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屋脊添心灯——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设纪实

 快乐者生存 2020-12-04

“电力天路哎阳光的路,一路盛开格桑花。我要为你跳起热情的锅庄,我要为你敬上飘香的油茶。”在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的“天上阿里”,一首歌口口相传。

12月4日

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投运

从日喀则市到阿里地区,1689千米长的输电线路3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翻越5300米以上的孔唐拉姆山、马攸木拉山,将阿里地区纳入互联互通的大电网怀抱。

至此,西藏形成了主电网覆盖74个县(区)的统一电网,仲巴、萨嘎、吉隆、聂拉木、普兰、改则、措勤等7个县接通了大网电,工程沿线16个县38万农牧民用上了稳定可靠的电……

随着工程投运,当地边境地区建设和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保障升级,面向南亚开放的电力大通道同步形成……

大国重器筑基,光明天路飞跃,雪域高原上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开启了新征程。

阿里群众盼望用上大网电

阿里地区处于中国极西地带,位于西藏西部、青藏高原西南部,被称作“世界屋脊的屋脊”“高原上的高原”。

这里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在这里生活极为艰难,34.5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的居住者不到13万人。

“这里的土地如此荒芜,通往它的门径如此之高,只有最亲密的朋友和最深刻的敌人,才会前来探望我们……”当地民谚说。

▲国家电网员工在海拔47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开展组塔作业

20世纪80年代,阿里地区第一座发电厂建成投运,2台装机容量1000千瓦的蒸汽发电机组解决了当时噶尔县城区的供电问题。此后,阿里火电厂、狮泉河水电站等陆续投运。

2019年底,西藏主电网延伸到66个县(区),主电网人口覆盖近290万人,此时阿里人均发电装机约0.48千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阿里电网长期孤网运行,安全水平低、供电质量不高,居民用电主要靠小水电站支撑,冬季只有一半时间能供电。

阿里各族群众盼电来,只有架设起电力线路、接入大电网,才能用上充足的电。

阿里联网工程是继青藏电力联网、川藏电力联网、藏中电力联网3条“电力天路”之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建设的又一项突破生命禁区、挑战生存极限的世界超高海拔、超大难度的输变电工程。

工程新建6座变电站,3000多基铁塔塔位平均海拔4572米、最高海拔5357米,输电线路总长1689千米。

2019年9月工程开工,建设者在每年有效施工期仅6个月的生命禁区硬生生辟出这条光明天路,为的就是将阿里电网这块薄弱的“局域网”接入坚强智能的大电网,打通大网电进阿里的通道。

▲国网四川电力施工人员开展500千伏线路登塔作业

在此之前,经历了“户户通电”、三县一镇联网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的阿里电网,供电能力不断增强,改变了当地社会的面貌,而阿里联网工程的建设让当地群众充满期待。

阿里地区行政公署副专员刘宏说:“工程投运后,阿里地区人民就可以和内陆人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加快脱贫攻坚速度。”当地群众纷纷表示:“就更盼着能赶紧用上大网电,我们干活更有底气!”

工程建设给当地群众带来了诸多“红利”,有效拉动了就业和经济发展。今年2月,作为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复工的重点项目之一,阿里联网工程率先复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加速复工复产、工人返岗就业。

据统计,工程建设期间共吸纳当地农牧民就业2678人,零星用工10246人次,采购当地砂石料等共计价值8400多万元。

“在工地上干活,每天能挣300元。现在我跟着师傅边干活边学习看图纸,等我掌握了这些技术,还能挣得更多,年底就有钱把家里的房子修一下!”普兰县藏族青年旺堆说。

在生命禁区创新攻坚解难题

阿里联网工程所经之地有大片的永久冻土区和无人少人区,沿线气候恶劣,平均气温为0~5摄氏度、昼夜温差超过25摄氏度,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50~60%。连机械都因“高原反应”失效……

不仅建设者在挑战生命极限,电网建设技术工艺也在持续突破。

“我们反复商讨,最终决定研发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安装可移动拼接式防尘车间,用于变电站施工。”吉隆500千伏变电站工程项目经理隋毅介绍。

防尘车间设计兼顾施工现场室内外环境,满足“环境温度-10至40摄氏度之间,无风沙、无雨雪,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洁净度在百万级以上”的苛刻要求,成功应用于工程建设。

