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起凤:外科皮肤科方】

 昊晟堂 2020-12-06

金起凤教授,上海市宝山区人。早年拜师于嘉定县黄墙名医朱泳豳先生(近代名医张山雷先生的师弟)门下学习中医。对古典医籍及历代医家著作朝夕钻研、精读融汇,1941年悬壶于故里从事中医皮外科专业。1957年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医科师资班深造,1958年毕业后调入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为全国有独特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的百名中医药专家之一,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荣誉证书》,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担任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学术委员会委员、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中医教材的编审工作。主编《中医皮肤病学》、《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等著作。曾受日本中医学研究会邀请,赴日讲学。金起凤教授从医60余个春秋,执教40余载,在学术上有较深的造诣和独特的见解,重视临床实践,运用中医药治疗皮肤科疑难重症有显著疗效。尤其是对顽疾银屑病提出血热毒盛的观点,治疗有突出疗效,闻名京城。

1.脱疽温阳汤

[处方] 肉桂10克 熟地15克 麻黄9克 炮附子15~30克(先煎半小时) 细辛4克当归丹参各30克 白芥子10克 鹿角霜1o克 川牛膝15克 络石藤30克 生黄芪30~60克

[用法] 水煎三次,首煎一小时,2—3煎各煎半小时,每日上、下午、晚各服一次,同时取脱疽洗药:苏木、红花、官桂、川乌、细辛、乳香、没药各15克,透骨草、生艾叶、酒桑枝各30克,樟脑15克(后入)放瓷盆内,加水半盆煎半小时后,趁热先熏(熏时脚上先盖好棉布)后泡洗,每次半小时,每日二次。

【功效] 温阳通经、散寒止痛、活血宣络。

 【主治】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虚寒型者。

[加减] 症见:面暗淡无华,喜暖怕冷,患肢沉重、酸痛、麻木,足趾刺痛,小腿肌肉有抽搐痛,局部皮肤苍白,触之冰凉、干燥,常伴有间歇性跛行,手足受冷后疼痛加剧者,趺阳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舌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等属于虚寒型脱疽者可投以本方。运用时如下肢阴寒较甚,少气,脉沉细无力者,加党参20克、干姜9克;如趾痛较剧,加炙蜈蚣三条、马钱子粉0.6克(冲BIE)以平肝定痉、解毒止痛;如痛如针刺,舌质淡紫,脉细涩者,加土鳖虫10克、水蛭6~9克,取吮血虫类深入痛所,搜络逐瘀以止痛。.

【禁忌】服药期间,忌烟、酒和鱼虾等海味以及生冷食物。必须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2.治湿疹方

【处方】龙胆草10克,蚤休30克,黄芩、炒山栀各10克,丹皮15克,鲜生地30克,赤芍12克,白鲜皮、地肤子各30克,苦参15克,六一散15克(包煎)。

【用法】每日1剂,水煎二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如局部皮肤大片潮红,或外布密集丘疹、红斑群集成片、灼热痒剧,可将药渣煎汤待凉后,用纱布浸透药液冷湿敷于患处,以清热燥湿止痒。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佐以祛风止痒。

【主治】凡因湿热俱盛、肝失疏泄而引起的各种急性皮肤病属湿热型者均可使用本方。故使用本方应证属湿热型者方适宜,症见皮损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渗出,并伴有胸闷、纳呆、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或溏、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等。

【加减】如渴喜凉饮,脉滑数,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瘙痒剧烈,加全蝎6克,海桐皮15克;苔黄舌绛、血热偏盛,加玳瑁10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6~9克(后下);药后大便溏薄,加山药18克。

【方源】金起凤 《名医秘方汇萃》

3.龙蚤清渗汤

【处方】 龙胆草10克蚤休30克黄芩10克炒山栀10 克丹皮15克鲜生地30克赤芍12克 白藓皮30克地肤子30克 苦参15克六一散15克(包) 

[用法] 每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如局部皮肤大片潮红,或外布密集丘疹,红斑群集成片,灼热痒剧,可将药渣煎汤待凉后,用口罩浸透药液冷湿敷于患处,以清热燥湿止痒。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佐以祛风止痒。

