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我记方剂3-辛凉解表:银翘散、桑菊饮、麻杏甘石汤

 稳稳当当 2020-12-05

1-2辛凉解表

银翘散:金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穗、薄荷、桔梗、竹叶、生甘草、淡豆豉;

简介:《温病条辨》中辛凉解表的代表方,用于风温病初期,症状为发热、咽痛、舌红、脉浮数。原书记载,服用时需用鲜苇根水送下,现在临床为可选项,鲜苇用芦根替代;

1)巧记法:

河牛吃草连根梗叶花穗全吃了(薄荷、牛蒡子、淡豆豉、甘草、连翘、芦根、桔梗、淡竹叶、金银花、荆芥穗)

2)汤头歌诀:

银翘散主上焦医,竹叶荆牛薄荷豉,甘桔芦根凉解法,风温补感此方宜,咳加杏贝渴花粉,热甚栀芩次第施

3)方解记忆法:此方普及度高,其中成药制剂,是老百姓最常用的感冒药之一,这是有其原因的。方中银花、连翘、淡豆豉、荆芥四味药全都是解表之品,前两者性凉,后两者性温,如此搭配不偏不倚,虽然少了精准度和效率,但只要不是寒、热之邪深重之人,大都会有一定的解表之功。《温病条辨》在该方原文后注解:“衄者去荆芥、豆豉”。可见如果有更多的温热病的症状,那就可以将进一步将方子划裁,使其更加精准。银花、连翘作为君药值得做重点说,其既可以透散风热又可以清热解毒,但在此方中,用量少、不久煎,还是以透散风热为主;由于风热多袭上焦心肺,故用淡竹叶去其心火,用桔梗宣肺化痰;风热常犯咽喉,故用牛蒡子搭配薄荷,疏散风热,清利咽喉;芦根为可选药多在病患有口干渴的症状时使用,可清热生津,它虽然药性偏寒但又味甘,药性平和不损正气;最后用生甘草调和诸药,又有清热解毒之功。

桑菊饮: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桔梗、甘草、苇根(芦根);

简介:该方有多味药与银翘散相似,但却是《温病条辨》中,专为治疗风温咳嗽所设。其症状表现比银翘散还轻微:不发热或身热不甚,口微渴而咳嗽。

1)巧记法:

为何杏干皆连菊叶(苇根、薄荷、杏仁、生甘草、桔梗、连翘、菊花、桑叶)

2)汤头歌诀:

桑菊饮中桔梗翘,杏仁甘草薄荷饶,芦根为引轻清剂,热盛阳明入母膏

3)方解记忆法:

桑菊饮顾名思义以桑叶、菊花为君,二者皆为轻清之品,善于透散上焦风热自不在话下,但其入肺经的同时又都入肝经,有清肝明目之疗效,使得其不仅对于木火刑金所造成的咳嗽有效,也是应对头面部温热症的常用药对;薄荷、连翘除可助君药疏散风热,前者还可以清利咽喉,后者清热解毒;桔梗、杏仁一升一降宣降肺气,用于调理肺部气机的重要药对;芦根清热生津应对口微渴;生甘草调和诸药。

麻杏甘石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

简介:这是一首经方,药名就写明了配伍,我们重点掌握它的功效。经方的系统中,我们学习了麻黄汤、小青龙汤以及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等都可以应对咳喘,但是这些都是不同程度的寒邪或寒饮所致;如果病邪已经全部或者部分入里化热,热壅于肺使得肺失宣降引发咳喘,那就要用到麻杏甘石汤了。

1)巧记法:

干妈拾杏:甘草、麻黄、石膏、杏仁;

2)汤头歌诀:

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量,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3)方解记忆法:

此方与麻黄汤药味相似,也同样可以用于咳喘,我们可以比较记忆。麻黄汤中将桂枝替换成石膏即为麻杏甘石汤。麻黄能发汗还能定喘,没有了桂枝,发汗能力减弱很多,再者石膏对于麻黄的发散作用有抑制作用,《伤寒论》中麻杏甘石汤石膏的用量为麻黄的两倍,更体现了这种抑制。所以麻黄在此处发散、发汗作用已经不大,此处是重点用它的定喘的效力;麻黄配伍杏仁则一宣一降,更加增强了止咳定喘的效力;由于该病已经化热,所以必定要用清肺热的药,在经方的系统中,用于清解肺、胃气分热证,非石膏莫属,而且也仅此一味搞定。石膏证的典型症状是:身热、汗出、烦躁、口干渴、脉洪大或滑数。所以此方用石膏为君,虽有辛凉解表之意,但主要还是来清肺平喘的。最后用炙甘草护住中焦脾胃,防止寒凉伤正也有助于化生津液。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本文章原创于微信公众号:1中1医,大家觉得有用请帮我点赞、转发。

本课程所用《方剂学》最新版规划教材可以点击如下链接购买:

前期课程目录:

跟我记方剂1-辛温解表: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
跟我记方剂2-辛温解表:九味羌活、香苏散、止嗽散

专题课程说明:

本专题以讲解中医方剂的构成和记忆方法为主,介绍方剂的功能、应用为辅,本着实用简练为原则,与大家一起学好方剂学。本专题既适合院校学子学习《方剂学》、背诵方剂,也适合想学好中医的爱好者群体。我将从多个角度切入帮助大家有效率的记住、理解每一首方剂。

记忆方法分成三个部分:

1)巧记法:是利用谐音字组成一两句话的俗语。巧记法的特点是第一记忆效率极高,但东拉西扯与中医方剂完全无关,容易遗忘,仅适合应付考试或者配合其它方法来辅助记忆

2)汤头歌诀:背诵方歌向来是明清以后学习中医的人之不二选择,汤头歌诀是其中最为正统的方歌。其特点是把方剂构成与主治功用一起编为诗句,朗朗上口,方便记忆。但对于普通成年人来说也是比较尴尬,成年人瞬间记忆能力强,但容易遗忘,一首方子简单的4句话,复杂的16句,甚至更多,对于长期记忆并不友好。所以这种方法适合青少年打好中医基础,当然也适合记忆力不错的成年人。

3)方解记忆法:方解记忆法,让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背方剂。成年人本身理解力就强于记忆力,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可以更牢固;另外,相较于死记硬背,弄明白每个方剂的药物作用和搭配,也更有利于将来有一定经验后摆脱方剂,自己组方。所以,使用这种方法记忆方剂,将对我们的中医水平有很大帮助。

本专题将会对经典的用药比例做出说明,但并不标注具体每一味药的用量,因为从原著到药典,出处不同用量皆不同,具体用量宜根据病患病情与医生用药习惯灵活掌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