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看台49| 省作协会员笔下的汕尾(续)【陈炜鸿+何桂梅+巫国明+曾玉仿】

 海陆物语 2020-12-07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省作协采风团在凤山妈祖庙合影。

孙彦修  摄

山不在高 有凤来仪

●陈炜鸿

阳光灿烂得如同流水,白云舒卷得宛如轻风,就在这样一个美丽而吉祥的季节,我随省作协汕尾采风团,走进汕尾凤山,邂逅了一个世人千年传颂的“世界和平女神”——妈祖。

千百年来,中国东南沿海的百姓无不对一个名字心怀敬意。妈祖,这位来自民间记载,守护在华夏大地东南端的镇海女神,以慈祥博爱的情怀,不但福佑着一代代华夏子民,更向无数百姓播散福址,恩泽如大海般浩瀚绵延。

汕尾地处粤东沿海,自古多渔民及海事活动,汕尾人民对于妈祖的崇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明、清以来,海陆丰人崇尚、信仰妈祖之风尤甚,在多地建有“天后宫”奉祀妈祖。更随着不同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汕尾妈祖文化已远播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和国家,并成为许多海外华侨“寻根问祖”的情感纽带和民族信仰的符号之一。

凤山是汕尾发祥地,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地处汕尾市区东南部,濒临品清湖,山虽不高,但以形似一凤凰展翅而得名,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更有周边汕尾地域文化的浓厚积淀和优越的人文环境,所有的这些,不但为凤山妈祖庙座落于此,创造良好的天然环境,也毕将使他成为汕尾最具影响力的妈祖文化圣地!

“山不在高有心则灵”,通过天后宫香火洗礼后,沿着凤仪台拾阶而上,再往峰顶走,登上“凤山圣地”。凤山顶上伫立着妈祖石像,建于1994年,高16.83 m,重1000 t,由468块来自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优质花岗岩雕刻而成。座盘正面刻有“世界和平女神”红色大字,是民革原主席屈武书写的;右旁有石刻“天后圣母”4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冰心女士所题。这里无疑是整个景区最令人瞩目的部分,只见妈祖石像直耸云天,庄严,肃穆,却充满活力和朝气,在华贵神圣中流淌着秀慧和柔美,她是走向人间的女神,她离我们很近很近,让我们感受着她慈祥的目光,博爱的胸怀!如传说中的神祇般,福临这片美丽的圣景之地!

在凤山顶上,极目远望,可将凤山小镇美景尽收眼底。沿着向海边缓缓延伸的平台瞭望,水天—色,由远而近,甚为美妙;一艘艘渔船,舟揖如梭,晨出东海,愿能满载而归;近观古镇新姿,高楼林立,绿树婆娑,一阵阵海风吹过,很惬意,令人心旷神怡!不由把人带入一种神奇圣洁、美妙的思想空间。此时无声,胜有声,就这样,在清新的环境中,我们默默地,虔诚着,轻轻松松地享受了休闲时光。走近妈祖,不需要太多礼节,不需要什么供奉,你只要带着一颗干净的心而来,你只需携着一份善良的愿而至……

诞生于北宋年代的妈祖,已走过了一千年的风雨飘摇,也阅览了一千年的人间沧桑。从当年的一个渔家姑娘,到成为一个世界层面的海神,这种从人格到神格的过渡,尤其是生于宋代神于宋代的这种现象,任你翻遍中外历史都没有先例!这不但是因为妈祖的大善大爱精神感动了天地,更因为妈祖的这种怜惜天下人的博大情怀,深深地吻合了人类渴望心灵寄托的强烈需求。

“妈祖”二字充满了母性的平和与仁爱,反映了国民心中追求和谐、和平的人文关怀。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妈祖对民族精神力量的整合作用日益强大,以追求生活幸福、社会和谐安宁为目标的崇高精神价值,越来越成为国民心中重要的信仰支柱。在今天这个人心普遍浮躁、价值观普遍缺失、道德底线不断滑坡的重大变革时期,深入而大力地弘扬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正是建设和谐社会、更是反映了国民心中追求和谐、和平的普遍心态!

