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旅观察 | 文旅巨头疫后抢占海南市场,意不在海南

 闻旅 2020-12-04

海南将成疫后文旅企业布局新“热土”?

作者 | 郭鸿云

编辑 | π大星 

2020年开年一场疫情让旅游行业发展遭遇“冰封期”,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良好的效果,各省旅游业正在经历缓慢的重启。

这其中,海南省一直冲在行业复苏的最前面,不仅率先倡导无口罩旅游,还先后与携程、复星旅文、众信旅游、凯撒旅业、中国旅游集团等多家旅游企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

一边是国内旅游业挣扎求生、缓慢恢复,另一边是签约不断、项目不断。这背后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开局之年所带来的新机会,文旅巨头争相布局海南,其实是旅游业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开帷幕。

01

2020旅企争相布局海南市场

2020年初尽管疫情肆虐,但并没有阻挡旅游企业加码海南旅游市场布局的脚步。

4月13日,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宣布与三亚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复星旅文将在三亚设立上海复星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区域总部,并筹建上海复星旅文集团三亚公司。根据协议内容,复星旅文未来还将积极参与三亚市总部经济建设,联合开展系列营销活动,包括借助复星旅文的全球化优势,联合开发境外旅游市场。

早在2014年,复星旅文就将海南作为业务布局布局的重心,并将旗下重要项目之一亚特兰蒂斯落户三亚,面向游客提供高级住宿、水族馆、水世界、会议会展设施等服务。此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复星旅文与三亚市政府进一步达成共识,将打造三亚亚特兰蒂斯升级版——“三亚﹒复游城”项目,未来将加大在三亚的旅游投资。

同样计划迁址三亚的旅企还有凯撒旅业。4月8日晚间,凯撒旅业宣布将公司注册地由“陕西宝鸡”变更至“海南三亚”。更早之前,凯撒还与三亚市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并在4月初设立了三亚凯撒同盛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凯撒集团落地三亚的重要发展机构,多举措推进在海南市场的业务布局。

国内OTA巨头携程则于3月份宣布与海南省旅文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打造海南国际品牌形象、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共享涉海南旅游企业信用信息、海南智慧旅游岛服务提升工程等方面展开合作;众信旅游也表示与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文旅融合创新、入境入岛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境内外宣传推广和目的地市场营销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

一时间,海南成为了旅游企业在疫情后争相布局的热土。对此有分析称,一直以来海南都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前沿重镇,自2009年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以来,旅游已经成为其重要的支柱产业,所贡献的GDP值逐年上升。国内疫情爆发的时间恰逢春节,这是海南一年中重要的旅游业利润来源之一,后期全球疫情泛滥,不仅给国内疫情防控带来阻力,也使得旅游行业的恢复变得更加艰难,海南省加速推动旅游产业恢复迫在眉睫。

为了能够让旅游业尽快的复苏,3月22日海南省政府制定的《海南省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2020-2021年)》已经出台,其中明确提到了加大财税金融扶持力度以及促进旅游项目落地等振兴旅游业复苏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给旅企在海南的一系列动作提供了政策上的吸引于支持。

02

疫情之下旅业复苏的“排头兵”

事实上,海南是国内疫情之后旅游业务重启最快的省份之一。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9日,海南省63家A级旅游景区有序恢复开放53家,复工复产率84.1%,酒店宾馆整体复工复产约80%左右,2月21日以来累计接待游客52.3万人次。

3月中旬,在海南省与携程达成项目合作的契机下,携程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来到三亚,与海南省政府领导举行了“摘口罩”座谈,这标志着海南省旅游业复工复产率先进入到无口罩时代。 

梁建章也曾明确表示,疫情对于旅游行业最大的改变体现在目的地本身,而海南是他眼中最有机会抓住旅游复苏的省份之一。特别是今年出境游需求受疫情影响会转移到国内游,海南这样的目的地是可替代海外游需求的,因此对海南来说是个好机会。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一个重要项目的落地,甚至是迁移总部地址,所着眼的绝不仅仅是眼前短暂的利益得失,而是从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所作出的决定,只是疫情给旅游业务带来的影响加速了企业做出这样选择的脚步。

