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中西医思路、方案4

 昆山同德堂邹医 2020-12-06

三 十 三 、 重 症 肌 无 力

是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的慢性自身免疫病。 常伴有胸腺组织异常, 由乙酰胆碱

受体( ) 致敏而引起。 有遗传因素, 在我国与 有关。 起病隐匿, 常以眼睑

下垂、 复视为首发症状。 受累肌群逐渐扩大, 全身骨骼肌均可累及, 如累及延髓肌、

呼吸肌, 影响正常通气者, 可出现危象。 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 抗体增

高。 线胸片、 中见胸腺增大或有肿瘤。 肌电图可见肌肉动作电位振幅降

低。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痿证、 肌痿。 由于脾肾两亏, 气血瘀滞, 肌络萎软所致。 治疗用健

脾补肾、 通络化瘀的方法。 对眼肌型可单用中药治疗。

使用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的中药。

使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

使用能增强肌力的药和活血药。

可选用生地黄、 熟地黄、 玄参、 知母、 龟甲、 水牛角、 仙灵脾、 补骨脂、 川断肉、

巴戟肉、 附子、 桂枝、 鹿角片、 鹿茸、 冬虫夏草、 黑大豆、 胎盘、 脐带、 海马、 忍冬

藤、 黄芩、 金雀根、 虎杖、 槐花米、 威灵仙、 川芎、 鬼箭羽、 当归、 广郁金、 五加皮、

白僵蚕、 川牛膝、 甘草、 红枣等。

马钱子能兴奋脊后神经, 增强肌力, 每次 , 在复方中煎服。

厚朴含箭毒碱, 能松弛横纹肌, 不宜使用。

本病是肌肉痿证, 以肾虚为本, 脉络瘀滞, 而致肌肉萎缩。 是肾虚络瘀表现在

肌肉之上。 故治疗以益肾化瘀通络为主。

中医传统理论, 脾主肌肉。 这是指脾气虚弱者, 形体消瘦; 脾气衰竭者, 大肉

尽脱。 脾气虚弱, 消瘦乏力者, 当用健脾补气药, 如人参、 黄芪、 甘草、 大枣等能使人

长肌肉、 长精神。 用在许多疾病手术后、 化疗后消瘦乏力者最为适宜。 如用在本病上常第 287 页

常无效。 这也是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过于宏观, 容易产生不易掌握和张冠李戴的情况。 参

芪之类, 能增加免疫球蛋白, 本病不宜单方大剂量使用。 如辨证需要, 可在复方中使

用, 黄芪注射液可与免疫抑制剂配合使用。 如无指征, 也不要随意滥用。

鳖甲是软坚散结药, 能增加免疫球蛋白, 也需注意不要滥用。

( 二) 西医治疗

皮质激素 泼尼松每天 , 早晨一次口服。 适用于全身肌无力患者。 对

仅有眼肌下垂者不宜用皮质激素。 出现危象时要用大剂量皮质激素, 甲基泼尼松龙

, 静脉滴注或推注。 地塞米松 , 静滴。

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静注或口服。 硫唑嘌呤每天 , 分次口服。 环

抱素每天 , 分次口服。

抗胆碱酯酶药 有新斯的明、 吡啶斯的明、 美斯的明, 口服可改善肌力, 但副

反应较大。

要及时控制呼吸道感染。

三十四、 多发性硬化症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脱髓鞘病。 患者视力障碍、 眼球胀痛、 眼球震颤、

复视、 面痛、 面瘫、 头晕、 肌力减退、 行走不稳、 吞咽困难、 尿急、 尿失禁, 三叉神经

痛和眼肌麻痹等。 肢体麻木、 刺痛、 瘫痪, 共济失调, 可有巴宾斯基征阳性。 脑脊液检

查 增高, 指数增高以及 单克隆带出现。 病情一般进展缓慢, 有缓解与复发

倾向。

(一)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相当于痿证, 痿痹证范畴。 是由于肝肾虚损, 气血瘀滞, 脑髓空虚, 经脉萎

软。 治疗用补肾填精、 平肝熄风、 活血通络为主。 中医尚处在辨证论治和对症治疗阶

段, 缺少成熟的方法。

补肾填精, 尤其是血肉有情之品, 以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使用抗过敏, 抑制免疫的中药。 可同时与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一起使用, 以增