妈祖文化虽源自沿海地区,但其精神力量的传播却不分地域,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善良与奉献的永恒精神,早已如大山仰止、日月高悬。对于汕尾这片古老厚重又生机勃勃的土地来说,凤山妈祖文化既是民间精神力量的表现,亦是百姓心目中,追求平安吉祥、风调雨顺、幸福和谐生活的向往。亦是我们潮汕、汕尾两地血脉相承的共同信仰。

汕尾人杰地灵,文教昌明,是妈祖信仰浓厚的最早地区之一,妈祖也是汕尾的本土文化和地方特色。愿凤山妈祖信仰的弘传和汕尾精神发扬光大再续薪火,让妈祖文化的和风吹遍家园,让妈祖精神的甘露惠泽一方!

海边情思

●何桂梅

或许是因为从小生活在山区,抑或是生性温顺柔情似水,我特别向往大海,总想找机会去看看大海。

我曾经连续两年夏天,投入向往已久的大海的怀抱。当大海神奇般地出现在眼前,我禁不住大声欢呼“大海,我来啦!”全然不顾车上乘客们投来的异样目光。大海,以它那博大的胸怀,容纳了我这个远道而来的游子,并且把如画的美景,毫无保留的呈现于我,让我流连忘返。接连几个渐显凉意的午后,我独自一人,在海边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或静坐海边,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海上漂浮,看水天相接的壮观,看晚霞落日的美景,看潮起潮落的澎湃;或走向沙滩,留下一串串脚印,让它们溶进那波浪;或骑着摩托,在海岸上奔驰,与海风相抚,任海风吹乱我的秀发;或坐上快艇,完全融入大海,感受那动人心魄的刺激和冲浪的快乐。离开的时候,我用1.5升的矿泉水瓶装了满满的一瓶海沙,长途奔波几百公里换了三四次车,辛辛苦苦带回了家,让朋友们惊讶地瞪大了双眼。

我也曾经在寒冷的冬天,独自背起简单的行囊,奔向陌生的大海。冬日的海岸,更显寂静悠长。我一个人走过冷清的沙滩,偶尔回头,静静地看身后留下的一串串单薄的脚印,还有脚印两旁美丽而孤单的贝壳。面对浩瀚无边的大海,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我多么希望能停留在海边,逃避拥挤的世界,让心飞向水天之间,随着浪涛倾听海的音乐。看到一望无际的海面上,零零散散地飘着的几只渔船,我又多么希望能随那些船飘向远方,忘了归途。渔船渐渐远去,夕阳在海面洒下金光,却在岸边拉长我孤单的身影。我只好转身将所有的哀愁,交给遥远的海天。

水连天,天连水,水天相连无缝隙;清如水,明如镜,刻骨铭心难忘记。几次的亲密接触后,大海的辽阔和浪漫更是让我深深地着迷。虽然工作的繁忙和紧张,社会的复杂和人情的冷暖,常常使我感觉力不从心,但我对大海思念始终挥之不去,它总能在某个午后或夜间牵绕着我,让我心驰神往。无奈居于乡野,鲜有机会见到大海。

终于,在那个秋高气爽的怡人季节,跟随省作协汕尾采风团的脚步,我得以再一次与大海亲密接触。大海依然蔚蓝如晴空,我依然像初见它时那么兴奋。风吹奏着海面,波浪拍打着沙滩,如同天籁之音,声声传入耳际,我和众多的兄弟姐妹在陆丰的金厢海滩上,孩子般地嬉戏,尽情享受蓝天白云,欣赏迷人的海滩风景。

金厢海滩,给我一种不一样的感受,不仅仅因为它有着“粤东旅游黄金海岸”的美誉,更是因为这里有汕尾市境内最大的摩崖石刻“镇海石”,有周恩来、叶挺同志当年抢渡香港下海处的龙石,还有其他的奇石、石刻和古官道等众多历史古迹。

