牌和车哪个贵,遇上一块地就让你猜这块地得多少钱才能拿下,哪怕跟他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当然,也有地方山寨过北京天安门,早就有城市搞的地标高过东方电视塔。但,他们的出租车司机的见识和本地人的口气,却让这些地方一下就现了原形。

02

仁怀,一西南小县城,竟称中国酒都!

当然,数据支撑是有的。据当时的报道,在仁怀1788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有酒厂506家,酿酒产业占工业总产值75.9%、占地方GDP总额60%以上,财政收入88.7%来自于酿酒产业,酒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人口41%,符合《中国酒都认定标准ICO1000--JD》各项量化指标。故而,2004年仁怀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授予认证“中国酒都”称号。

指标的好处在于直观明了,弊端在于谁也没服过谁。

于是,2009年,四川宜宾获得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酒都”称号;2012年,四川省泸州获中国轻工业与中国酒业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酒城”称号。

03

但,酒都仁怀是有酒气的,且与生俱来。

从临近仁怀的高速路两边鳞次栉比的酒类广告牌,到“家唯储酒卖” 的十万人做酒大军;从酒桌上主人家“先提三杯”的约定俗成,到“附近人”中十有八九是卖酒人的尴尬;从装房子一定要有酒柜的标配,到亲朋好友一聚会皆提“光瓶酒”自觉;从上相亲节目竟用窖坑炫富的哗然,到容不得外人说茅台酒厂半个“不”字的倔强……

这些底气和傲气,非酒都仁怀人,不懂、不得、不爱。

04

当然,“中国酒都”配套也很足。

广场公园遍布的酿酒写实雕塑,村村户户雷同的酒瓶雕花窗,一米见方的“中国酒都,神秘茅台”摩崖石刻,人行步道“中国酒都”字样地砖,倒掉的酒坛和“一把抓”酒杯的立体造型……

而这些,多是自己人做给自己看。外地人,不一定服。

“家唯储酒卖”,有种财富叫“窖坑”,主人家“提三杯”,家家有酒柜……这些,约定俗成,司空见惯,别人却不得不服。

成都有句城市宣传语,叫——成都,都成!

我挺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