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小圃:儿科方】

 昊晟堂 2020-12-05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徐氏行医之初,曾偏重于“小儿纯阳,无烦益火”的理论,用药主“清”。后来由于其子患“伤寒病”垂危,请挚友祝味菊先生诊治,用附子等药化险为夷,乃虚心向祝氏求教,从此外感广用麻桂,里证重用姜附,成为民国时期著名的温阳派大家。晚年医名更著,求诊者日盈门庭。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1.姜桂黄土汤

【处方】炮姜6g  肉桂(后下)3g  灶心黄土(包煎)30g

【用法】 水煎服。

   [功效]  温中逐寒,止泻止吐。

  [主治]  主治小儿虚寒泄泻,或兼呕吐

【加减】或兼腹痛多啼,或兼寐中惊惕、面青唇淡,有转成慢脾之势。若呕吐甚,选加川黄连、半夏、陈皮、砂仁、蔻仁、藿梗、竹茹之类;苔腻加茅术、厚朴;泄泻由脾及肾,面恍肢冷,选加附子、补骨脂、肉果;兼抽搐,选加磁石、龙齿、天麻、钩藤、制僵蚕、全蝎尾。

2.加减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3g  阿胶珠、熟附片(先煎)(各)9g  活磁石、龙齿(均先煎)(各)30g  鸡子黄(打冲)1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  泻有余之心火,补不足之阴阳。

   [主治]  小儿素禀不足,久病伤正,久泻久痢等出现烦躁不安,夜不安寐,兼有四肢清冷、溺长、舌光、脉软等,属阴阳两虚者。

3.崇土化浊汤

【处方】茅术、白术(各)9g  厚朴4.5g  砂仁(后下)3g  陈皮4.5g  木香3g  茵陈15g  当归6g  赤茯苓、车前子(包煎)(各)9g  萆薢15g。另用生谷芽、熟谷芽(各)15g  生米仁、熟米仁(各)15g

【用法】 煎汤代水,煎上药服。

  [功效]  和中崇土,祛除湿浊。

   [主治]  主治小儿黄疸,胃纳不佳,舌苔厚腻。若偏于湿热者,加山栀、川黄连清热燥湿;偏于寒湿者,酌减利湿之品,重用茅术、厚朴,或加入附子、干姜。

4.六味小青龙汤

【处方】麻黄4.5~9g  细辛3g  干姜6g  姜半夏9g  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

   [功效]  温肺化饮,平喘止咳。

   [主治]  主治小儿寒喘。症见喘促气急,痰多而清稀,或咳嗽痰白,舌苔白腻,脉弦滑。

【加减】若发热,加桂枝、白芍和营解肌;痰多,选加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制南星、皂荚子等降气豁痰;寒喘兼有面色恍白,汗多肢冷,小便清长等肾阳不足,肾不纳气者,加附子、黑锡丹温肾扶阳,纳气平喘;寒热夹杂者,选加黄芩、生石膏兼清里热。

5.连附龙磁汤

【处方】黄连3g  熟附片(先煎)9g  龙齿、磁石(先煎)(各)30g  蛤粉、天花粉、补骨脂、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各9g  白莲须6g  缩泉丸(包煎)9g。

【用法】水煎服。

   [功效]  清心泻火,温肾扶阳。

  [主治]  暑热症。症见身热缠绵不退,头额干灼而两足不温,汗少,烦躁,口渴多饮,小便频多且清。

【加减】若无汗或少汗,加香薷发汗祛暑;暑邪挟湿,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浊;身热甚,加石膏泄热;发热经久,加银柴胡、青蒿、白薇以退虚热;烦躁甚,加莲子芯清心除烦;泄泻,去天花粉,加葛根升提;真阴不足,舌光不寐,加石斛、西洋参、阿胶、鸡子黄益阴。除内服汤剂外,另以蚕茧、红枣煎汤代茶,无汗可加淡豆豉同煎。本方以黄连清心泻火,附子温肾扶阳为主,佐以磁石、龙齿镇潜浮阳,覆盆子、菟丝子、桑螵蛸、缩泉丸等温肾固涩,蛤粉、天花粉生津止渴。

6.荆牡藕节汤

【处方】黑荆芥6克,薄荷炭2.5克,灵磁石30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炒白术、绿豆衣各12克,茜草根炭、枳楮子、葛花各9克,藕节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4次。

【功效】清肺健脾,平肝潜阳,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

【方源】徐小圃《上海中医药杂志》(7)198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