我觉得,彼时彼刻,我不只是单纯地看海。面向大海,我甚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磅礴,它的美丽。在以“神、海、沙、石”四者兼备而闻名遐迩的海滩上,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思绪也展开翅膀随风飞扬。

我流连于“镇海石”,“永镇安澜”、“天水一色”、“天水相与永”等石刻前,久久地回味“北宋名将杨文广带兵征伐到此,恰遇潮涨淹没道路,杨文广拔剑插地,扬威止水,后剑化为石”的传奇故事。

我看着省作协蒋主席发到微信群里的“龙石”图片,以及书法家赖少其刻于龙石上的诗:“洲渚夜如釜,遥天一砥柱。抢渡竭石湾,猛如下山虎。”面前仿佛出现了周恩来、叶挺等同志在这里乘船渡海的磅礴画面。

我静静地伫立,回望刚刚走过的观音岭古官道,追忆那曾经在古道上走过的古人。我仿佛看见林则徐、刘永福等正款款向我走来,我还仿佛听到了他们说话的声音,回过神来,却发现,在苍茫的古道上,只有我们这一行人,依然那样绚丽的夕阳西下,却已不见当年的古道西风瘦马。涛声依旧,官道仅存,我禁不住地想:在迷人的金厢海滩上,有多少类似扬威止水、化剑为石这样的传奇故事呢?在那青青石板铺就的古官道上,有凄美的爱情故事吗?那晚风拂柳曾演绎过多少离情别话?

汕尾行

●巫国明

   题记:8月底,随省作协主席蒋述卓率队的广东省作协汕尾红色之旅采风团,走访了位于粤东地区的汕尾市。这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英雄之城、善美之城,令我肃然起敬。当地宣传部、作协、日报社等单位给以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加上现任市委书记石奇珠又是我们广州增城人,更是平添了许多亲切。于是诗之以记,诗之以悟,诗之以谢。

