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柴胡桂枝干姜汤

 老柳树fj 2020-12-06

​柴胡桂枝干姜汤

[方剂组成]

柴胡半斤(24克),桂枝去皮,三两(9克),干姜二两(6克),黄芩三两(9克),甘草炙,二两(6克),牡蛎熬,二两(6克),栝蒌根四两(12克)[服用方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治则方解]

病机:邪犯少阳,兼水饮内停。

治则:清热调气,温化水饮。

方义:本方由小柴胡汤减半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千姜、桂枝、牡蛎、花粉而成。方中柴胡、黄芩清解少阳之热;栝蒌根、牡蛎逐饮散结,桂枝、干姜通阳散寒化饮,甘草调和诸药。

[辨证要点]

本方和解少阳兼温脾家寒湿,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泻阳明里实,一实一虚,相互发明。临床凡见少阳火郁,水停,症见胸胁胀满,小便不利,口渴,头汗出,往来寒热者用之。

[仲景方论]

《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注家方论]

1.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之。柴胡、黄芩之苦,以解传里之邪;辛甘发散为阳,桂枝、甘草之辛甘,以散在表之邪;咸以软之,牡蛎之咸,以消胸胁之满;辛以润之,干姜之辛,以固阳虚之汗;津液不足而为渴,苦以坚之,栝蒌之苦,以生津液。

2.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柴胡、黄芩,主除往来之寒热。桂枝、甘草,和解未罢之表邪,牡蛎、千姜,咸以软其结,辛以散其满。栝蒌根者苦以滋其渴,凉以散其热。是汤也,亦三阳平解之一法也。

3.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此汤全是柴胡加减法:心烦不呕而渴,故去参、夏加栝蒌根;胸胁满而微结,故去枣加牡蛎;小便不利,而心下不悸,故不去黄芩不加茯苓;虽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参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胁之满也。初服烦即微者,黄芩、栝蒌之效。继服汗出周身而愈者,姜、桂之功也。

4.许宏《金镜内台方义》:柴胡为君,以散表攻里,行少阳之分;黄芩之苦为臣,以解传里之邪;桂枝之辛、甘草之甘,以散缓之;头汗出者,为津液不足,阳虚于上也,故与干姜以固其阳;栝蒌根以生津液,而止其渴;牡蛎之咸,以消胸膈之满,共为佐使,以解半表之邪也。其人左脉小,右脉大,寒热膨胀而渴者,用之神应也。

5.张锡驹《伤寒直解》:柴胡桂枝黄芩,转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牡蛎启厥阴之气,以解胸胁之结;蒌根引水液以上升,而止烦渴;汗下后中气虚矣,故用干姜甘草以理中。

6.王子接《绛雪园古方选注》:揭出三阳经药以名汤者,病在太阳,稍涉厥阴,非但少阳不得转枢外出,而阳明亦窒而不降,故以桂枝行太阳未罢之邪,重用柴胡、黄芩转少阳之枢,佐以干姜、甘草,开阳明之结,使以花粉,佐牡蛎深入少阴,引液上升,救三阳之热。不必治厥阴,而三阳结邪,一一皆从本经而解矣。

7.吴谦《医宗金鉴》:少阳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剂而主之,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去人参者,因其止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燥也。加栝蒌根,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8.梅国强《伤寒论讲义》:本方即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大枣、生姜,加桂枝、瓜蒌根、牡蛎、干姜而成,有和解少阳温化水饮之功。本证因渴而不呕,胃气无明显上逆,故去半夏。因水饮内停,三焦壅滞,且少阳之邪未解,故去人参、大枣之甘补。方后云:日三服,初服微烦,后服,汗出便愈。是言本方为疏利少阳半表半里之方,初服正气得药力,正邪相争,郁阳得伸,但气机一时尚未畅通,故有微烦之感。续服,气机得以宣通,表里阳气畅达,周身汗出,邪从汗解,故病除。此非邪蒸于上之但头汗出,而是服本方后祛病之汗出,故曰:汗出便愈。