强体质, 减少感染。

平肝熄风、 开窍安神以改善脑部症状。

活血通络、 和胃理气以改善脑内供血和改善胃肠功能。

基本用药: 可选用生熟地黄、 龟甲、 鹿角、 鹿茸、 紫河车、 仙灵脾、 巴戟天、 肉苁

蓉、 补骨脂、 知母、 枸杞子、 人参、 黄芪、 党参、 灵芝、 广郁金、 石菖蒲、 天麻、 白蒺

藜、 珍珠粉、 南星、 半夏、 当归、 川芎、 鬼箭羽、 丹参、 丹皮、 槐花米、 金雀根、 忍冬

藤、 全蝎、 蜈蚣、 僵蚕等。

对症用药: 头晕头痛要重用白蒺藜, 并与天麻、 蔓荆子同用。 体质好的用南星、 半

夏, 剂量大些, 并与蜈蚣、 全蝎同用。

抽搐: 重用钩藤、 南星、 僵蚕, 以及天麻、 地龙、 蜈蚣, 这些药具有抗抽搐、 抗癫第 288 页

痫的作用。

吞咽困难用刀豆子、 威灵仙、 旋覆花、 代赭石、 苏梗。 这些药能舒张食管和贲门以

及减少食管分泌而能改善吞咽。

尿急、 尿失禁轻症用芡实、 白莲须, 稍重用金樱子、 覆盆子, 最重者用煨诃子。

肢体麻木, 刺痛用天麻、 地龙、 徐长卿、 制川乌。

病情缓慢, 服药时间要长一些。

( 二) 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泼尼松和 , 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

硫唑嘌呤合用, 有短期效果。 但不能延缓病情进展。 干扰素、 转移因子、 前列腺素等有

辅助治疗作用。

三十五、 天 疱 疮

是一种表皮内水疱形成的免疫性皮肤病。 先有口腔黏膜溃疡糜烂, 并可累及咽喉、

食管、 外阴、 肛门, 如损害直肠黏膜可引起腹泻。 皮肤损害全身都可发生。 有大小不一

的浆液性水疱和大疱。 疱壁薄, 易破碎, 破裂后大片表皮剥脱, 渗液较多, 轻压水疱,

即有水液流出。 周围正常皮肤一擦即破, 愈合很慢, 然后结痂。 遗留色素沉着。 血清

升高。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天疱疮范畴。 《外科正宗》 有天疱一证。 是由于心火妄动, 脾湿随

之, 上多风热, 下多湿热。 治疗以养阴清热、 祛风化湿, 佐以凉血化瘀。

用抗变态反应, 抑制免疫的中药。

用提高激素水平的中药。

中药可选用生地黄、 北沙参、 知母、 玄参、 生槐米、 广郁金、 丹皮、 水牛角、 金

雀根、 土茯苓、 黄芩、 苦参、 黄连、 金银花、 野菊花、 地肤子、 白鲜皮、 葶苈子、 补

骨脂、 薏苡仁、 黑大豆、 赤小豆、 甘草等。 其中主药剂量宜大一些, 并注意保护胃

气。

红斑汤加减有效。 部分病例较顽固, 可中西医结合治疗。

用皮质激素者, 中药与激素同时使用, 待病情稳定后, 激素渐渐减量。 停用激

素后, 中药还需服一段时间, 以巩固疗效并防病情反跳。

( 二) 西医治疗

皮质激素 泼尼松每天 , 分 次口服, 重症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 静

脉滴注。

免疫 抑制剂硫唑嘌 呤每次 , 每 日 次。 环磷酰胺每次 , 每 日 次,

口服。

有继发感染者, 及时用抗生素处理。 体液不足者及时补液。第 289 页

三 十 六 、 荨 麻 疹

由过敏引起。 突然发病, 成批出现大小不等的鲜红色风团, 奇痒。 有的有消化道症

状和咽喉水肿, 有堵塞感。 慢性者长达数月至数年, 反复发作。 可增高。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由于血热与风邪相搏所致。 治疗宜清热凉血祛风。

选用能抗过敏抗变态反应的中药, 如地肤子、 白鲜皮、 黄芩、 麻黄、 防风等。

选用能抗过敏, 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中药, 如生地黄、 槐花米、 丹皮、 麻黄、 生