 [主治] 急性湿疹,脂溢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等证属湿热型者。’

 [加减】] 使用本方应证属湿热型者方适宜。症见皮损肿胀,潮红、水疱、糜烂、渗出,并伴有胸闷、纳呆、小便短少,犬便干结或溏,苔自腻或黄腻,脉滑数等。临证时,如渴喜凉饮,脉 滑数,.加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瘙痒剧烈加全蝎6克、海桐皮15克;苔黄舌绛,血热偏盛,加玳瑁10克;大便干结加生大黄一6~9克(后下);药后大便溏薄加山药18克。(按语] 本方主要针对因湿热俱盛,肝失疏泄而引起的各种急性皮肤病属湿熟型者,故法取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祛风止痒,使邪热清彻,则病可告。

4.消银解毒一汤

【处方】水牛角片30克,银花15~30克,地丁30克,生地25克,赤芍20克,板蓝根25克,蚤休30克,白鲜皮30克,苦参10~15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海桐皮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主治】血热型银屑病,皮疹好散发全身,多呈点滴状或斑片状,色鲜虬,银屑多,瘙痒重,皮损基底部呈鲜红或暗红,刮去鳞屑基底有较多出血点,新疹不断出现、扩大。伴口干喜冷饮,溲黄赤或便干,苔黄舌红或绛,脉弦滑或滑数等。证属血热毒盛,兼挟湿热,壅搏肌肤而发。治宜凉血化斑,清热解毒,佐以泄湿清风

辨证加减:兼咽痛者加北豆根10克、元参15克;下肢痒盛者,加地肤子30克;大便干秘者,加生军6~9克;大便溏薄者,加山药18克。部分病例配合外用加味黄连膏、10%硫黄软膏或10%黑豆馏油软膏外擦或外涂。

5.消银解毒二汤

【处方】生地30克,元参20克,花粉30克,水牛角片30克,银花15克,赤芍20克,丹参30克,紫草20克,白鲜皮30克,乌蛇15克,灵仙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饭后各服1次。

【主治】血燥型银屑病,由于病程较久,皮损多浸润增厚、干燥热,呈片状、钱币状、环状或地图状,色暗红或浅红,鳞屑较少,瘙痒或轻或甚,新疹很少出现;多伴咽干口噪,苔薄舌红或红,脉弦滑或细滑等。源由热毒蓄久,内伏于里,致阴伤血燥,络阻血瘀,肤失所养。拟育阴润燥、凉血清热,佐以活血化淤。

辨证加减:咽干乏液明显者加北沙参30克、麦冬12克;如斑块肥厚,日久不消者,上方去乌蛇,加蕲蛇10克、威灵仙15克以祛风透络消斑。部分病例配合外用加味黄连膏、10%硫黄软膏或10%黑豆馏油软膏外擦或外涂。

6.凉血化斑汤。

【处方】水牛角粉30克(先煎),板蓝根20-30克,蚤休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丹皮15克,生地30克,赤芍20克,白藓皮30克,苦参10克,土茯苓30克,全蝎6克,僵蚕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凉血化斑,清热解毒,佐以除湿熄风。

【主治】血热毒盛,壅搏肌肤。

7.兰藤消疣饮

【处方】板蓝根、马齿苋、红藤、紫花地丁、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蒲公英20克,香附、木贼草各10克,赤芍、莪术各15克,生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服。如扁平疣病久不愈,面部皮疹多者,宜配合外擦,可将药渣煎成浓汤,用小纱布一块浸药液后,在颜面各处皮疹点进行轻轻揉擦小范围的皮疹1分钟左右,但必须每处轮换交替进行。每次15分钟,每日2次。揉擦6~7天后,如见脱屑渐次增多,这是佳兆,预示皮疣开始消退。

【功效】清热解毒,祛湿化疣,祛风散邪。

【主治】扁平疣、传染性软疣,证见颜面遍布散在成群集粟粒状或米粒大小扁平丘疹,色浅红或不变,或双手背亦有;或胸背部散在脐窝状丘疹,舌红苔薄黄,脉弦滑。

【方源】金起凤,《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