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浏览器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网罗灯下黑 2020-12-06

导语:都到年底了,最近又开始忙起来了,天天坐那盯着电脑,瞅的我腰酸眼睛累的,每天接水上厕所反而成了短暂的休息,小伙伴们也要注意多休息哈。至于这一篇不谈像单文件那么硬的东西了,咱来聊聊平常都在用的浏览器。

早早关注我的老粉应该还记得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Chrome 拥护者,我还专门写了两篇关于 Chrome 扩展的推文,里面介绍了几个相当不错的扩展和获取扩展的几种渠道,没看过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补一补。

不过这一篇咱就不谈扩展了,我想和小伙伴们聊聊浏览器相关的事(只是 PC 端的),不过还是那句,只是个人看法,如果不爱,请勿伤害。

闪亮登场的Chrome87

其实距离 Chrome87 正式上线已经有些日子了(上个月 18 号上线),有条件自动更新的小伙伴应该早就用上了,没自动更新的小伙伴可得赶紧更新了,因为这次 87 版的更新带给 Chrome 的提升是史无前例的。

口说无凭,下面简单给小伙伴介绍一下 Chrome87 和之前版本比有啥变化,没了解过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再说。

产品上线前的商业自吹早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估计很多小伙伴每年看国内各大手机厂商新品发布会的时候,没少见拿自家新品和同行家的旧品比较的情况,一踩一捧型的营销方式。

但我还是想说,这次对于 Chrome87 的上线,东家谷歌没有丝毫吝啬于对它的夸赞,谷歌称 Chrome87 是 Chrome 多年来性能提升最大的一次。

官方大致给了提升数据,Chrome87 的 CPU 占用率仅占原先版本的 1/5,让电池续航提高了 1 个多小时,甚至连 Chrome 的启动速度都提升了 1/4,而页面加载速度最高可提升 7%。

上面给的数据瞅着挺唬人的,但根据我实际的使用情况,流畅是比原先流畅了很多(启动速度和页面加载速度确实快了,有种我的青春结束了的既视感)。

但 CPU 和内存占比的变化有些判断不出来,内存耗子的称呼仍然实至名归(老毛病了,不过比以前好点了)。

咱光靠主观判断着实说不过去,所以我又去跑了跑谷歌家出品的测试浏览器 JS 引擎的工具,前后俩个版本相差 567(这里还有个故事,这个测试工具刚出的时候 Edge 跑分比 Chrome 要高,谷歌工程师还专门出来解释一波)。

那为啥它确实变得流畅了,谷歌的解释是 Chrome87 非活动标签页不再频繁唤醒 CPU 了,只关注当前页面(说实话,这种产品设计上的变化,不知道让程序猿们搞定多少 Bug 才行)。

此外 87 版好像也没多少直观变化了,设置里多了一个「安全检查」,可以测试你密码是否泄露(我也没搞明白它咋判断是否泄露的)。

功能实验室里还有个实时字幕的功能和新版 PDF 阅读器(实时字幕着实鸡肋,延时够长,翻译不准,但也算是无障碍服务的一次进步,至于那个 PDF 阅读器我也没有用过)。

其实浏览器市场一直是 Chrome 一枝独秀,市场份额都能占到 70%。之前那个万年第二的火狐不过是吃着 Chrome 的剩饭,Chrome 俯视下去,连个能打的都没有。

直到那个转投 Chromium 内核大家庭的 Edge 横空出世 ,先是把火狐从第二的位置拉下马,紧接着又把 Chrome 市场份额降到 70% 以下 ,这才使得原本稳坐钓鱼台的 Chrome 沉不住气,抓紧时间更新迭代产品,解决问题的(我寻思着这 Chrome 身上那些老毛病迟迟没有被解决的原因是不是找到了)。

Octane 地址:

https://chromium./octane

紧追其后的Edge

Edge 我记得应该是跟着 Win10 出现在我们眼前的(15 年的时候),用的是脱胎于 IE 浏览器 Trident 内核的全新内核(EdgeHTML),单看它的名字就不难猜出微软的野心(边缘,边界,微软当时好像是说想要打破生活和工作的边界)。