[名医验案]

1.王旭高医案

但寒不热,此为牡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柴胡,桂枝,干姜,半夏,陈皮,茯苓,川朴,草果,炙草,姜,枣。

再诊:疟发间日,但寒而不热,口腻多涎,乃寒痰郁于心下,阳气不得宣越故也;蜀漆,桂枝,半夏,陈皮,茯苓,羌活,石菖蒲。

三诊舌白,脘闷,背寒独甚,拟宣通阳气,以化痰浊:麻黄,桂枝,杏仁,炙草,半夏,茯苓,陈皮,鹿角霜,石菖蒲。

四诊疟止,当和胃气:半夏,茯苓,甘草,陈皮,白蔻,姜,枣。

2.刘渡舟医案

刘某,男,35岁。缘患肝炎住某传染病医院,突出的症状是腹胀殊甚,尤以午后为重,坐卧不安,无法可解,遂延会诊。切其脉弦缓而软,视其舌质淡嫩而苔白滑。问其大便情况,则每日两三行,溏薄而不成形,小便反少,且有口渴之症。辨证:肝病及脾,中气虚寒,故大便虽溏,而腹反胀。此病单纯治肝,治脾则无效。治法:疏利肝胆,兼温脾寒。处方:柴胡10克,黄芩6克,桂桂6克,炙甘草6克,干姜6克,花粉12克,牡蛎12克,连服五剂而腹胀痊愈,大便亦转正常,后用调肝和胃之药而善后。

3.刘渡舟医案

刘某某,男,54岁。患乙型肝炎,然其身体平稳而无所苦。最近突发腹胀,午后与夜间必定发作。发时坐卧不安,痛苦万分。诊之,患者一手指其腹曰:夜晚腹胀,气聚于腹,不噫不出,憋入欲死。问其治疗,则称中西药服之无数,皆无效可言。问其大便则溏薄不成形,每日两三行。凡大便频数,则夜晚腹胀必然加剧。小便短少,右胁作痛。控引肩背酸楚不堪。切其脉弦而缓,视其舌淡嫩而苔白滑。刘老曰:仲景谓太阴之为病,腹满,食不下,自利益甚。故凡下利腹满不渴者,属太阴也。阴寒盛于夜晚,所以夜晚则发作。脉缓属太阴,而脉弦又属肝胆。胆脉行于两侧,故见胁痛控肩背也。然太阴病之腹满,临床不鲜见之,而如此证之严重,得非肝胆气机疏不利,六腑升降失司所致与?刘老审证严密,瞻前顾后,肝脾并治,选用《伤寒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处方:柴胡16克,桂枝10克,干姜12克,牡蛎30克(先煎),花粉10克,黄芩4克,炙甘草10克。此方仅服1剂,则夜间腹胀减半,3剂后腹胀全消,而下利亦止。

4.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23岁。停经5月余,多白带,无妊娠征象。近七日来觉口苦,胸胁苦满,不思饮食。前日先感周身骨楚,腰痛,继来月经,色鲜红,气腥,量少,小便不利,便时尿道刺痛,唇干燥,口微渴,喜热饮,心烦,夜间头部汗出,腰酸腹痛,舌淡苔薄,脉弦数。此素体血少,近则少阳受邪,拟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少阳,加四物以养血:北柴胡15克,桂枝10克,干姜6克,天花粉12克,黄芩10克,炙甘草6克,牡蛎12克(先煎),干地黄10克,赤芍10克,川芎3克,当归10克。

二诊:口苦,腰酸,腹痛大减,白带亦少,胸闷,心烦,口渴等症均除,经仍末净。继服两剂,经净带止而愈。

[长沙方歌]

八柴二草蛎干姜,芩桂宜三栝四尝,

不呕渴烦头汗出,少阳枢病要精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