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科名医方系列(137)张学文内科方13首】

 昊晟堂 2020-12-07

1.通脉舒络汤

【处方】 炙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6g,地龙10g,丹参15g,川芎10g,鸡血藤30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路路通20g,生山楂15g。

【用法】 清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 补气活血,益肾通络。

【主治】用于气虚血瘀、肾亏络阻之中风。症见肢体麻木,半身偏瘫,患肢无力,或口角流涎,腰膝酸软,耳鸣,舌质紫暗,舌下静脉曲张,脉沉细。

【加减】 肢体麻木者加豨莶草,手足发凉者加桂枝,抽动者加全蝎、蜈蚣,语言不利者加天竺黄、菖蒲、郁金;肝肾阴虚明显者加山茱萸、生熟地黄,头颈麻木或疼痛者加天麻、葛根,大便干燥者加肉苁蓉。

2.变通天麻钩藤饮

【处方】 天麻10g,钩藤10g,磁石30g(先煎),菊花10g,川牛膝15g,地龙10g,川芎10g,生龙骨30g(先煎),草决明20g,杜仲12g,桑寄生15g,栀子10g,炒麦芽10g。

【功效】 平肝息风,益肾活血。

【主治】高血压,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头麻,耳鸣,腰酸,肢乏,烦躁易怒,手足肿胀,血压高,或睡眠不佳,脉弦数者。

3.新加杞菊地黄汤

【处方】枸杞子10g,菊花10g,生地黄12g,山茱萸12g,山药15g,泽泻10g,牡丹皮6g,茯苓10g,磁石30g(先煎),川牛膝12g,决明子20g,川芎12g,山楂15g。

【用法】清水煎服,每日1剂。

【功效】益肾潜阳,清脑通络。

【主治】肝肾阴虚,肝阳上越之头昏,目眩眼干涩,视物昏花,头麻头摇,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腰膝酸软,兼血脂高,动脉硬化,血压高。舌质红,舌下静脉色紫而胀,脉弦硬者。

【加减】肾虚甚者,可加杜仲、桑寄生,肝阳上亢重者,加石决明、龙骨、牡蛎,大便干者加草决明到30g,并酌加大黄6~10g,血压高明显者,加豨莶草,川牛膝增至15~30g,失眠者加炒酸枣仁20~30g,首乌藤20~30g,头震摇者加灭麻10g,记忆力下降者加远志10g,菖蒲10g。

4.通脉疏经汤

【处方】黄芪30 g,当归10 g,川芎10 g,赤芍药10 g,桃仁10 g,山楂15 g,红花10 g,地龙10 g,丹参12 g,炙甘草6 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功效】益气活血。

【主治】冠心病,间断性心前区憋闷疼痛4年余,每因劳累而诱发。发作时胸闷、胸痛、呼吸气短,历时数分钟后缓解,舌质暗、苔薄白,脉沉细。

5..绿豆甘草解毒汤

【处方】绿豆120克,生甘草15~30克,草石斛30克,丹参30克,连翘30克,白茅根30克,大黄15克或30克(后下)。

【用法】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服,煎时以水淹没全药为度,文火煎煮,大剂量频服,一般昼夜各服1剂,必要时可服3~4剂。对于接触性中毒患者,则须清洗皮肤。

【功效】解毒益阴,兼顾心肾。

【主治】多种食物或药物及其他中毒后,见发热,口干舌燥,恶心呕吐,甚则有神志恍惚、小便混浊等症。

6.舒心通络汤

【处方】黄芪30g、丹参15g、川芎12g、红花6g、水蛭 6 g、姜半夏12g、全瓜蒌15g、薤白12g、三七粉3 g(冲服)、石菖蒲10g、远志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 6g

【主治】气虚痰瘀交结型的胸痹,胸痛隐隐、时作时休、间或胸部刺痛、固定不移、体劳则易发,伴心悸、短气,甚则喘息,倦怠乏力,纳差食少,体胖多痰,身体困重,面色少华,易汗出,舌苔浊腻或滑,舌质淡紫或紫黯,舌下脉络青紫迂曲,或散布瘀丝、瘀点,脉沉细或兼滑。

7.清脑通络汤

【处方】草决明30克,川芎12克,赤芍10克,山楂15克,丹参15克,磁石(先煎)30克,菊花12克,葛根15克,地龙10克,豨莶草30克,川牛膝15克,水蛭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清脑降压,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先兆(小中风),症见头痛头昏、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手足逐渐不利、疲乏无力、舌质淡紫、舌下脉络淤阻、脉弦细等。

8.脑清汤

【处方】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灵磁石(先煎)30g,石决明(先煎)30g,天麻12g,钩藤(后下)12g,川牛膝30g,川芎10g,地龙10g,红花10g,豨莶草30g,杜仲12g,葛根12g,僵蚕10g,松节15g,丹参15g,炒酸枣仁15g,合欢花10g。

【用法】水煎,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活血,滋补肝肾。

【主治】肝阳上亢、瘀血阻滞之高血压病,临床表现为眩晕,头痛,时轻时重,乏力,伴双手抖动,失眠多梦,小便频数,大便不爽,舌质暗,舌下络脉迂曲紫暗,苔薄黄,脉弦滑。

【方源】沈智理,刘春华.国医大师张学文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眩晕经验[J].湖南中医杂志,2015(7):13-15.

9.通窍活血利水汤

【处方】丹参、桃仁、红花、茯苓、川牛膝、白茅根、川芎、赤芍、水蛭、麝香、黄酒、葱白

【主治】治中风、颅脑外伤、脑积水等用

10.眩晕宁汤

【处方】橘红、茯苓、姜半夏、磁石、丹参、川牛膝、桑寄生、菊花、钩藤、天麻、女贞子

【主治】内耳性眩晕

11.强胃汤

【处方】香附、砂仁、陈皮、党参、白术、半夏、白芍、山楂、石斛、丹参、三棱、甘草

【主治】气阴亏虚型胃脘痛

12.清解七味汤

【处方】生石膏、黄芩、柴胡、葛根、菊花、薄荷、银花

【主治】外感发热

13.益肾化瘀利水汤

【处方】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2g,桂枝10g,丹参15g,川牛膝12g,桑寄生15g,山楂12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通草10g。

【功效】益肾化瘀,利水消肿。

【主治】用于肾虚血瘀水肿。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盂肾炎之水肿,小便不利,腰膝酸软,困倦乏力,脸色发暗,脘腹闷胀,舌瘀暗,脉沉涩者。

【方源】《疑难病证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