海南的旅游之所以会率先恢复,从省政府到市政府之所以会如此重视,与海南早已确定的国际旅游岛定位密不可分。特别是2018年海南省开始建设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其中将海南打造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就是最重要的试验方向之一。

这也意味着,海南将为旅游行业的发展创新提供更多的助力和支持,旅企能够得到的新的发展机遇也会更多。在谈及将总部迁址海南三亚的原因时,凯撒旅业方面曾明确表示,海南全岛将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并以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为战略核心,布局海南对于凯撒旅业主业发展及新业务孵化意义重大。公司将抓住政策机遇,从入境入岛旅游,体育、康养、会展旅游,文化演出活动,食品配餐业务,旅游金融业务等层面落地海南,助力海南疫后复苏。

有业内人士表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定位让海南在发展旅游业务上比国内其他省份更具有政策优势。在客源结构上,2019年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314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42万人次,国际游客整体而言占比重不高,仍需要引入更多的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来提升自身的国际旅游岛定位下的竞争实力。

对于旅游企业来说,海南已经是国内比较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市场,再加上政策的利好,疫情将长期打击全球旅游业务发展的背景下,选择布局三亚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比困在原有主业上挣扎求生是更好的选择,即便是疫情之后,海南未来也将会是国内最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市场之一。

03

瞄准免税业务“拼杀”新蓝海

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过程中,有一项业务成为各大文旅巨头“垂涎三尺”的肥肉,就是免税业务。

离岛免税是海南特有的政策,2011年4月20日起,海南成为国内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试点,也是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之后,第四个实施该政策的区域。

2020年4月20号,海南的离岛免税已经整整实施了9年,根据海口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海关共监管销售离岛免税品7200.1万件,销售金额550.7亿元人民币,购物人数1609.7万人次。

众所周知,在国际旅游市场,中国游客从不吝啬的就是花钱在免税商品上的“买买买”,在出境游无法恢复,消费受限的情况下,海南免税业务迎来新机遇,已经蓄势待发。公开信息显示,海南三地四家免税店自2月19日实体店恢复营业至今,主要业务指标均恢复至去年同期的八成左右。与景区、酒店、旅行社等相比,业务恢复速度惊人。

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发挥离岛免税政策对海南旅游的促进作用,海南正在争取中央支持,在自贸港框架下进一步开放离岛免税政策,包括增加免税经营主体、扩大离岛免税购物消费限额、增加免税商品品种等。

这意味着,国家对免税业务的限制有望在海南进一步实现松绑。目前国内免税品行业采用牌照授权运营机制,牌照及免税店新增需由财政部上报国务院审批,没有资质的企业想要涉足这个领域受困较多,如果对于经营限制能进一步放宽,会将成为文旅企业“掘金”的新蓝海,也会是疫情影响下旅游企业自救的一剂“良药”。

事实上,早在去年6月,凯撒旅业已经入股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进境免税店,在迁址三亚,与三亚政府达成的合作协议中,免税业务也是重要的合作内容之一。另一家旅行社巨头众信旅游则在今年2月份与中免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将与中免开展“旅游+购物”的合作模式,包括共同开设经营境外免税店以及为中免境内免税店导流,以此为契机进入免税市场。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18年我国居民境外购买免税商品总体规模超过1800亿元,占全球免税市场销售额的34.8%,是一块巨大的“蛋糕”,然而长期以来回流到国内的免税消费占比并不高,因此在国内免税业务上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有专家预测,考虑到政策的延续性,海南自由贸易港申请离岛免税政策进一步开放获批的概率较大,因此旅企优先入局占位十分正确,但考虑到免税业务经营的特殊性,即便是开放也会是有限度的放松,仍然需要旅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才能有机会分到一杯羹,并且要做要应对前期困难的准备。

在疫情之下,海南旅游业展现出的生机让行业看到复苏的希望,在海南利好政策不断推出的情况下,未来是否会成为文旅企业扎堆的“大本营”,成为旅游业界的“硅谷”,又能否引领着国内旅游企业更快走向复苏与振兴,闻旅也将会持续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