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老胡重出江湖】内部审计人员如何选好专项审计议题

 笔记财税 2020-12-06

对内部审计人员而言,除了要开展常规审计、持续审计之外,还需要针对一些重点、难点、新点的业务开展专项审计;开展专项审计可以帮助内部审计人员更加聚焦业务风险、更锻炼审计人员个人专业能力;而开展专项审计的前提,就是选号专项审计议题,那么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如何进行选题研究呢?

一是选题站位要高,要立足企业高层关注的问题。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与咨询,但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通过三道防线的独立性、专业性来保障企业经营管理合规稳健运行,避免风险侵袭和损失的发生。内部审计人员在选择议题时,一定要保持高站位,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保持高占位就要紧盯企业董监高层密切关注的问题,通过对近期关键会议、领导讲话、文件策略、通报批示等内容的梳理与学习,提取高层关注的风险、隐患、问题、不利形势以及执行效率较低的重点工作、新业务、重点业务等内容,从中寻找议题。避免只会低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只能看到眼前的局部一亩三分地,忽视了整体宏观和真正需要审计人员发挥作用的关键点。

二是选题贴地要稳,要真实反映被审计单位现状。站位高并不等于好高骛远,空穴来风,既要高站位,又要脚踏实地,贴地飞行,看清全貌。审计人员持续关注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现状,按照工作分工开展各项审计工作,对被审计单位充分、深入了解,才能够在选题时不脱离实际。脱离实际的选题可能感官上较为“高大上”,但是在实践中会很快面临实际支持不足、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等现实困难,这样的选题其实是无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也是违背审计工作本源的。如何解决站位的高和贴地的稳之间存在的“落差”,还需要审计人员扎实做好日常工作,能够将被审计单位的现实情况与高层关注的问题进行有效对应。

三是选题立意要精,议题的选择能够具备实践性。当然,即使我们能够将被审计单位的现实情况与高层关注问题之间进行有效对应,也未必表明我们的选题是合理的、有效的,在基本的对应关系上,还需要我们以立意的角度、逻辑的分析、体系的搭建来确保议题的选择具备实践性。审计研究对逻辑性的要求是极高的,我们的问题描述、原因分析、审计建议结构应当完整,问题和原因的因果关系应当经得起推敲,建议和问题应当经得起检验,同时我们也要实当灵活,为相对枯燥的审计研究赋予一些引人关注的内容,能够让审计成果得到主动、积极地应用。

四是选题境界要广,能够举一反三、以点带面、窥斑见豹。如果说发现问题是拔萝卜的行为,那么“拔出萝卜带出泥”,才是我们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如果只能应用于个体,那么也就不能称之为专项审计了。通过个体问题,寻找问题之间的共性,追本溯源,从制度、流程、体制、架构等方面探寻问题的本质;同时准确提取问题发生的逻辑,从借口、压力、机会角度出发对问题进行深入剖析,举一反三、以点带面,即使对问题的全貌难以展现,但通过过硬的逻辑和因果分析结论,仍然能够达到窥斑见豹的目的。

五是选题支持要足,要有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议题结论。审计结论要想经得起考验,就必须要求我们在开展工作时能够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在选题的时候审计人员就要充分思考自己的审计资源条件是否可以支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有的时候议题的失败未必是选题的偏差,而是资源的不充分,难以支持审计结论的形成。

六是选题建议要实,要能够切实解决问题。之前已经多次强调审计的根本目的是解决实际问题,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受益,无论我们在前序环节做的多么到位,缺乏具备实践性的审计建议,都不能说我们的审计选题是成功的。当然,一般而言只要关注到位、问题分析准确、结论得到支持,是可以对症下药的,但也要充分考虑企业或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毕竟有些问题我们的解决方式就是接受问题,承担风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