石膏、 知母、 土茯苓等。 甘草、 当归、 黄连、 苦参、 灵芝、 秦艽都有抗过敏作用, 也可

选用。

要用清热通利药, 使邪有出路, 可用生军、 羊蹄根、 泽泻、 薏苡仁等, 大便每

日 次为宜。 有感染者, 可用清热解毒药, 如野菊花、 金银花、 连翘等。

已使用皮质激素者, 待病情好转后, 慢慢将激素减量。

( 二) 西医治疗

皮质激素 适用于急性重症、 顽固的病例。 泼尼松每天 , 分次口服,

氢化可的松每天 , 静脉滴注。 只宜短期使用。

对喉头水肿的急性病例, 用肾上腺素 , 皮下注射。 小时后口服麻

黄素, 但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谨慎。

对肠道荨麻疹或有隐性感染的病例, 可口服抗生素治疗。

附 : 皮 肤划 痕症

一般不作治疗, 其较重而需治疗者可参照荨麻疹的治疗。

平时经常用生地黄、 地肤子、 黄芩、 槐花米等其中 味药, 煎汤代茶饮服, 可

减轻症状, 减少和预防荨麻疹和皮肤划痕症的发作。

三十七、 过敏性皮炎

这是一组复杂的皮肤病。 包括药物过敏、 天疱疮、 坏死性血管炎、 荨麻疹、 皮肤划

痕症、 接触性皮炎、 湿疹、 痒疹、 多形红斑、 结节性红斑、 自体敏感性皮炎、 丘疹性荨

麻疹等。 其中部分疾病已单病种介绍, 部分疾病需皮肤科外用药处理, 这里不谈。 部分

疾病内服中药有一定的疗效, 予以简单介绍。

过敏性皮炎中医相当于风疹块、 丹疹范畴, 是由于湿热风热与血热相搏而成。 经验

方红斑汤加减有很好疗效。 大便次数增至 次, 使病邪有出路。

痒疹 其特征为瘙痒性风团样丘疹, 类似荨麻疹。 常由过敏和变态反应引起。

中医治疗大致与荨麻疹相似。

用清热凉血、 祛风化湿的方法, 选用能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 如生地黄、 生

石膏、 知母、 黄芩、 羊蹄根、 丹皮、 赤芍、 当归、 生槐米、 广郁金、 地肤子、 白鲜皮、第 290 页

土茯苓、 麻黄、 薏苡仁、 生军、 生甘草、 黑大豆等。

多形红斑 其特征为皮肤和黏膜上出现红斑、 丘疹和水疱, 常急性发作, 容易

复发。 由皮肤小血管过敏引起。

中医治疗用清热凉血、 祛风化湿的方法, 可选用抗过敏、 抗血管炎的中药。 可选用

生地黄、 生石膏、 知母、 玄参、 黄芩、 丹皮、 赤芍、 生槐米、 生藕节、 羊蹄根、 水牛

角、 当归、 鬼箭羽、 薏苡仁、 地肤子、 龙葵、 生军等。

自体敏感性皮炎 其特征为先有原发之皮肤病受到刺激后引起过敏, 局部病灶

加重, 并全身出现红色粟粒状皮疹和小水疱。

治疗方法除局部处理外, 全身过敏用清热凉血、 祛风化湿的方法, 可选用地肤子、

白鲜皮、 生地黄、 土茯苓、 羊蹄根、 知母、 薏苡仁、 丹皮、 黄芩、 生军等药。

丘疹性 麻疹 为蚊螨等昆虫叮咬后或进食鱼虾等食物引起的过敏反应。 皮肤

出现有纺锤形风团状水肿性红斑, 鲜红色, 中有小水疱, 随之出现小丘疹, 剧痒。 约

天, 能自愈。

治疗使用抗过敏的中药, 疗效甚好。 可选用地肤子、 白鲜皮、 土茯苓、 黄芩、 羊蹄

根、 生军、 甘草等。

单方辣蓼和葎草, 煎汤内服和外洗有很好效果, 新鲜的更好。

三 十 八 、 过 敏 性 鼻 炎

常由花粉、 粉尘等过敏引起。 鼻痒、 喷嚏连连, 鼻塞、 流清涕、 不闻香嗅。 有的眼

肿、 耳痒。

本病相当于中医鼻风证、 鼻鼽证。 由于素体不足, 感受风邪, 致鼻窍失通所致。 治

疗以祛风清热为主, 阴虚者为多, 养阴用生地黄、 玄参、 南北沙参等。 气阴两虚者加用

灵芝。

要用抗过敏的中药, 如黄芩、 麻黄、 细辛、 甘草等。

要用通鼻窍的中药, 如麻黄、 白芷、 薄荷、 菊花、 芫荽。

已使用皮质激素者, 可服胎盘粉或脐带粉, 渐渐将激素减量至停用。 常用灵芝

与甘草, 煎汤代茶, 对过敏体质者脱敏有帮助。

鼻窦继发感染有黄涕者用苍耳子、 辛夷花、 野菊花、 鱼腥草等。

三 十 九 、 过 敏 性 紫 癜

本病是一种过敏性血管炎。 在下肢、 臀、 手、 肘部的伸侧, 出现紫红色皮疹, 荨麻

疹, 片状紫斑, 瘀斑, 大疱, 溃疡。 皮疹对称性, 略高于皮肤。 有关节痛、 肿胀, 腹绞

痛, 恶心, 便血, 以后出现蛋白血尿, 而称紫癜性肾炎。 血沉增速, 血小板正常,

免疫复合物增多, 阳性, 阴性。

( 一 )中医 中 药治 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衄症、 肌衄、 紫斑、 葡萄斑。 由血热瘀滞、 血不循经所致。 治

