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口!房价突破13000元/㎡,重庆朋友们,你怎么看?

 昵称72760951 2020-12-04


这是重庆某楼盘的新房价格公示表。


如果我把抬头遮住,光看价格,你下意识的会认为是哪?
套内:13092元/㎡
总价:127万

巴滨路,滨江位置,某不作为无能力央企大盘?
西永,某库割韭菜大盘?
西彭?高职城?水土?
 
NO!
 
这些地方有些还卖不到13000元/㎡。部分楼盘,充其量也就是跟别人11000元/㎡的普通楼层打个平手。
 
好了,城口,某楼盘近期开盘,备案登记价格最高到了13000元/㎡。


外地人都说重庆没有中心,大家原本只注意到了中央公园和解放碑没差价,却没发现,坐在最后一排的城口,发出蜜汁微笑。
 

1


摊开地图,他在重庆最东北、渝川陕的交界。从内环出发,将近400公里的距离,如果不超速,估摸着要开5个小时左右的车。


我把这事发到了抖音上,没想到一下火了,80多万播放。
几百个城口朋友说:我愿意!要你管!


这件事,很有趣。
 

2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或快或慢。
 
一二线城市是发展的宠儿,也是年轻人向往的理想都市:时尚、机遇、资源
再往下的三四五六七八线城市则不同,他们缓慢的发展步伐似乎跟不上年轻人对于未来的憧憬:陈旧、落后,求学、工作机会都不多。

年轻人口流出,老人孩子留守。

如果把重庆单独划分,主城都市区的九区看做一线城市,渝西十二区看做是二线城市的话,那么城口,大概在五线左右。

今年2月,他刚刚摘下了“贫困帽子”。
 
城口有两个标签:
环境好,生态旅游名县;
伙食好,老腊肉很出名;
因此,他给人的形象,大概就是新闻里描述的无异,安居乐业、岁月静好、小城生活
 
人口约18.4万(2017年),人均GDP为4448元(2018年)。
 
横看竖看,是不是都觉得不应该?
那你就错了。
 

3


上述单价13000+的单价出现在城口,虽然不是普遍现象。
但这个盘,居然卖得很好!
 
参与者这样留言:
1)开售的户型已经卖光
2)升级到全款购房!
 
还有邻居的二手房,立马有所回应。

先涨为敬!

贵自然有贵的道理,但不免让人感慨。
主城区,太便宜了!
这房价,你到底怎么肥事?

4


简单捋一捋。
 
在同一时间段,同一纬度下,支持房价的因素,主要有三:一个是经济基础,二是供应,三是需求
城口所在的区域,与重庆核心区相隔较远,在我们印象中,他的存在感不高,经济产业覆盖度也不高。
 
不过,从区位来说,城口一带是川东、陕南地区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东向出海的重要门户通道。
因此,西渝高铁将串联起城口-主城。
同时,城口矿产资源的储量丰富,有锰、钡、煤、白云岩等等,盛产“煤老板”。

显然,城市迎来利好,也并非完全的贫瘠。
 
其二,土地供应。


城口有个雅称,叫“盆景之城”。
因为地处盆地,四周环山,建成区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跟江北嘴一样大!

目前为止,能开发的地方基本都填充了。核心区只有小范围的三横三纵,你想搞个CBD、CLD,圈地卖房都没有空间施展!

好了,新房供给?自然就无从谈起。

第三,需求。
 
供需关系影响价格,供大于求,价格看跌;供小于求,价格看涨。
 
这个项目之所以能够有勇气普遍卖到11000元/㎡,高的突破13000+,除了品质较老房子有所升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的赠送面积挺大。
 
最大的几套,使用面积甚至能达到房产证上面的2倍。
你懂的,尺度大。
 
好了,说到这,你大概就能理解,城口,之所以能超过主城某些楼盘的原因所在。
 
10多万常住人口,虽然很少会为“居住”而烦恼。
但基于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为数不多的、更好的、更大的新房出现时,价格吗?一家人十数年积累,或是当地土豪,13000?120多万?也都是洒洒水。

相比一二线楼市最看重的资产升值属性,这里更注意【居住属性】

不然你想想,深耕三四五线的碧桂园过去是怎么玩的呢。
 
供需关系,决定价格!
 

5


重庆主城区的购房逻辑,实际上也是这么个道理。
 
就像现在,我们惊奇的发现,如今重庆市场上比较火的房子,一种是性价比特别高的远郊刚需房,另一种是很优质,且配套不错、价格中等的房子。
 
重庆二手房普遍不值钱。
一来,因为套数规模大(塔楼多、密度大),二来,因为质素普遍较低。
那些缺乏维护、保安天天玩失踪、电梯破损无人修;
物业公司不作为;
从外墙到大堂再到电梯过道全刷乳胶漆的、缺乏关键性配套的老房子正在被抛弃。


重庆楼市购买驱动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对交通、区域、配套、价格“一味追求性价比”的带投资属性的购房,转变为对“物业、社区、圈层、资源”这样更偏居住属性的购房
 
因为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优质住房劣质房产,还会进一步拉开差距。
 
供需是一切市场价格的根本。
 

6


城口是个缩影。
他太重庆了。

因此,也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当购房行为发生在【资产属性】及【居住属性】两个基础之上时,首先考虑的,应该是局部稀缺性!

比如新房所在的区域供应是否相对紧张,且主打的生活品质定位什么?改善?刚改?刚需?
未来在这里生活的,会是些什么人?地缘客户,新迁居民?还是周边强产业带来的产业人口?

预见需求,在重庆,是第一位的。

在局部旺盛且刚性的需求面前,价格,就是洒洒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