5月2日

在海拔5357米的日喀则拉孜县与定日县交界处的嘉措拉山,阿里联网工程4R053号500千伏输电铁塔成功组立,世界超高压电网建设领域的海拔纪录被刷新。

11月16日

位于海拔4688米处的萨嘎变电站启动带电成功,刷新了220千伏变电站建设海拔高度纪录。

▲阿里联网工程建设者在220千伏萨嘎变电站开展设备调试工作

工程建设秉承前沿建设理念,在设计、管理、科技方面进行多项创新尝试——应用“海拉瓦”技术开展工程全线航拍,为线路的选线和变电站的选址提供信息化支持;顺应5G等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潮流,在沿线铁塔上预留通信装置和光缆芯资源等的安装接口,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在国内首次开展基于运行经验的超高海拔架空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值研究;首次系统性提出开展富氧综合环境设计研究,科学确定了3000米以上不同海拔高度建设相应富氧系统的行业标准。

“阿里联网工程是公司基建全过程数字化综合管控试点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信息化管理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指挥长李万智说。

工程采用了三维数字施工图设计,研发应用现场安全生产管控、物资供应管控、医疗后勤保障3个APP和指挥中心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依托公司物资智慧供应链体系,提前2个月完成了全部的物资供应,确保了工程顺利推进。

创新在更多维度展开。阿里联网工程穿越高寒荒漠、高原草甸,途经多个自然保护区,按照提前确定的整套环保水保措施,施工人员做好草皮表土分离,全线采用网格式护坡,并在施工结束后将高陡边坡、地锚坑等回填平整——雪山圣湖、一草一木,念兹在兹、呵护备至。

▲阿里联网工程岗巴羊头景观塔

工程还将当地自然风物、藏族文化元素等巧妙融入设计,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美学景观塔设计理念——玛旁雍错以北,冈仁波齐之南,百余基日土白绒山羊头塔与219国道并行延伸。在日喀则市吉隆县,还有35基“岗巴羊头”造型铁塔。

为雪域高原注入发展活力

从西藏和平解放时发电“零装机”起步,到各地市小的区域电网逐渐形成,再到青藏、川藏、藏中电力联网工程三条“电力天路”接连贯通。几十年间,西藏电力事业蓬勃发展,给当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我是2005年来的拉萨,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夜里几乎没有照明。”西藏高争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建勇回忆道,“因为缺电,水泥生产线运转率不到60%,冬季要停工四个月。”

2011年12月9日

第一条“电力天路”青藏联网工程提前一年投运,横跨青藏高原,结束了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围绕拉萨市的藏中电网率先与国家电网互联,“日光城”成了“不夜城”,还辐射带动着周边的山南、日喀则等地经济发展。

2014年11月

川藏联网工程投运,给西藏自治区东部和川西甘孜州南部的近50万康巴藏族同胞送去了光明与温暖。昌都,这颗深藏在横断山脉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的“藏东明珠”,自此发出更夺目的光彩。

2015年

昌都全社会用电量超过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38%;经济总量突破136亿元,同比增长16.1%。

2018年

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又将青藏、川藏联网工程连接起来,西藏统一电网建设再次迈出重要一步。

110千伏、220千伏、±400千伏、500千伏,西藏主干电网电压等级上台阶,电网“骨架”强起来。

2019年,西藏全社会用电量77.60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长了247.1%。

西藏丰富的水能等清洁能源还沿着电力天路迢迢外送,累计送出电量超过1100亿千瓦时,带动经济效益增长超过600亿元。

▲阿里联网工程投运后,沿线38万农牧民用上了稳定可靠的大网电

从主电网的“大江大河”分支向下,连接西藏千家万户的供电“毛细血管”也日渐丰盈。

2010年9月

国网西藏电力供区实现“户户通电”。

2017年以来

公司积极推进边防部队通大网电和抵边村寨电网工程建设。手机满格信号、随时可以提供热水的电热水器、夜晚明亮的篮球场……让“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日子成了历史。

战缺氧、斗严寒,跨雪山、越峻岭,国家电网公司打出电力援藏“组合拳”,近年来在西藏及涉藏州县电网投资达到913亿元,积极服务当地光伏扶贫电站并网,累计接入82万千瓦,惠及5.68万户贫困群众,连续18年对口支援西藏措勤县……

▲国网吉林电力援藏人员向村民白玛次仁介绍阿里地区电网建设情况

一盏盏昏黄的油灯换成明亮的电灯,一批批重点援助项目相继开花结果,一个个贫困州县改变了落后面貌。随着阿里联网工程的投运,历史性跨越终于来到这块西藏极西之地。

终于盼到了!曾多次参与西藏电网建设的阿里联网工程副指挥长洛桑达娃百感交集。他12岁赴内陆接受教育,回到西藏投身电力事业28年,见证了家乡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发展巨变。“这是一个里程碑,有太多人想着盼着念着”,洛桑达娃说。

电相通、情相牵、意相融

如今,筑梦的执着

托起了圆梦的喜悦

明天,雪域高原上的

发展篇章、幸福生活

将更加精彩

内容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