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喝酒,人生将少了多少乐趣!

 酩阅 2020-12-07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悦

少量饮酒,于人有益,酒到微醺,妙不可言。

征文作品,原文标题:《不会喝酒》

文:孟秀芳 | 整理:酩悦团队

我生来不会喝酒,以致于今,各种酒类与我无缘。

人的嗜好可能也打上出身的烙印,我出身农家,生性简朴,30岁以前都为生计忙乎,绝少白米细面,偶有年节婚庆宴饮之类的事情,一杯白酒下肚,倾刻成了关公,连脖子都成了血红。那时候农村没有啤酒,村人视啤酒如马尿,偶尔一试,确不好喝,至于葡萄酒类,也一样不感觉佳妙。所以饭桌子上,我从不饮酒。 

不饮酒就少了好多乐趣。文人三五成群,流觞曲水,吟诗作赋,视为雅事。良辰美景,吆三喝五,猜拳行令,传为美谈。“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清风明月之下,自斟自饮,虽然寂寞,却也惬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酒能浇愁,碰上不顺心的事儿,倒霉的事儿,愁肠百结的事儿,“三杯两盏淡酒”也敌那晚来风急。

酒与文人、文学结缘深矣。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把酒问青天,陆放翁一杯黄藤酒,引出两首《钗头凤》……白居易自命“醉户”,欧旧修自号“醉翁”,李白被称为“醉圣”。 据统计,李白近千首诗中,写到饮酒的就有170首;杜甫现存1400首诗中,含酒味儿的多达300首。难怪李白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其实留其名的“饮者”,多是那些创造了诗、书、画、歌、舞等辉煌灿烂艺术品的文化人。至于那些昏君、权奸、衙内虽全是酒色之徒,却很少给社会留下什么文化遗产。 

不饮酒就不会劝酒,也不敢劝人喝酒。有人高度概括,西方的文化是男女文化,东方的文化是饮食文化。酒文化在饮食文化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西安南二环,就被人们称作吃环,满汉全席南北大菜,最有名最高档最时令的莱肴,全集中在那个环上,其火爆的程度使你觉得“生意做遍,不如卖饭”。我偶尔也躬逢盛宴,当着满座高朋,面对佳肴美酒,自己则显得十分尴尬。倘他人作东,不喝吧,有违天理,有碍人情,甚至被人误以为作秀;倘自己作东,只能说“本人不胜酒力,请各位尽兴”,实在想不出更多的词汇劝人喝酒,气氛老是热烈不起来。这时,我的确佩服有些人高超的劝酒本领,他们能因人而异,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 想出那么多理由,说得你不能不喝。 

酒既能温酿阴谋,也能化解隔阂,拉近距离。军人的运筹帷握,商人的尔虞我诈,政治家的阴谋诡计,许多都是在酒桌子上进行的。鸿门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写过“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李后主的“牵机药酒”送命,都是著名的例子。今天的官员腐败,那些蝇营狗苟的事情,也多在酒酣耳热之际中进行。甚至有民谣说“能喝半斤喝八两,这样的同志可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同志党放心……”话虽说得过激,但细观周围提拔的某些干部,你不能叹气摆头。

酒是个好东西,与烟不同。吸烟有害健康,少量饮酒,于人有益,酒到微醺,妙不可言。我虽然不能喝酒,却不反对別人饮酒。但不主张逼酒,有些人逼酒,动手动脚,以致大打出手。不主张在稠人广众中,高声划拳,喧闹扰人。更厌恶有些酒徒,借酒耍醉,耍酒疯,胡言乱语,寻衅滋事,以至于惹出一些祸端来。

诗文达意,美酒传神,写尽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