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电厂锅炉汽温调节

 游来游去的lu鱼 2020-12-06

汽温特性概念

汽温特性:汽温与锅炉负荷(或工质流量)的关系。

辐射式汽温特性:随锅炉负荷的增加,出口蒸 汽温度下降。

对流式汽温特性:出口汽温是随锅炉负荷的提高而增加。

大型电站锅炉的的过热器系统,虽然是由辐射、半辐射和对流三种吸热方式的过热段组合而成,但辐射吸热的份额较少,整个过热器的汽温特性仍是对流式的,即随着负荷的降低,出口汽温将下降。

再热器的汽温特性一般布置在对流烟道内(水平烟道及尾部烟井),主要以对流的方式与烟气进行传热。

因为再热器多半布置在对流烟道中,而且常常布置在高温对流过热器之后.

此外,负荷降低时,再热器的入口汽温(汽轮机高压缸的排汽温度)还要下降,这就使得负荷降低时再热蒸汽温度的下降比过热蒸汽要严重得多。

汽温影响因素

直流炉:

(1)燃水比。锅炉燃水比是影响过热汽温最根本的因素,锅炉燃水比增大,过热汽温升高。

(2)给水温度。给水温度降低,蒸发段后移,过热段减少,过热汽温下降。

(3)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增大,锅炉排烟损失增大,工质吸热量减少,过热汽温下降;另外,由于对流吸热量的比例增大,即再热器吸热量加大,过热器吸热量减少,汽温下降。

(4)火焰中心位置。火焰中心移动,改变炉膛内吸热量,使汽温发生变化;

(5)受热面沾污或结渣。过热器沾污或结渣将使受热面吸热量减少,过热汽温下降。

汽包炉:

(1)燃料消耗量(负荷)。

(2)给水温度。给水温度降低,燃料消耗量增加,过热汽温升高。

(3)过量空气系数。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对流吸热量增加,过热器、再热器汽温升高。

(4)火焰中心位置。火焰中心移动,改变炉膛内吸热量,使汽温发生变化;

(5)受热面沾污或结渣。过热器沾污或结渣将使受热面吸热量减少,过热汽温下降。

再热汽温影响因素:

1、锅炉负荷;

2、给水温度;

3、过量空气系数;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再热汽温增加。

4、燃料状况;燃气、燃油时燃烧火炬短,火焰中心位置低;再热汽温随火焰中心位置的降低而下降。

5、受热面污染状况;炉膛受热面结渣

6、火焰中心位置对汽温的影响。

汽温调节方法

汽温调节的意义:稳定的汽温是保证机组安全和经济运行所必需的。

汽温过高会使金属许用应力下降,将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一般过热器在超温10-20℃下长期运行,其寿命会缩短一半以上;

汽温降低则会影响机组的循环热效率,而汽温每降低10℃会使循环热效率相应降低0.5%。

汽温调节目标范围(根据具体机组情况):

小机组: ±10℃;有的要求: ±8℃或者±5℃;

某超临界机组过热器温度允许偏差为±5℃之内,即过热蒸汽在571±5℃,最高允许为576℃,最低允许为566℃;再热蒸汽(569)(-10~+8)℃,最高允许为574℃,最低允许为559℃。过热器两侧出口的汽温差小于5℃,再热器两侧出口的汽温差小于10℃。

汽温保证范围:过热30~100%;再热50~100%;

汽温调节一般方法:

烟气侧:

1.摆动燃烧器,改变火焰中心;

2.分隔烟道,设烟气挡板;

3.烟气再循环;

4.过量空气系数;

蒸汽侧:

1.喷水减温;

2.汽-汽热交换器;

3.表面式减温器;

过热汽温调节

过热器的蒸汽温度是由水/煤比和两级喷水减温来控制。水/煤比的控制温度取自设置在汽水分离器前的水冷壁出口集箱上的三个温度测点,通过3取中进行控制。

两级减温器均布置在锅炉的炉顶罩壳内,第一级减温器位于分隔屏过热器与后屏式过热器进口集箱的连接管上,第二级减温器位于后屏式过热器与末级过热器进口集箱的连接管上。每一级各有两只减温器,分左右两侧分别喷入,可分左右分别调节,减少烟气偏差的影响。

一级减温器在运行中起保护后屏过热器作用,同时也可调节低温过热器左、右侧的蒸汽温度偏差。二级减温器用来调节高温过热汽温度及其左、右侧汽温的偏差,使过热蒸汽出口温度维持在额定值。

喷水减温调节原理及结构:

1.筒体 2.混合管 3.喷管 4.管座

每一级各有两只减温器,分左右两侧分别喷入,可分左右分别调节,减少烟气偏差的影响。两级减温器均采用多孔喷管式,喷管上有许多小孔,减温水从小孔喷出并雾化后,与相同方向流动的蒸汽进行混合,达到降低汽温的目的,调温幅度通过调节喷水量加以控制。

过热蒸汽温度性能曲线

再热汽温调节

再热汽温的调节是通过布置在低温再热器和省煤器后的平行烟气档板来调节的,通过控制烟气挡板的开度大小来控制流经后竖井水平再热器管束及过热器管束的烟气量的多少,从而达到控制再热器蒸汽出口温度。在满负荷时,过热器侧烟气挡板全开,再热器侧烟气挡板部份打开。当负荷逐渐降低,过热器侧挡板逐渐关小,再热器侧挡板开大,直至锅炉运行至最低负荷,再热器侧全部打开。

烟气挡板的结构

挡板和驱动系统分别设置在过热器侧省煤器和低温再热器的出口烟道处,挡板和其它的附件直接焊接在锅炉和烟道上面,各个挡板的叶片采用反向旋转,可有效减少烟气的偏流效应。挡板的连接采用内连式结构,可防止发生热膨胀效应。挡板之间的连接由叶片的内联系统和连接主轴和驱动的外连系统组成。驱动的扭矩通过外连系统传递到主轴,叶片的开关由内连系统进行控制。

烟气挡板调节原理:

平行烟气调节挡板调节再热汽温性能曲线见下页图示。挡板调温锅炉调温性能的好坏,关键在于挡板流量特性以及热力特性的优劣。

挡板的流量特性即烟气流量随烟气挡板开度的变化特性;挡板的热力特性即再热汽温度随烟气挡板开度的变化特性。

挡板的两大特性除与挡板自身的阻力特性有关外,很大程度上受锅炉过热器、再热器的布置(即要求的再热器侧烟气份额),挡板所在截面烟气的流通面积,以及平行烟道各自的几何尺寸的影响。

再热汽温性能曲线

事故喷水结构及调节原理:

1. 筒体 2. 混合管 3. 喷管

再热汽事故喷水减温器布置在低温再热器至高温再热器间连接管道上,分左右两侧喷入。减温器喷嘴采用多孔式雾化喷嘴。再热器喷水仅用于紧急事故工况、扰动工况或其它非稳定工况。正常情况下通过烟气调节挡板来调节再热器汽温,另外在低负荷时还可以适当增大炉膛进风量,作为再热蒸汽温度调节的辅助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