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肝病毒的发现

 肝病相关常识 2020-12-07

       1964 年,美国太空总署生物学家布林伯格博士他在费城福克斯·彻斯癌症中心在研究白血病时,采用免疫双扩散方法意外发现,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土著人血液中含有一种能与血友病病人血液产生免疫沉淀反应的物质,当时以为是当地民族特有的一个遗传标志,他们将这种蛋白质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奥抗,也即乙肝表面抗原), 继续深入研究,发现澳抗在美国人中检出率很低,而在亚洲、非洲人群中阳性率较高, 在多次输血的白血病患者中阳性率也很高。直到1967年才明确这种抗原与乙型肝类有关:1970年、由英国的医学家丹娜教授在电子显微镜下现察到了完整的乙肝病薄颗粒的形态(丹氏颗粒); 1972年,认识到乙肝E 抗原(HBeAg) 是病毒核心的一部分,与病毒感染性有关: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病毒性肝炎专家委员会,对乙型肝炎的抗原抗体系统进行了统一的命名,同年,布林伯格,因为在乙肝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布林伯格也是乙肝疫苗的发明者。1986 年将其列入嗜肝 DNA 病毒科。乙肝病毒由外腰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完整的乙肝病毒颗粒是直径42纳米的球形,外膜即乙肝表面抗原,内核包括核心抗原和 E 抗原,内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和DNA 聚合酶,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病毒,感染了全世界的近1/3人口,并使得多数 人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本文部分相关常识借鉴于邯郸市肝病研究所的研究相关文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