疗以凉血清热的方法为主。 大多病例可单用中药治疗。 疗效不佳时可中西医结合治第 291 页

疗。

抗血管炎, 抗过敏, 重用生地黄、 水牛角, 选用丹皮、 赤芍、 黄芩、 知母、 玄

参、 生石膏、 地肤子等。

用化瘀和止血相结合的方法, 槐花米、 生藕节、 生蒲黄、 鬼箭羽、 羊蹄根、 广

郁金等, 茜草、 大小蓟、 白茅根、 侧柏叶、 水苦荬等也可选用, 尽量选用那些能抗过

敏、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 并选用药性凉的和平性的, 少用温性的药。 大黄和参三七使用

得当, 效果很好, 有时也会加重出血。 应用时要仔细观察。 蒲黄对紫斑和血尿均有疗

效。

蛋白血尿也应以上述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的中药为主。 结合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改善肾小球小血管通透性和血循环的一些补肾药和活血化瘀药, 如川断、 杜仲、 补骨

脂、 菟丝子、 川牛膝、 落得打、 接骨木等。

紫草能促进血管炎和增加蛋白血尿而不宜使用。

服用皮质激素者, 待病情稳定后, 可将其缓慢地减下来, 直至停用, 中药还需服用

一段时间, 以巩固疗效。

( 二) 西医治疗

皮质激素 一 般用 泼尼 松 , 每天 , 分次口服。 对较重的病例可增大剂

量 。

免疫抑制剂 当激素疗效不佳时, 用硫唑嘌呤、 环磷酰胺、 苯丁酸氮芥。 可与

泼尼松合用。

四 十 、 支 气 管 哮 喘

又名哮喘。 与遗传和过敏有关。 先有喷嚏、 流涕, 随之哮喘、 端坐呼吸, 可有咳

嗽、 胸闷、 有痰。 增高。

( 一)中 医 中药 治 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哮证、 哮喘范畴。 是由于素体不足, 风寒引动宿邪, 肺气痰饮上

壅, 肃降失司。 治疗以肃降肺气、 平喘化痰为主。 慢性非重症非持续状态病例可单用中

药治疗。 中医在治本方面有一定优势。

中医传统哮证和喘证是两个病证。 哮证以痰为主, 一般指支气管哮喘和哮喘性支气

管炎; 喘证以气为主, 一般指慢性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 肺间质炎、 肺功能减退引

起的气急气喘以及心源性气喘。

哮喘治疗以肃降肺气和补肾纳气二法为主。 哮证急性发作时以治肺为主, 为治表;

慢性状态时以补肾为主, 为治本, 肺脾肾同治, 气和痰同治。 喘证以治肾和治气为主,

结合治肺脾和治痰。

气的方面

有肃降肺气和补肾纳气二法。

) 肃降肺气: 麻黄、 苏子、 白毛夏枯草(筋骨草) 、 老鹳草(鹭嘴草) 、 川椒目第 292 页

等, 均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麻黄容易耐药, 宜用 倍左右剂量的黄芩来增效和减少副反

应。 炙苏子、 筋骨草、 老颧草所含之黄酮苷成分, 能解痉扩管而平喘, 剂量要大些, 可

与麻黄同用。 多味降气药同用, 以逐渐替代麻黄。 川椒目含挥发油, 有解痉平喘作用,

但很易耐药。

) 补肾纳气: 可选用胎盘、 脐带、 人参、 冬虫夏草、 哈蟆油、 蛤蚧、 仙灵脾、 巴

戟天、 补骨脂、 甘草、 桂枝、 附子等。 以及补肾纳气的名方人参蛤蚧散、 人参胡桃汤、

生脉散。 这些药和方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调节免疫, 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健康状况,