天地玄黄的汕尾

宇宙洪荒的汕尾

丘陵起伏的汕尾

海岸延绵的汕尾

千年农耕的汕尾

世代渔猎的汕尾

崇文尚武的汕尾

抱负天下的汕尾

道家的汕尾

儒家的汕尾

佛家的汕尾

炎黄子孙的汕尾

孔庙的汕尾

关帝的汕尾

妈祖的汕尾

庙宇祠堂的汕尾

忠魂烈士的汕尾

善男信女的汕尾

孝子贤孙的汕尾

红海湾游人如鲗的汕尾

玄武山香客如云的汕尾

坎下古城沧海桑田的汕尾

往事越千年的汕尾

换了人间的汕尾

红色的汕尾

绿色的汕尾

蓝色的汕尾

钟灵毓秀的汕尾

人杰地灵的汕尾

红场的汕尾

海陆丰的汕尾

共产党人敢为天下先的汕尾

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横

空出世的汕尾

彭湃赴汤蹈火的汕尾

陈炯明上下求索的汕尾

马思聪千古乡愁的汕尾

钟敬文人文泰斗的汕尾

周恩来出生入死的汕尾

仁人志士前仆后继

抛头颅洒热血的汕尾

渔港的汕尾

海鲜的汕尾

花果的汕尾

美食的汕尾

咂爹的汕尾

咂纠的汕尾

咂泵的汕尾

咂妹的汕尾

咂稞吊的汕尾

让豺狼咂烂赛的汕尾

传统的汕尾

时尚的汕尾

善美和合的汕尾

诗意栖居的汕尾

狂草的汕尾

工整的汕尾

平仄压韵的汕尾

耕读传世的汕尾

书香弥漫的汕尾

汪洋恣肆的汕尾

刀刻石垒的汕尾

匠心独运的汕尾

庙宇朱栏玉砌的汕尾

祠堂雕梁画栋的汕尾

香火鼎盛的汕尾

薪火相传的汕尾

二马路的汕尾

三马路的汕尾

百年商埠的汕尾

还看今朝的汕尾

海市蜃楼的汕尾

人间烟火的汕尾

霞光万丈的汕尾

华灯熣灿的汕尾

海上生明月的汕尾

天涯共此时的汕尾

品清湖的汕尾

金厢银滩的汕尾

有凤来仪的汕尾

侠骨柔肠的汕尾

豪情万丈的汕尾

呑吐风雷的汕尾

义盖云天的汕尾

天上雷公,地上活雷锋的汕尾

青山不老的汕尾

沧海横流的汕尾

秋水长天的汕尾

白云晚望的汕尾

浪花飞溅的汕尾

潮汐相拥的汕尾

露从今夜白的汕尾

月是故乡圆的汕尾

粤东的汕尾

广东的汕尾

共和国的汕尾

南海之滨的汕尾

环球同此凉热的汕尾

九珠连环的汕尾

天外飞仙的汕尾

海上丝路的汕尾

乐天知命的汕尾

不屈不挠的汕尾

继往开来的汕尾

开拓创新的汕尾

盛世腾飞的汕尾

共筑中国梦的汕尾

老百姓乐业安居的汕尾

我肃然起敬的汕尾

我相见恨晚的汕尾

我由衷为你祝福的汕尾

我一生已经错过许多地方

却幸运地没有错过你的汕尾

让我返老还童

一宿好梦都在做朦鸽仔的汕尾

汕尾  汕尾

善美 汕尾

●曾玉仿

坎下城

传说当年  抗敌楼前

拥有78门海防炮

而今却踪影不见

一段残垣断墙

古榕倚墙相恋

浓荫下

逼仄的巷子里

隐约可见  明朝的风尘飞燕

三马路

一路走过

古商埠掇鸟街打铁街共和街

渐次迎面相遇

岁月无法回头

脚下越走越沉无法停步

其实  路程也不远

刚刚走过  三马路

凤山妈祖

凤仪台上静默的妈祖

面朝大海  沉思着

有如神灵

夕阳下  脸庞泛起

一抹绯红的光华  显露温馨

品清湖的海风

吹过凤山

世间  已是千年

妈祖的心声

我在聆听

红场星火

红场星火

播下了苏维埃政权的火种

建立共和的理想

在此萌芽开花

回望来时的历程

听见  彭湃的声音

在1927年的海丰上空呐喊

血与火的岁月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燃烧  燃烧  遍及中华

前往马思聪故居的路上

一条窄窄的小巷

低矮深处是艺术家的故居

门前的街道原是通向省城的路隘

依然  车水马龙

依然  攘来熙往

商铺林立店肆密布兴旺买卖

无法想象  当年

一位求学少年

竟从这里走向世界

玄武山元山寺

碣石湾畔

玄武山边

一山一水听涛声

观音岭下

元山寺中

一寺一塔一世界

山不在高

麒麟在此弥足道

庙不在大

玄武灵声犹长鸣

镇海石

古官道中

一匹快马从丛峦翠谷飞奔阡陌

它飞报的消息

来自明朝边陲粤东海角

倭患平息狼烟远去

路过的地方到处血迹斑驳一片狼藉

此时无风  海波不扬

将军的战马正与牛羊为伍悠然南山作客

驻足临海巨石之上

聆听涛声拍岸浪涌百尺

瞭望浩瀚大海

将军久久不愿离去直至东方既白

又见海风吹过

沧海桑田沉浮变迁早已换了人间

回望将军身影

竟成了一尊  镇海石

金厢海滩

巨石临海浪涛拍岸

天无涯海无边

心无瑕

海沙柔软怪石迷离

海风  扬起一路风尘

轻如薄纱

货轮长驱帆影点点

渔歌唱晚海鸥翩飞

游人戏逐浪花

夕阳西坠  我不愿离去

我要等到海上明月升空之时

轻轻谛听  金厢海滩前世遗忘的悲笳


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蒋述卓 题

2016年9月18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58

来源:汕尾日报16.09.1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