至于结果是什么,已经不言而喻,当时的 Edge 都快成了用来下载 Chrome 的工具。如果在当时有谁说 Edge 未来能追着 Chrome 抢夺市场,一定会觉得这人是痴人说梦。

但不得不说现实比想象更魔幻,Edge 确实打了个漂漂亮亮的翻身仗,这场胜利源于 18 年 12 月的一个决定:放弃 EdgeHTML 内核,迁移到已经开源了的 Chromium 内核。

这个决定是大胆的,18 年上半年 Edge 才刚刚完成自己的全平台覆盖,还没来得及留住现有的用户,就做出这样彻底的改变。

但从现在来看这个决定,更像是一场触底的豪赌,只能说微软成功了,时隔两年的新版 Edge 一登场,就备受市场喜爱,把以前嘲笑自己的一众浏览器纷纷斩于马下,前面等待它超越的只剩下霸主 Chrome。

我相信 Edge 成功的背后是程序猿们没日没夜的努力,记得前几天看到的消息,自去年 11 月以来,Edge 开发团队中的 161 位工程师,先后对 Chromium 这个开源项目提交了 1835 次更改。

何况 Edge 背后更有微软这个巨头不留余力的支持,甚至对 Win10 进行改进,方便更好的适配 Edge。

总的来说,Edge 自身质量够硬,再配上微软捆绑式的大力宣传,哪有不火的道理。

Chrom87 刚出来没两天,Edge87 稳定版就上线了(上个月 20号),同样是降低了内存占用率,优化了流畅度,增配了新功能,颇有一种和 Chrome 你追我赶的气势。

我没有测试 Edge87 的性能,但看我邻座的老哥用的 Edge,同样是内存怪兽,抱有幻想的小伙伴还是不要迁移了,成本太大不说,Edge 毕竟只上线了不到一年,还没有完美磨合市场,至于想要逃离 Chrome 怀抱的小伙伴,不妨观望一下再说。

但不得不说,Chrom87 Mac 版的标签页搜索和 Edge 金丝雀版的垂直标签简直不要太香,这种备受市场需要的功能本该早早被开发出来,抛开开发难度大这个原因,难道没有一点垄断所带来的技术停滞的原因吗,相信大家心里都有判断。

我总觉得历史像个圈,现在发生过的不过是某一时刻历史的重演,浏览器当然也不例外。

曾经的浏览器大战

浏览器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不过 30 年,但在这不长不短的 30 年间却发生过两次浏览器大战,虽然资本间的斗争是血腥且残酷的,但也正因为这种竞争让互联网技术以一种想象不到的速度迅猛发展。

往回看,我们还是绕不过浏览器的诞生。

WWW浏览器

World Wide Web 是第一款浏览器的名字,现在我们常说的「3W」都是为了纪念这款替互联网从 0 到 1 制定了标准的浏览器,作者是英国的计算机科学家伯纳斯·李,就连大名鼎鼎的万维网联盟(W3C)也是他为了发展万维网(WWW)所创办的组织。

伯纳斯·李怎么从无到有创造了浏览器暂且不论(感兴趣的小伙伴不妨去查查他是怎么从局域浏览器做到连接起全球的),他可是实实在在做到了一个人影响全世界的壮举,大写的牛。

但更让我钦佩的,是伯纳斯·李放弃了一笔金额大到不敢想象的 WWW 专利费。1989 年他把世界牵连起来(超文本传输协议),就不愿意再让国际互联网重回割据时代,相比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我猜伯纳斯·李更想做一名合格的学者。

毫无疑问,他做到了。

浏览器大战前夕

伯纳斯·李放弃了自己的专利权,国际互联网也确实没有解散,但却避免不了互联网间的商业大战。

这里躲不开介绍大战中的主角之一,网景以及它的创始人,马克·安德森。

主修计算机的马克·安德森在兼职期间和朋友共同写了一个浏览器,一上线就大受好评。手里有了技术的,虽然还不知道怎么利用浏览器盈利,但不甘屈人之下的马克自然的想到了创业。

于是马克和朋友一起创建了网景通讯(Netscape),只用了一年不到时间,网景领航员浏览器便完成了开发,于 1994 年正式上线。

以前介绍压缩软件的时候我就提过,当时的售卖软件的方式其实是共享式的卖,先用后付,网景领航员浏览器意外的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走对了路。