从而减少减轻和预防了哮证和喘证的发作。 但这些药和方是用来治本的, 不是用于哮喘

发作时平喘的。 补肾纳气为主的方法, 是用于治疗哮喘轻症、 哮喘缓解期巩固疗效和预

防发作的。 至于胡桃肉、 麦冬、 五味子是用于强壮康复的, 不能平喘。

黄芪通过增强肺功能和提高免疫而改善气急的情况, 可用于肺气肿和肺功能减退

者, 以及增强体质, 减少减轻感冒感染, 预防哮喘发作。

补肾纳气是治本的, 要长期服用才能有效, 因而是解决不了哮喘发作状态的。

痰的方面

痰有黄痰、 白痰、 泡沫痰。

关于黄痰、 白痰: 是感染性的脓性痰和浆液性痰。 常有细菌感染, 急性的用抗

生素; 慢性的用清肺化痰的方法, 如莱菔子、 葶苈子、 桑白皮等, 与清肺解毒药同用,

或结合使用抗生素。

含有皂苷的中药能刺激黏膜, 反射性地将痰咯出, 如桔梗、 炙远志、 前胡等, 剂量

大了, 有恶心反应。 安神药合欢皮含皂苷, 也能祛痰, 用 , 无恶心反应。

关于泡沫痰: 是肺泡和细支气管壁的渗出液, 是黏液性痰, 含有较多的黏蛋白

和水分, 不是抗生素的适应证, 中药对此有很好的疗效。 白芥子、 葶苈子、 桂枝、 细辛

能改变肺泡壁通透性而抑制渗出, 使泡沫痰逐渐吸收, 中医称化痰蠲饮、 温化痰饮。

中医痰的概念较广, 教科书上的化痰药是各有所治的。 有些虽然属于化痰药, 但是

作用很弱, 解决不了支气管内的痰液。

过敏方面

结合使用抗过敏的中药, 以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 降低高敏状态。 除麻黄、 黄芩

外, 尚有灵芝、 细辛、 忍冬藤、 南北沙参、 广郁金、 当归、 槐花米等。 以胎盘粉和脐带

效果最好。 要持之以恒, 较长时间地服中药, 从根本上改变高敏状态的体质, 才有使本

病少发或不发的可能。

注意方面

地龙能扩张支气管而平喘, 为治疗哮喘之良药, 但有人会过敏, 应引起注意。 旋覆

花能扩张支气管而平喘, 枇杷叶能止咳平喘, 但二药都有细毛, 能刺激咽喉而引起咳嗽

气喘发作。 黑锡丹补肾纳气, 但含铅, 会引起中毒。 其他可能引起过敏和提高抗体的中

药, 也要仔细观察, 避免使用。 要注意观察能引起过敏的食物和环境。

( 二) 西医治疗

西医在紧急平喘和抗菌消炎方面具有优势。 哮喘持续状态以西药为主。 有继发感染第 293 页

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拟肾上腺素类药 常用药有沙丁胺醇(舒喘灵) 、 氯喘、 特布他林(博利康尼)

等, 口服, 能兴奋 受体, 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而有显著的平喘效果。

氨茶碱 用控释片, 以延长药效时间。

皮质激素 使用于各种治疗方法不能取效的病例和哮喘持续状态的病例。 一

般病例用泼尼松每天 , 早晨一次口服。 重症病例哮喘持续状态, 用甲基泼

尼松龙 , 或氢化可的松 , 静脉滴注, 或地塞米松 , 静 脉 滴

注 。

酮替芬和色甘酸钠能作用于肥大细胞, 阻止过敏介质释放而有抗过敏作用。 酮

替芬每次 , 每 天 次。 色甘酸钠每次吸入 , 每 日 次, 可能对本病有

防治效果。

哮喘持续状态要及时抢救

吸氧、 补液, 纠正酸中毒。

氨茶碱缓慢静脉注射, 并静滴维持。

沙丁胺醇气雾吸入和肌内注射。

) 皮质激素治疗。

) 控制感染。

四 十 一 、 恶 性 肿 瘤

癌症是免疫缺陷病。 中医认为是正气虚弱, 是由于热、 痰、 瘀、 毒之邪, 凝聚胶结

而成。 中医采用扶正抗癌的方法, 对癌症的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

(一) 扶正方面

有一大批扶正药, 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在改善肿瘤

病人体质的同时, 并可抑制癌细胞的增殖速度, 起到扶正抗癌的效果。 如人参、 黄芪、

灵芝、 冬虫夏草、 党参、 补骨脂、 天门冬、 天花粉、 鳖甲、 槲寄生、 无花果、 猪苓、 猴

头菇、 薏苡仁、 石斛、 生地黄、 玄参、 麦冬、 鬼球等。

中药对人体的扶正功能是多方面的。

(二) 抗癌方面

有一大批抗癌中草药。 有的已证实能杀灭癌细胞, 有的具有细胞毒的作用, 而能抑

制癌细胞的增殖周期, 如莪术、 生南星、 生半夏、 红砒、 雄黄、 喜树、 天花粉、 丽江山

慈菇、 斑蝥、 苦参、 大黄、 紫草、 黄柏、 八角莲、 鬼臼等。 尚有许多中药和中成药, 对

肿瘤模型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七叶一枝花、 冬凌草、 石上柏、 柘木、 肿节风、 青黛、

