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随笔||这样的不公平,却似乎无人质疑,为什么?

 朱老师作文评点 2020-12-07

现代媒体与信息技术快速煲就,量化生产的心灵鸡汤往往换汤不换药,而其中一种模板现在想来也颇耐人品咂:某他乡游子困厄潦倒、心灵疲乏之际躲回老家,却见家中老母整日节衣缩食,于是心生感念,奋发图强,终成一番大事业。

但若换一角度,远行的游子混迹得风生水起,在觥筹交错之际,鲜衣怒马时,他是否还时时刻刻惦念家中守望的高堂?结果怕是令人哑然!

于现代大多数孩子而言,家是心灵的港湾,是历尽风浪的停泊点,是精疲力竭后栖息处,是起伏颠沛中的相依,却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时的全然忘却,是人生之山僻静的山脚——除非跌落,绝不思返。

而家中寂然端坐的老母亲哟,她们系在孩子翅膀上的目光,何曾因为他们羽翼长成而有所褪色?她们口中的千般叮咛,万般嘱咐,何曾因为家境变迁而有所衰减?她们晨也忧,暮也叹,却笑看少年自以为长在的不可一世,笑看青年崭露头角的意气风华,笑看暮年尘埃落定的安宁祥和,即使少年只注目于自身,青年仅投身于事业,中年更是进入了另一个家庭,有了一个新的重心。

事情总是这样的,除非黑夜降临,没有人会想起,在遥远的地方,还有那一轮太阳,孜孜不倦地散发着光和热。

这样的不公平,却似乎无人质疑,陪伴老母亲的,往往是那个憨愚老实的儿子,而当街坊邻居相聚而谈,却只赞那家大哥商界纵横,那家三弟学业有成——从何时起,父母日渐浑浊的期盼目光,在个人的事业成功面前,如此微不足道?

还是古人想得通透,给出了与现代人截然相反的答案,“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当母亲嘴角带笑而眼角含泪地将孩子推向广阔的他乡,当父亲沉默地将孩子送上远行的火车;当你看着父亲佝偻的背影,当你被这如流水般绵延不断的思念与深情缠绕、淹没,你该用什么去回报,去偿还?

无他,唯有这一世的膝下承欢和每一刻的心牵梦萦。

就拿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父母健在才是最幸福的人,我的快六十的同事每次中午都说我要回家吃饭,我妈在家做饭。一脸的幸福,我满心的嫉妒!懂得知恩感恩的人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是生活的赢家!”“十载寒窗苦,更念父母心。”

莫待衣不蔽体时,才想起临行密密缝;莫待食不果腹时,才回忆老屋与炊烟。让生命的每一处都绽放出五月的康乃馨,让心中常携三春晖。

亲爱的朋友:
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是“我手写我心”,那么,换个角度可以说,有手有心我们就能写作。我们天天看别人写文章,话情怀,说感慨,是不是自己的手也痒了,那就请你也拿起笔,打开尘封的记忆,写出你的人生故事,看到的自然风景,百感交集的人生感悟,发我下面邮箱帮你发表与大家分享。因为我公众号有一个栏目叫“我行WO秀”就是给爱好文字的你提供的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平台来了,你在哪里?还有稿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