这个浏览器在当时到底有多强,你只要知道像 Cookie 这样的机制都是由它所定义的就能明白,据说当时网景领航员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占比已经接近 90% 了,比现在的 Chrome 更加制霸着浏览器市场。

导火索

极有商业头脑的马克瞄准了公司上市,还没有明确商业模式的网景,首次公开募股,每股价格飙升了 5 倍有余,足可见市场对网景的信心和网景的强大。

但这也滋生了网景的野心,马克想以领航员浏览器为根基,建立一个基于网络的操作系统(超前的想法,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实现),但这样的行为彻底触碰到了微软的利益(操作系统的蛋糕岂能谁都来碰)。

可问题来了,微软并没有能在浏览器领域对抗网景领航员浏览器的产品,只能盯上了另一款和马克息息相关的浏览器,他曾参与过开发的 Mosaic,领航员浏览器的前身。

1996 年微软二次开发了 Mosaic,改名叫 IE。

大战开始

IE 和领航员的商业战争是无声的,也是疯狂的。

微软和网景两家公司为了争夺用户,产品迭代已经成了基操,更是无视协议,无视标准,将浏览器的水彻底搅浑。

可一家创业没几年的公司怎么斗的过微软,微软使出了一些列的组合拳,不仅将 IE 和自家的操作系统捆绑销售,更利用手里的资源,让主流的互联网服务商禁止使用领航员浏览器。

网景没有微软这样资本的力量,它只能依托技术寻求突破,最大的亮点就是领航员浏览器是首个支持 Java 开发的小游戏的浏览器,后续领航员还提供了插件扩展的功能。

在两家公司对抗的年代,随之而来的是各种理念的出现,各种神仙想法的实现,有竞争才会有突破,在这体现的淋漓尽致。

大战落幕

网景终究没能实现绝地反击,被微软活生生拖垮。

2003 年,距离第一款浏览器的出现不过 14 年,浏览器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浏览器皇帝领航员被新进者 IE 所战胜,留下的只有开源的代码和一个名为 Mozilla 的基金会。

不过马克老哥自己去倒腾风投公司了,以超前的眼光投资了不少有名的互联网公司(Facebook、推特等等),金子果然到哪都能发光。

战争又起&恶龙出现

在千禧年到 03 年的这段时间,浏览器市场的主导者已经是占据优势的 IE,可谁知它最后也成了恶龙。

不知道是不是前面为了和网景竞争,恶意迭代了很多版本,这意味着 IE 有各种尚未知晓的 Bug,但一家独大的 IE 并没有急着巩固地位,修复漏洞。

而是更新版本的周期越来越长,一年,两年,到最后的五年才进行一次大的版本迭代,温室里的 IE,尚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可怕,黑客们盯上了这些迟迟不加补丁的漏洞。

带给用户的使用体验有多差,用户就有多想更换浏览器,当这种对 IE 不满的情绪还在发酵,有一家浏览器站了出来,火狐。

说来可笑,火狐是基于领航员开源的代码和基金会的投资所面世的浏览器,中间的更新更是都源于社区的贡献,尽管如此火狐依旧在极短时间内,占领了属于 IE 近 20% 的市场。

火狐这一脚踹开了浏览器百花齐放的新时代,但火狐的革命成果却被后来居上的谷歌给窃取了,毕竟相比之下谷歌更加完善,有充足研发资金,也更懂得迎合市场。

兜兜转转到现在,不知道谷歌将来是否又成了恶龙,是否又有哪个勇者重复这个过程。

总结

浏览器这个圈子总是这样,某家垄断市场,旧势力被推翻,新的浏览器受追捧,竞争下的技术飞快迭代,优胜劣汰的市场筛选,新的垄断出现。

我从中看到的规律是垄断必将带来某一方面的停滞,停滞引来不满,不满迎来反抗,反抗重获新生。

但我们会吸收经验教训,Chrome 现在努力在解决问题不就是不想成为下一个 IE。我还是个 Chrome 的拥护粉,等哪天真的有能顶替它的浏览器,我再转投阵营(对用户而言,信仰没那么重要)也不迟。

这一篇到这里就结束吧,我们有缘下期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