香菇多糖、 六味地黄丸、 当归龙荟丸等。 这些药抗癌作用虽然弱, 对失去手术机会的病

人, 通过扶正抗癌能使病人提高体质, 改善症状, 从而能带瘤生存。

临床上生南星、 生半夏各 , 马钱子 、 斑 蝥 只, 四个毒药一起使用, 相似于

联合化疗。 再加用扶正药、 活血药、 减毒药, 会增加疗效。 生南星、 生半夏、 马钱子三第 294 页

药的生品均为剧毒药, 是即刻的神经毒性, 只要应用得当, 是不会中毒的, 长期使用,

不引起慢性中毒, 对肝肾功能无损害。 生南星、 生半夏的有毒成分基本不溶解于水, 年

老体弱者用 以下为宜, 剂量大有口麻、 抽搐反应。 马钱子 以上煎服, 也会有口

麻、 抽搐反应。 斑蝥也是剧毒药, 大的一只或小的二只, 水煎服, 可能有出血性膀胱炎

发生, 要与解毒药绿豆 或赤豆 、 甘 草 同用, 可预防和减少毒副反应。 剂

量大了, 会即刻中毒, 使人全身出血。

( 三) 康复方面

对手术后的癌症病人, 服用中药益气养血和抗癌中草药, 能迅速恢复体质, 预防复

发,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长期生存率。 手术后化疗期间, 中药以减毒增效为主, 来配合

化疗。 化疗结束后, 中药以扶正抗癌为主, 长期服用 年, 甚至更长时间。 肿瘤病

人术后 年生存率的提高, 一方面与手术水平提高有关, 与术后服用中草药也有很大的

关系。

(四) 中药配合化疗, 使化疗药物减毒增效

减毒方面

) 保护骨髓, 升血作用, 如制首乌、 鹿茸、 补骨脂、 阿胶、 茜草、 女贞子、 虎杖

等能促进粒细胞和巨核细胞提前成熟, 提高了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

) 保护胃肠, 减少消化道反应, 如白术、 半夏、 陈皮、 白豆蔻、 枳壳、 紫苏、 刀

豆子等能减轻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恶心、 食欲不振、 腹胀等消化道反应。

) 绿豆、 甘草、 猪苓、 茶叶、 金樱子、 覆盆子等, 能减轻或消除化疗引起的出血

性膀胱炎和尿路刺激症状。

) 人参、 黄芪、 党参、 灵芝、 当归、 冬虫夏草、 龟甲、 仙灵脾、 巴戟天等能迅速

改善化疗引起的乏力、 软弱等全身不舒的症状。

增效方面

扶正药人参、 黄芪、 灵芝、 冬虫夏草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功能, 包括激活

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干扰素, 产生和提高白细胞介素 的水平, 提高 细胞

的活力, 激活 杀伤细胞, 还能促进巨噬细胞产生肿瘤坏死因子( , 能使肿瘤

细胞出血、 坏死。 人参、 灵芝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而不抑制人体正常细胞的代

谢。 与环磷酰胺等化疗药同用, 不但能减少化疗药物的毒性, 而且能增加化疗药物的

疗效。

) 活血化瘀药对肿瘤有双重性, 一方面单用活血中药, 单方和复方使用丹参、 当

归、 红花、 川芎等活血药, 能扩张血管, 加速血流, 而促进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另一

方面, 活血药与化疗药同用, 能扩张癌块周围的血管, 而使化疗药物容易渗透进入癌块

深处。 以及激活 细胞和 细胞, 使化疗药物容易抑制和杀伤癌细胞。

(五) 中药配合放疗, 能减少放疗的毒副反应及放疗后的并发症

放疗后唾液腺抑制、 损伤。 中药养阴生津药能加强唾液腺的功能, 促进分泌,第 295 页

改善口干、 鼻干。 药有石斛、 枫斗、 生地黄、 玄参、 玉竹、 芦根、 白茅根、 石豆兰、 麦

冬、 天冬、 生石膏等, 并且其中许多药的鲜品较干品的疗效为好。 但腺体完全破坏者难

以恢复。

放疗后舌苔增厚, 这是射线刺激的舌乳头增生, 与中医辨证湿重是两回事, 绝不可

用化湿燥湿药如苍术、 厚朴、 砂仁、 白豆蔻等, 这些药能抑制唾液腺分泌而加重口

干。

肺部的放疗能引起放射性肺炎和肺纤维化。 中药养肺清热的方法, 能防治和

减轻放疗副反应和抗纤维化。 可选用南北沙参、 石斛、 玄参、 知母、 生石膏、 肺形

草、 石豆兰、 落得打、 百合、 生梨皮、 西瓜皮、 川贝母、 象贝母、 紫菀、 款冬花

等。

腹部放疗能引起放射性肠炎而大便出血。 中药可用健脾清热止血的方法。 可选

用地榆、 血见愁、 檵木叶、 阴地蕨、 石豆兰、 落得打、 槐花米、 侧柏叶、 阿胶、 制首

乌、 山药、 黄精、 生地黄炭、 藕节炭等。

四 十 二 、 艾 滋 病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感染引起的。

大多数为无症状的 携带者。 约 的 携带者, 经潜伏期 年后

发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 腹泻, 乏力, 盗汗, 体重下降, 淋巴结肿大。 由于免疫功能

