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鏡頭基本知識 #3:創造散景

 书館下载 2020-12-05

「散景」指影像散焦部分模糊的美學效果,是攝影獨有的表達手法。它能為影像賦予深度,是將注意力吸引至主體身上的重要手法。在本文中,我們會探索散景的四大重要因素,並了解如何控制散景效果,令它看起來如您期望。(撰文:Tomoko Suzuki)

鏡頭基本知識頁頂圖片

創造出可見散景的4大重要因素

創造出可見散景的條件
1. 使用焦距長的鏡頭
2. 選擇大光圈
3. 向主體靠近
4. 讓主體遠離背景

散景效果的可見程度(即預期範圍的散焦程度)受四個因素影響:光圈、焦距、拍攝距離及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只要根據主體和情況正確地配合以上因素,便有助您照您所想創造出散景效果。

光圈光圈越大(f值越小),散景效果便越明顯(「越濃」),反之亦然。
焦距:焦距越長,散景效果越明顯,反之亦然。
拍攝距離:越靠近主體,散景效果越明顯,反之亦然。
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背景越遠,散景效果越明顯,反之亦然。

換句話說,要取得最明顯的散景效果,需要使用遠攝鏡頭,設置為最大光圈,盡量靠近主體至最短拍攝距離,並選擇可見背景盡量遠離主體的地點/位置。不過,純粹創造最濃的散景效果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相片。您應該根據相片主題及動機調整散景效果,而這種調整能力正是一種重要的攝影技巧。

讓我們進一步了解每一個影響散景可見程度的因素。

光圈

以下例子從相同位置以不同光圈拍攝。在大光圈(f/1.4)下,背景明顯散焦(散景效果十分明顯),而在小光圈(f/16)下,整幅影像包括背景都對焦。這是因為在大光圈下,景深會較淺,令背景散焦。

大光圈(f/1.4)

利用EF50mm f/1.4 USM以50毫米、f/1.4拍攝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4、1/200秒、EV 0.3)/ISO 100/白平衡:手動

小光圈(f/16)

利用EF50mm f/1.4 USM以50毫米、f/16拍攝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6、1/40秒、EV 0.3)/ISO 2500/白平衡:手動

焦距

以下影像在f/2.8光圈不同焦距拍攝。我把相片建構等刻上名字的柱子在兩幅相片中大小相同。在70毫米下,背景散景效果相當明顯,但在24毫米下可見程度大幅下降。這表示當您使用變焦鏡頭時,使用較長的焦距會有較明顯的散景效果。

較長的焦距(70毫米)

利用EF24-70mm f/2.8L II USM於70毫米拍攝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7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2.8、1/1600秒、EV-0.3)/ISO 100/白平衡:手動

較短的焦距(24毫米)

利用EF24-70mm f/2.8L II USM於24毫米拍攝

EOS 5D Mark III/EF24-70mm f/2.8L II USM/焦距:24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2.8、1/50秒、EV-0.3)/ISO 100/白平衡:手動

拍攝距離

以下例子以相同光圈(f/1.4)從不同拍攝距離拍攝。您會看到相機和主體之間的距離對散景效果明顯度的影像。相機越靠近主體(50厘米例子),背景散焦程度便越深,散景效果亦越明顯。相機越遠離主體(70厘米例子),背景便越對焦,散景效果亦越不明顯。要注意,您能有多靠近主體取決於鏡頭的最小拍攝距離(又稱為「最近對焦距離」)。

較近(50厘米)

利用EF50mm f/1.4 USM於50毫米拍攝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4、1/50秒、EV 0.7)/ISO 100/白平衡:手動

較遠(70厘米)

利用EF50mm f/1.4 USM於50毫米拍攝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4、1/50秒、EV 0.7)/ISO 100/白平衡:手動

主體與背景之間的距離

以下例子都以f/1.4拍攝,但主體和背景之間的距離不同。當背景較遠離主體(60厘米),散景效果比較明顯;當背景離主體較近(30厘米)散景效果便較不明顯。這表示如果您想有較明顯的散景效果,應該確保主體較遠離背景。

較遠(60厘米)

利用EF50mm f/1.4 USM於50毫米拍攝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4、1/2500秒、EV±0)/ISO 100/白平衡:手動

較近(30厘米)

利用EF50mm f/1.4 USM於50毫米拍攝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4、1/3200秒、EV±0)/ISO 100/白平衡:手動

創造散景效果時應注意的事

1. 選擇能在影像中保留足夠內容的光圈

利用EF50mm f/1.4 USM於50毫米拍攝

f/1.4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4、1/60秒、EV 0.7)/ISO 100/白平衡:自動

利用EF50mm f/1.4 USM於50毫米拍攝

f/5.6
EOS 5D Mark III/EF50mm f/1.4 US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5.6、1/50秒、EV 0.7)/ISO 1250/白平衡:自動

光圈越大,模糊效果越強,散焦範圍亦越大。當然,這樣能令主體更吸引觀眾的注意力;但如果模糊效果過強,便會失去為相片賦予內容的必要資訊,例如拍攝地點和環境狀況。您應該考慮希望如何描繪主體,選擇恰當的光圈。

2. 以較大的光圈利用暗示的力量

以EF50mm f/1.8 STM在50毫米及f/11拍攝

f/11
EOS 6D/ EF50mm f/1.8 ST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1、1/50秒、EV 1)/ISO 1600/白平衡:日光

以EF50mm f/1.8 STM在50毫米及f/1.8拍攝

f/1.8
EOS 6D/EF50mm f/1.8 STM/焦距:50毫米/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1.8、1/100秒、EV 1)/ISO 100/白平衡:日光

使用小光圈會令影像中的一切都對焦。視覺上如此實在的元素令影像很難暗示想法和令人想像畫面。因此,如果您打算把相片拍攝得比記錄照更令引發聯想,能使用較大的光圈來創造更明顯的散景效果。這樣做有助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您想的部分,清晰顯示您想展示的是什麼。

散景效果有助您拍到這樣的相片!

以EF-S55-250mm f/4-5.6 IS STM在127毫米及f/5拍攝

EOS 700D/EF-S55-250mm f/4-5.6 IS STM/焦距:127毫米(203毫米等效)/光圈先決自動曝光(f/5、1/500秒)/ISO 100/白平衡:自動

長焦距和最大光圈創造出最佳的散景效果
這幅相片在長焦距(相等於35毫米制式的203毫米)和最大光圈f/5下拍攝。我運用了可見散景的兩大因素來創造出令大海細節變得模糊的散景效果,將注意力吸引到海鷗身上。

有關散景效果的詳情,請參閱以下文章:
運用散景的肖像攝影技巧(英文版)
使用EOS M10來改善您的旅遊照片#1: 使用散景效果來凸顯出主體
鏡頭常見問題解答 #8: 我應該對焦哪一點來拍攝出美麗的散景圈?
拍攝花卉: 如何透過微距鏡頭創造出色的散景圈聚光燈效果?


收取有關攝影新聞、提示及技巧的最新資訊!

加入SNAPSHOT社區。

立即登記註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