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洛阳戎人王墓:我一个蛮夷,怎么就葬在中原来了?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0-12-05


循迹晓讲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作者:方生

图片/排版/校对:循迹小编

全文约2500字,大约需要10分钟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前几天,考古界出了个大事,在洛阳市伊川县,发现了一个春秋时期戎人的王级大墓。

▲新闻截图 源于网络

这个墓穴保存非常完好,随葬的有编钟等等铜器和玉扳指等等玉器,周围还有陪葬的车马坑。

▲墓中出土的编钟 图源于网络

很多小伙伴都有疑问了,蛮夷戎狄,这不是少数民族吗?洛阳在春秋时期是中原核心地区啊,周天子脚下,怎么会有戎人的王墓呢?这个戎人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今天咱们就来说一说这个话题。



01
农耕部落:西戎

戎人这个称呼,起源自周朝。

在中国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周朝居住在中间,这叫“中国”,外围的部落,东边的通称叫夷、南边的叫蛮、北边的叫狄,而西边的就叫戎,这些外围部落合起来,就叫四夷,四夷生活的地区,那就是化外之地,不听周天子号令,在周朝人眼里,这些都是野蛮人。

▲天子>内臣>外臣>朝贡国>蛮夷>化外之地  图源于网络

但是大家要注意了,四夷虽然被周朝看作野蛮人,但是他们并不一定真的是野蛮人,有些部落,最早也是属于华夏的,只是不听周天子号令而已,这跟后来的什么匈奴、突厥完全两回事。

其中西戎,就是咱们说的戎人,他们生活在西北地区。

咱们一提西北少数民族,总觉得都是搞游牧的,但其实这民族搞什么生产方式,是跟地理条件密切相关的,当时的西戎,主要还是以农耕为主。

02
姜戎人

因为在春秋时期,有一些西戎部落东迁到了中原地区,其中最有名的是两个,姜戎和允戎。

这两个西戎部落,最早记载都居住在一个叫瓜州的地方,这瓜州当地出产一种很好吃的瓜,因此而得名,但是它究竟在哪,一直很有争议,一种说法是这瓜州就是后来的敦煌一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瓜州在关中西部、秦岭脚下。

两相比较,明显后一种说法更接近真实历史,为什么呢?你听我待会解释。

▲2012年6月,陕西省宝鸡境内发现的西周早期姜戎人户氏家族贵族墓葬 图源于网络

姜戎,顾名思义,是姓姜,这里的姓跟咱们今天的姓不是一个概念,关于古人的姓氏咱们之前专门讲过(涨知识:古代中国人的“名字”究竟有多少学问?| 循迹晓讲),这里不啰嗦了。

由这个姜姓咱们也能看出来,其实姜戎就属于上文说的这种,最早跟中原的华夏是一家,他们是神农氏的后裔

周朝推翻商朝统治的时候,姜戎是周朝的盟友,所以姜戎跟周朝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周朝分封出去的姜姓诸侯国有四个,齐、许、申、吕,这里边的申国国君申伯,就是一位来自姜戎的贵族。

而留在老家瓜州的这部分姜戎,后来分化出一个旁支,叫申戎,也就是西申,估计跟申伯也有亲戚关系。

▲西周势力范围 图源于网络

后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正是申戎联合犬戎攻破西周首都镐京,灭亡了西周。

后来秦国向外扩张,占了姜戎的地盘,由此,我们也就能推测,秦国原来的地盘应该跟姜戎的老家瓜州不远,秦国在春秋时代是在关中地区,如果瓜州真的在敦煌,那秦国的势力范围都扩张到河西走廊了,几百年后的汉朝又在忙活个啥呢?