低下, 而出现一系列的机会性感染, 在呼吸道、 肠道、 中枢神经等许多部位均可发生。

有细菌、 病毒、 真菌、 阿米巴等感染。 全身各部位均可发生多发性卡波西肉瘤。 白细

胞、 淋巴细胞、 红细胞、 血红蛋白下降, 细胞、 辅助性 细胞下降, 下降,

抗体阳性。 和 均阴性。

中医认为本病是一虚证。 气血两虚, 阴损阳亏, 五脏俱虚; 并有邪毒。 感染时, 有

热毒、 湿毒、 瘀毒、 痰毒等。 治疗本病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一) 扶正

益气养血、 健脾补肾为主。 选用那些能提高免疫功能的扶正补益药, 如黄芪、 人

参、 灵芝、 冬虫夏草、 党参、 刺五加、 五加皮、 绞股蓝、 天花粉、 玄参、 炙鳖甲、 炙

龟甲、 鹿角片、 菟丝子、 仙灵脾、 补骨脂、 当归、 白术、 炮姜、 山药、 扁豆 茯苓、

猪苓、 薏 仁、 大枣、 甘草等。 这些药大都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有些药能提高体

内激素水平; 有些药能提高血液细胞; 有些药能调节胃肠功能, 提高人体的消化功

能, 而能治疗脾虚腹泻, 大便溏薄; 有些药能强心, 改善心肌功能。 其中人参、 黄

芪、 灵芝、 鳖甲、 鹿角数药增强体质、 提高免疫的作用最强, 可单用, 也可复方中使

用。

许多养阴药能增强免疫, 但本病常有腹泻。 大多养阴药能滑肠, 使大便稀薄, 次数

增多。 所以应用时要选择那些不引起滑肠的中药。

要尽量避免使用能抑制免疫功能的中药。第 296 页

( 二 )解 毒

有清热解毒、 除湿解毒、 祛瘀解毒、 化痰解毒、 散结解毒等法。 主要药可选用黄

连、 黄芩、 金银花、 升麻、 柴胡、 白花蛇舌草、 野菊花、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夏枯

草、 猫爪草、 南星、 半夏、 象贝母、 山慈菇、 白芥子、 海藻、 牡蛎、 川芎、 赤芍、 丹

参、 莪术、 三棱、 蜈蚣、 僵蚕等。 这些药有的能增强免疫, 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 有

