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飘着酒香的诗,同样醉人......

 酩阅 2020-12-07

微醺人生  有酒有故事

请您关注酩悦

酒诗篇篇醇香,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忽感到饥渴难耐,不禁“借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莫景春 | 整理:酩悦团队

诗里的酒是倾泻如雨的,浸泡着诗人们一颗颗孤寂的心。归隐于山林溪水间的陶渊明,一双白柔的手除了戴月荷锄的辛勤劳作之外,就是紧握筹觥,一杯接着一杯“有酒有酒,闲饮东窗”。

酣醉之余,挥毫泼墨,难怪现存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竟有五十六篇是带有酒味香的,其喝极其雅气:有边劳动边喝的“欢然酌春酒,摘我圈中蔬”的田耕之乐;也有闲暇自乐的“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的洒脱之气。仕道艰险的苏轼,算是最能自我解脱之人,仍难逃酒之诱惑。虽不能豪饮,且属见酒即醉之人,但对酒却情有独钟,钻研酿酒。他大言不惭地夸下海口,认为“天下还饮者,亦无在予上者。”于是酒到处地泼洒,“瞻仰古迹,以酒作祭”,“一樽还江月”。号称“酒仙”的李白更是“一日须饮三百杯”,“斗酒诗百篇”。有酒才有诗,酒是诗的原料。他深知“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他豪放飘逸,甚至肆无忌惮,可以“天子呼来不上船”。试想一下没有这如泻的酒,李白能有如此的气派吗?

陆游的豪言壮语更是叫人惊叹。“一饮五百年,一醉三千秋”。也许人生就需要这样一饮一醉就足够了,无奈心中挂念着家国,即使是酒醉,梦里也会“铁马冰河人梦来”。国家的破碎怎能不令他渴望着这“一饮一醉”而不堪回首呢。欧阳修的“醉翁”雅号却难副其实。“饮少辄醉”歪歪斜斜地坐在众人中间,与民同乐“把酒祝东风”“人生何尊前”酒与政同行,为留其名,筑醉翁亭志之,可谓为酒用心良苦。 

诗里的酒是花花绿绿,五彩缤纷的。灯红酒绿名副其实,绿是生命的使者,荡漾的绿液使人感到清凉可口。于是,白居易便有“倾如竹叶盈尊绿”。竹叶青青,纯正晶莹的玉液怎能不勾起人的欲望呢?然而,暮年穷困潦倒的杜甫却“潦倒新停浊酒杯”,酒是浊黄的,也许更近似于酿酒的原料——小麦高粱,暗示着纯厚的味道。心情愉快时候的杜甫也称赞着酒如嫩黄的鹅儿一般可爱:“鹅儿黄似酒”。可见他深得酒中黄趣,没有对酒的如此深情,能有这副别出心栽的情怀吗?更有红为贵者,深红紫红,注入杯中,醉眼迷离杯中温柔无限,让人恋恋不舍。有李贺诗为证:“小糟酒滴珍珠红“,这酒宛如红玛瑙珍珠般剔透,谁不倍增怜爱之心呢?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诗里的酒是慢慢地把忧愁消融化作泪,排泄出去,浑身轻松。踌躇满怀的曹操想到功名大业的无限和人生的苦短,也只能发出“人生几何,对酒当歌”的感叹,也只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消愁良策。“人生得意须欢尽”,但残酷的封建社会现实打碎这些清高的文人才子的美梦,或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或屈尊人下,忍辱负重,只好借酒作醉。唐初王绩有首《题酒店壁》。“此日长昏饮,非关着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越是清醒越是痛苦,何不以酒麻木呢?浓烈的酒可以刺激你痛苦的神经,使你活跃,使你癫狂,使你忘乎所以,暂时的麻木可以脱超片刻。尽管李白有诗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但他还是渴望得到“但愿长醉不复醒”,以免似柳永一样“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里的酒香飘自高山深涧花前月下,而非一般的酒楼茶肆。花下竹林,高阁画舫,幽馆曲石,平畴荷亭。另有各季节不同“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吴彬的《酒政》)如此良辰美景,必是酒兴大发。于是便有在清风朗月中高台畅饮,慷慨击筑高歌;或团聚竹林,浴日餐风,在鸟鸣溪声中开怀畅饮。李白热情地邀请月亮“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相邀朗朗的月光痛饮,月亮默默无语,深情地凝望着杯子,还有什么比这更为高雅呢?苏轼亦有此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喝多了,还能与月亮“起舞弄清影”,何等潇洒。没有终南山,陶渊明饮酒无绪。等九月菊花灿然,醉卧花间,就着清香孤傲的菊花,酒香花香浑然一体,那简直酒不醉人人自醉!

孟浩然路过故人庄,也千叮咛万叮咛:“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陆游也流连山清水秀的农家小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酒不在乎是否上等好酒,需要的是一股盎然的酒兴。面对着如此热情好客的农家朋友,自己激动的心情正能抑制得住呢?喜酒之情跃然纸上。幽静的农家小院伴着醇香的美酒。这种美好的情境是难以求遇的。也许文人墨客如此精心选择喝酒之境。多是另有一番不在酒的醉翁之意吧。

酒诗篇篇醇香,徜徉其中,流连忘返,忽感到饥渴难耐,不禁“借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酒旗飘飘,酒香花香弥漫空中,昭示着一个个幽远的诱惑,酝酿着一个个醇香的梦。

微醺人生,有酒有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