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汨罗江传说 落卷坡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0-12-04

汨罗江传说:落卷坡

作者:彭仁满

2300年前,屈原居住在凤凰山“屈潭”之左的玉笥山上,他时常乘舟登上磊石山望郢都思念楚王、思念故乡;有时也登上黄陵山,在二妃墓前发呆,思考。

一入冬,满目所及每块大的白白的沙滩、金黄的沙滩上都会出现“平沙落雁”的景观,看着头顶的大雁成“人”成“一”的自由飞翔,望着南来北往的大雁,他的忧思就会更加严重。

传说屈原被流放到汨罗江三年后一直没有机会回郢都面见楚王。他想起自己竭尽满腔热情和智慧效忠楚国,楚王却听信小人的谗言谤语,而将他怒迁,现在远隔千里,却见不着楚王的面。于是,他心烦意乱,不知何去何从。

于是他来到黄陵庙,他想当着舜帝和二妃神像的面,找太卜郑詹尹问卜。

屈原说:“我对好多事情是百思不得其解,越思心越烦,就像抽刀断水一样,阻止不住。故请您当着舜帝和湘妃的面,占卜占卜帮助我解释疑惑。”

于是,郑詹尹就在舜帝湘妃的香案上香,等香烟升起,就摆正蓍草、拂去龟甲上的灰尘,端坐求神。

神情落定,就跟屈原说:“先生有何疑惑尽可道来。”

“我是宁要坚守对楚国的诚恳朴实、忠心耿耿呢,还是要迎来送往、巧于逢迎而摆脱困境?”

……

“我是宁要坚守与天鹅比翼高飞的态势呢,还是要回来同鸡鸭在地上争食?”

屈原一口气把自己思考了好久的八个问题,和盘而去,也不管郑詹尹听没听清楚;又接着说:“上述种种,哪个是吉哪个是凶,哪个该舍弃哪个该遵从?现在的世道混浊不清,认为蝉翼是重的,千钧是轻的;黄钟大吕竟遭毁弃,瓦釜陶罐却响如雷鸣;谗佞小人嚣张跋扈,贤明之士则默默无闻。唉,沉默吧,谁人能知我廉洁忠贞的心哪!”

郑詹尹听完他的话,凝视着屈原已消瘦的面孔,说不出是心痛还是佩服,面对这位超凡脱俗的圣人,他知道屈原自己已经选定了目标,他能说什么呢?说了又有什么用呢?他说的屈大夫能听从么?……


他只好放下蓍草,抬头而望,太阳正在西下青山,一切好像都难能改变了。

他只好抱歉地说:“大夫啊,尺比寸长但也有短处,寸比尺短却也有它的长处;世间万物都有不完善的地方,人的智慧也有不明白的时候;术数有占卜不到的事情,天神也有难解说的道理。您还是按照自己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主张吧。龟壳蓍草实在是无法知道和给出你答案。”

于是,两人作揖言别。

屈原走出黄陵庙,仰天长叹一声:“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啊。”

他走着走着,就走到了乌龟垅上,(乌龟垅在汨罗江土星港南岸,屈原农场机关首建地),看着形如乌龟的山地,那个龟头直直地伸进了湘水之中,他想这不是万年乌龟的化身么?他应该回答得了他的问题吧?

于是,他喃喃自语、仰天而问: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

屈原就这样,一连向天发出了170个问题;相传他问着问着,天气突变,黑云压天,西风骤起,一阵暴雨袭来,卷起湘江巨浪推着白沙,向他朴来。他手中拿着的《离骚》书简,也被巨浪泊到了乌龟垅的北坡之上,四散开来。

屈原弯腰检拾,发现有三片书简被浪花卷入了河浪之中。他正着急之时,水面上浮来三只大乌龟,跟着三枚书简起伏,不一会儿就把三枚书简送上岸来。

屈原惊奇地大叹一声:“乌龟仙啊,难道你是说我的天问之答案都在我的《离骚》之中?”

屈原话刚说完,三只乌龟就消失不见,天也晴朗起来。

后来,大家把屈原《离骚》竹简散落的地方,叫成落卷坡;把乌龟垅叫成天问垅,南北朝时,就在乌龟垅设立了白沙戌,建有白沙亭纪念屈原。宋代时建杜公亭纪念杜甫。

相传贾谊回京时携《鹏鸟赋》在此(汨罗江南岸)吊屈原,杜甫来湖南时,也将舟系于落卷坡处,写下了《宿白沙戌》。

水宿仍馀照,人烟复此亭。

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

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

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2015年,汨罗纺织印染厂改制,根据乌龟垅的传说,命名为天问街道办事处,记住了这段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