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赛输给自己【乒乓网】

 新用户38078412 2020-12-05
有进攻意识固然好,但要有匹配意识的技术能力、合理运用技术的战术能力难。在进攻意识超前于技术能力、战术能力时,就会经常出现这种虽然进攻但运用技战术不一定合理的情况:得势不得分。这一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业余球友都有,从球友特别强调反撕强烈下旋球等极具个性的看法上也可以透露一二,实话实说,不一定对。

高手跟我们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技术能力强,更在于合理判断、合理运用技战术,不见得只有板板进攻才是唯一出路。对付台内短下旋,马龙的摆短就不比樊振东的反手拧效果差,反而精细控制后的战术更多变更有效,更能体现进攻的严密组织。反手拧完以后就是全台上旋不定点对抗的局面,在专业常见,但已经多少有点同质化趋势,这种情况在纯业余是少见的,从下旋球拉冲起,反而是更常见的。

从战术套路上说,我认为,搓中起板应当是业余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这个搓其实都不是慢搓,就是摆短控制后的全台上手,业余对手很少有高质量进攻短球的能力。当然,突出速度落点的劈长追身以后的进攻或反击也是常用有效的套路,总之,在运用摆短劈长上目的一定要突出,要么合力低平短,要么立板长平快,不要突出旋转,不要小看细化了的搓球技术,随机组合威胁不小。慢搓不是首选,容易被人攻击,除非对面没有拉球能力。反过来说,业余拧、挑的质量在实战中通常一般(稳定性、质量都很高例外,纯业余罕见),变成上旋后对方实际上也相对容易借力回球,不是对付短球的主要手段。运用技战术要考虑的,一是技术使用上的难度,二是看对手适应哪种球,三是我拉冲下旋还是对付速度快的上旋摆速更强。

这是我在另一个回帖中的话,移过来作为补充:
观察理解力远胜于身体控制力,意识超前于能力,偏爱国手个性化技术,难以持续合理地进行多球、单球基础训练,结合套路训练和实战反馈,练习时间偏短、强度偏小,一方面体现了我们业余成年较好的观察力、理解力,另一方面同样暴露了我们业余练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话不悦耳,我的所有建议,首先都是基于自己的教训,人所固有的我无不具有,是给自己的提醒,其次才是给球友们的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