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座回顾 | 刘献琳老先生与陶汉华教授运用大半夏汤经验介绍

 壹亩莳 2020-12-04

大半夏汤参夏蜜,补中降逆作用奇。

润燥补虚效果多,名医经验要牢记

2020年11月30日18:30,刘芳老师与姚鹏宇师哥为我们带来了刘献琳老先生与陶汉华教授运用大半夏汤经验介绍讲座。在本次讲座中,姚鹏宇师哥介绍了两位先生的生平及医学见解,刘芳老师详细讲解了他们对大半夏汤的运用并对其进行了具体的经验总结。以下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一、 刘献琳老先生

(一)刘老生平

刘献琳(1928—2000年),字璞亭,山东曹县人,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九老”之一曾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是我国《金匮要略》学科的奠基人之一,著有《金匮要略语释》、《金匮要略选读》等多部相关著作,并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的四版《金匮要略选读》教材。

刘献琳老先生师承名医李光济,其祖父刘自醒、父亲刘文翰也为当地名医,为刘老后入山东中医进修学院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刘老学术成就


1、阐仲景、研温病、引《金鉴》:

刘老一生行医教学,在研究《金匮要略》时阐奥发微、验于临证,创造性地提出了《金匮要略》开创卫气营血、三焦辨证先河的新颖观点,引起了当时学术界的极大反响。刘老还从学术成就和论述表达两方面客观评价了《温病条辨》,整理了《医宗金鉴》的内容,并将《医宗金鉴》中的相关内容应用在《中医内科学》的教学中。

2治学、立说、用方、创方:

刘老在治学方面提倡“横向比较”学经典,强调中西互参、博涉古今。在立说方面提出了“脏腑之间关系属立体网络式结构”等多种新说。刘老以治则治法为指导,基于方机、方证、方症应用方剂,在方剂用法上采用“小方相叠,立连环方;大方遵法,以法解方”的方法。与此同时,刘老还创有乌菟汤、消胃石散和乌楞散等多种新方,在临床上均有较好疗效。

3、一本内科学,几代岐黄人”:

刘老是我校中医内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主编了我校1975年版《中医内科学》教材。该教材学术意义极大,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为我校中医内科学教研室构建完善的教学临证理论指导体系奠定了基础,诚可谓“一本内科学,几代岐黄人”。

总而论之,刘老一生铭心钻研,执简驭繁,毕生坚持临床实践,创方立说融会贯通,行明医之路,授明师之道。

二、 陶汉华教授

(一)陶教授生平


陶汉华(1951-),男,山东莱芜人,教授,博士和研究生导师,原山东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专家,是我校金匮要略专业学科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

陶教授于1973年考入山东医学院中医系。1978年刘献琳教授成立山东中医学院金匮教学小组,陶汉华教授为其中一员。

(二)陶教授的学术研究


陶教授从事科研、教学、临床四十余年,主要研究内科杂病的辨证论治规律,著有《金匮要略研读心悟》、《中医内科临证诊疗备要》等多部著作。在第二十七次全国仲景学说学术年会上,陶汉华教授曾做“小便不利与遗尿诊治案”的研究报告。而在创立新说方面,陶教授创有脾胃和谐观、气血水并调理论和建中理劳理论等多种新说。

三、刘芳老师对刘献琳老先生和陶汉华教授运用大半夏汤经验的讲解

讲座最后,刘芳老师针对刘老和陶汉华教授运用大半夏汤的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方剂介绍


首先,刘老师对大半夏汤进行简要介绍。

【简介】大半夏汤见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原文载:“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组成及用法】半夏二升(洗完用)、人参三两、白蜜一升。以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主治】半夏可和胃降逆,人参可补一身之气,白蜜润燥,三味药取适宜剂量并用,可有效治疗胃反病症

(二)刘献琳教授医案及其特色


1、食管癌

女,62岁,1993年12月25日初诊。患者吞咽不爽3月,经济南市中心医院诊为“食管癌”。近来自觉吞咽梗阻加重,进食稍硬食物则咽下困难。伴呕吐泛酸,大便稍干,小便尚调。舌质略红,苔薄腻,脉弦。为噎膈,乃痰瘀交阻、胃失和降所致。

刘老予处方:清半夏30g,党参30g,旋覆花15g(包),赭石30g,西月石6g,急性子30g,白花蛇舌草60g,黄连9g。吴茱萸1.5g,北沙参30g,蜂蜜60g。6剂。嘱将蜜与水和之,扬之240遍后煎药取汁,分两次服。

2、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

男,50岁,1979年5月20日初诊。患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多年,近1月来经常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出大量不消化食物,有腐败酸味。伴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细弱。系胃反,乃中焦虚寒,不能腐熟消磨水谷,食积胃中,胃气上逆所致。

刘老予处方:清半夏30g,党参18g,木香9g,砂仁9g,白术9g,茯苓15g,甘草3g,蜂蜜30g。嘱取适量清水,与蜜和之,扬240遍后煎药取汁,分两次服。

3贲门失弛症

女,40岁,小学教师,1989年11月23日初诊。饮食不能下咽,食入即吐,1月余。为噎膈,胃有湿热、气机上逆所致。

刘老予处方:半夏30g,党参18g,旋覆花(包煎)9g,代赭石30g,白芍15g,云苓18g,陈皮10g,竹茹9g,枳实9g,苏叶6g,黄连6g,甘草3g,蜂蜜30g,以水两饭碗和蜜扬之240遍,煎药,早晚2次分服。3剂。

4、特色用法和学术思想

特色用法:一是要遵循辨病论治的原则,诸味药的剂量随证加减;二是要谨遵原方用法;三是应注意半夏毒性,在安全的范围内增减半夏的用量。

学术思想:辨证化裁。

(三)陶汉华教授医案及其特色


1、胃癌呕吐

男,82岁,2013年12月7日,初诊:患者因胃癌出现恶心、呕吐2月余。症见离心,泛酸,病人今日呕吐加重,水米不进,呕吐物黑红色,腹胀。

陶教授以大半夏汤化裁:姜半夏30g,生姜30g,党参30g,僵蚕30g,1剂,水煎服。服药后呕吐停止。

2、特色用法及学术思想

临证用药要关注半夏的毒性,在临床上以姜半夏或清半夏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能够较为容易地收到满意的效果。半夏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见病用方,但用时仍需谨慎。

千年传承,中医医药。感谢刘芳老师和姚鹏宇师哥为我们带来的精彩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医学院总团支学生会《齐鲁杏苑》编辑部承办。《齐鲁杏苑》编辑部将于下学期举办第十三届全国中医药学术论文大赛,其中会对刘献琳先生与陶汉华教授经验学习类的文章进行征集,届时会发布相关通知,期待大家踊跃投稿!

图文来源:《齐鲁杏苑》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