所以,春秋时代的瓜州多半是在关中西部、秦岭脚下。

▲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获得方生老师主讲的《春秋战国》音视频专辑,更多知识专辑可以微信搜索程序“循迹讲堂,或者到各大应用商店循迹讲堂APP

姜戎的地盘被秦国给占领了,他们的人民一部分西迁,而另一部分,东迁到了晋国的南边,建立了姜戎国,成了晋国的附庸

后来秦晋争霸,姜戎参加过关键的崤之战,帮助晋国大败秦军,生擒孟明视等三员大将。

03
允戎人

再说允戎,他们姓允,先祖是五帝之一的颛顼,这是黄帝的孙子。显然,允戎最早也是属于华夏族群的。

史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亚的塞种人就是允戎的后裔。塞种人大家可能不熟悉,他们是中亚草原上的一些游牧民族的统称,属于原始印欧人、也就是雅利安人的后裔。

如果这种说法成立的话,那就说明允戎本身也是雅利安人后裔,进而说明华夏族群内部,跟黄帝有关的这些氏族,都可能有雅利安人的血统(希特勒宣称的纯种“雅利安人”,到底从何而来? | 循迹晓讲)。

说远了,接着说允戎,他们的居住地也是在瓜州,所以跟姜戎一样,他们也遇上了秦国扩张,允戎也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西迁,一部分东迁。

▲晋惠公(?―前637年),姬姓,晋氏,名夷吾 图源于网络

当时晋国国君是晋惠公,他妈妈就出自允戎,所以晋惠公主动给东迁的允戎找地儿,先是安排在陆浑,后来又迁到了伊川,这俩地儿都在洛阳附近,迁过来的允戎先后有了陆浑戎、伊洛戎的称呼。

洛阳当然不是晋国地盘了,是周天子脚下,虽然周天子不乐意,但他也没办法。

04
出现在史书里的允戎

东迁以后的允戎也经常在史书里出现,比如“问鼎中原”这个典故。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讨伐陆浑戎,陈兵洛水河畔,“观兵于周疆”,到了周天子家门口了。

然后才有了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楚军的故事,楚庄王问九鼎的大小轻重,打算把鼎搬回楚国去,结果被王孙满义正言辞地教育了一番,诸侯不应问鼎轻重。

▲楚庄王熊旅(?—公元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战国楚简作臧王)图源于网络

楚庄王则很傲慢地说:我只要把折断的钩尖收集起来,就能自己造九鼎。

问鼎中原的故事当然体现出周天子权威扫地、楚国兴起的大时代背景,但是从中咱们也能看出来,陆浑戎也就是允戎,他们跟楚国不是一个阵营的,而且属于碰上楚国就挨揍的那种小国。

允戎东迁以后,基本上跟姜戎一样,是给晋国当小弟,向西、向东征讨,总能分到肉,但是到了楚庄王兴起,春秋进入晋楚争霸的时代,陆浑戎在地理位置上是夹在晋楚之间,俩大国打仗,夹在中间的小国先遭殃。

05
出现在史书里的“允戎

那么,陆浑戎难免就会有两面逢迎求生存的情况出现,这么一来,就惹恼了晋国。晋国拿你当小弟,当肉盾,你还敢跟我这两面三刀?

于是,公元前525年,晋国出兵灭了陆浑戎,陆浑戎的首领逃到了楚国去,老百姓则跑到了甘鹿,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嵩县一带。

此后,史书上就再也没有陆浑戎的记载了,陆浑戎(就是东迁的允戎也就重新融入到了华夏民族当中

有一部分陆浑戎的老百姓,用陆作为自己的氏,后来姓氏合并,也就成了汉族人里边陆姓的一个重要来源。

▲戎人王级大墓 图源于网络

回过头再来看前几天发掘出来的这个戎人王级大墓,它的位置在洛阳市伊川县徐阳村,而允戎正是从陆浑又迁到的伊川,无论是年代、地域还是墓葬的规模、习俗,都跟这支允戎也就是陆浑戎完美对应,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能够相互之间得到了印证。

这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最有魅力的地方之一。

(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