的能抗菌抗病毒; 有的药能退热; 有的药能消肿胀、 消结节、 消肿块; 有的药能扩张血

管, 改善血循环。

甘草和天花粉及其提取物甘草甜素和天花粉蛋白, 曾用于治疗艾滋病, 取得了一定

的疗效。 现还在作进一步的研究。 如与以上的中药结合使用, 会使疗效提高。

(三) 对症治疗

发热 退热有两条途径。 一为发汗退热, 多用于解表, 以感冒发热为主。 如荆

芥、 防风、 薄荷、 麻黄、 桂枝等。 一为抑制体温中枢而退热降温, 可用于各种发热, 如

生石膏、 薏苡仁、 知母、 羚羊角、 地骨皮、 鸭 草、 淡竹叶、 青蒿、 柴胡、 升麻等, 中

成药有紫雪散等。 两类药有时也同用。 有些药兼有发汗和降温。 这些药大多不会引起滑

肠腹泻。 能退热的中药还有很多, 要尽量选用副反应小, 不引起滑肠的中药。 如为感染

性发热, 当以抗感染为主, 退热药可配合使用。

腹泻 以脾胃虚弱和脾肾两虚为主, 夹有湿热。 用健脾温肾、 固涩理气的方法,

可选用党参、 白术、 苍术、 山药、 芡实、 补骨脂、 吴茱萸、 五味子、 黄连、 制附子、 炮

姜、 桂枝、 白芍、 石榴皮、 金樱子、 木香、 砂仁、 枳壳、 乌药, 中成药纯阳正气丸

等。

盗汗有气虚盗汗、 阴虚盗汗和内热汗出三类。 有益气止汗、 养阴止汗和清热

止汗三法。 临床可以不辨证, 就直接选用止汗药, 如浮小麦、 碧桃干、 糯稻根须、 煅龙

骨、 煅牡蛎等。 剂量一般用 。 气虚加黄芪、 白术、 灵芝, 阴虚加生地黄、 麦冬、 知

母, 内热加葎草、 生石膏、 知母、 淡竹叶。 临床以气阴两虚和阴虚内热为多。

淋巴结肿大 用软坚散结的方法, 可选用南星、 半夏、 象贝母、 山慈菇、 猫爪

草、 夏枯草、 七叶一枝花、 马钱子、 土木鳖、 莪术、 王不留行子等。 在身体条件尚可的

情况下, 其中可用生南星、 生半夏。 生马钱子复方中煎服, 剂量不能超过 。 土木鳖

又名木鳖子, 有软坚解毒功效, 书上归入毒药类, 外用的多, 以下, 水煎服, 一般

无毒副反应。 中成药有小金丹、 牛黄醒消丸等。

感染 一般使用抗生素, 问题在于抗生素不能长用久用, 否则会产生耐药和菌

种失调以及毒副反应。 急性细菌感染中药的作用是远不如抗生素, 但对慢性感染中药还

是能起作用的。 有清热解毒、 扶正祛邪、 活血祛瘀, 还有通利、 蠲化等方法, 都能起到

消除炎症的效果。 中药抗感染是通过抗菌抗微生物, 提高免疫, 排除毒素, 改善微循

环, 提高脏器功能等方法, 起到综合性的作用。

呼吸道感染: 许多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 抗病毒、 抗真菌、 提高免疫等的作

用。 可选用黄芩、 焦栀子、 金银花、 野菊花、 草河车、 大青叶、 板蓝根、 鱼腥草、 猪胆第 297 页

汁等。

祛痰能减少细菌的繁殖, 中医有许多祛痰的方法, 中药帮助痰有出路。 清肺化痰是

抗菌消炎而使痰液减少, 如鱼腥草、 白毛夏枯草, 各 , 可与清热解毒药同用;

宣肺化痰是帮助痰液向上咯出, 如麻黄、 桔梗、 象贝母、 杏仁等, 使咳嗽、 痰液同时减

少, 这几味药只能用常规剂量, 不能大剂量使用。 化痰 饮如葶苈子、 桑白皮、 白芥

子、 桂枝等, 是调节血管通透性, 因而抑制了肺泡与胸膜的渗出, 并使稀痰和积液重吸

收。 葶、 桑二药可用至 。 止汗药碧桃干, 能改善肺泡微循环淤血情况。 安神药

合欢皮和炙紫菀都含皂苷, 能刺激黏膜而反射性地使痰液容易咯出。 碧桃干、 合欢皮、

炙紫菀三药副反应较小, 能用至 , 一般不会引起恶心。

能解除支气管痉挛, 止咳平喘化痰的中药还有很多, 可选用佛耳草、 江剪刀草、 胡

颓叶、 蒸百部、 川贝母、 莱菔子、 半夏、 南星等。 这些药副反应很小, 其中除川贝母

外, 剂量大多能用 。 艾滋病的呼吸道慢性感染很顽固, 可与扶正药配合, 用一

段时间后, 会渐渐起效的。

) 消化道慢性感染: 可选用黄连、 黄芩、 苦参、 红藤、 白头翁、 秦皮、 凤尾草、

小飞蓬、 辣蓼、 血见愁(铁苋菜) 。 要根据辨证与健脾药、 温阳药、 理气药同用, 如党

参、 白术、 吴茱萸、 炮姜、 补骨脂、 木香、 砂仁、 枳壳等。

) 中枢神经感染: 可选用牛黄、 苦参、 石菖蒲、 全蝎等, 中成药有安宫牛黄

丸。

尚有部分清热解毒药很苦, 抗感染的作用要大一些, 但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 能引

起恶心呕吐的, 如黄柏、 十大功劳、 千里光、 穿心莲、 山豆根、 漏芦、 四季青、 一枝黄

花等, 使用时应注意掌握剂量和保护脾胃。 能引起滑肠加重腹泻的有马齿苋、 射干、 龙

葵、 漏芦等。

卡波西肉瘤 用软坚散结、 化痰祛瘀、 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 可选用猫爪草、

南星、 半夏、 海藻、 牡蛎、 三棱、 莪术、 皂角刺、 王不留行子、 天葵子、 炙鳖甲、 七叶

一枝花、 白花蛇舌草、 山慈菇、 泽漆、 薜荔果等。

对 携带者, 长期服用中草药, 如人参、 黄芪、 灵芝、 冬虫夏草等, 可增强体

质, 延缓发病。

( 沈丕安)

参 考 文 献

沈丕安著 红斑狼疮中医临床研究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沈丕安等 红斑汤治疗 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医风湿病学杂志, :

美国关节炎基金会编 风湿性疾病概要 北京: 中华医学会翻译出版,

苏晓 沈丕安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经验 新中医, :

苏晓 红斑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例 中国中医药科技, :

沈丕安 辨证论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例 中海中医药杂志, :

沈丕安 历节的探讨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

沈丕安 风痛散治疗各种关节痛简介 福建中医药杂志,第 29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