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当益壮育桃李

 星星情景英语 2022-05-11 发布于上海

作者按: 汪仪璋老师从1977年始,几度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所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勋章有两枚(一九七九,一九八三)。本文是作者1981年的一篇作文(练习写通讯), 由于篇幅较长,分为两篇。

老当益壮育桃李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副教授汪仪璋同志 

(上篇)

王琴

198110

1979年五月的一天,江苏农学院党委正在召开各系科教研主任以上的干部会议,讨论1979年下半年各系科的教学安排。19796月底,原南京农学院在文化大革命后合并到苏北农学院来的全体人员将全部撤离扬州,回南京去,恢复南京农学院。院校合并虽给苏北农学院留下了“江苏农学院”的院名,但南学院的人员撤离后只剩下原苏北农学院的教职员工,有些科室唱空城计了。所以这次党委得亲自来过问教学人员安排问题。

开始安排基础课了,会议室内的气氛似乎有点紧张起来,各系科都要安排基础课,大家最担心的数学课的安排问题马上就要提出来了。原苏北农学院数学教研室的老师退休的退休,调离的调离,南京农学院撤离后,数学组就剩下一名光杆司令---教研主任汪仪璋同志。

“汪老师,数学课的问题......”教务处长一开口,大家的目光一起聚向汪老师。

汪老师,花白的头发整齐地向后拢着,戴着一副深度近视眼镜,身着普通的灰色的卡上装,看上去有60多岁。她正端坐在椅子上听会,听到处长的话, 看看同志们期待的目光,她回答说,“不用担心,尽管正常安排。”声音不高却深沉有力。

“安排?全部安排?南农的人走了,数学教研室就剩你一个人了。目前调进来的几位,虽是大学毕业程度,但是来这儿之前都不是搞数学教学的,怎么能行?”

是啊, 江苏农学院有机电排灌系,农学系, 畜牧兽医系,果树栽培系等七个系,另外还办了干部培训班,有些系刚招了研究生,哪个系,哪个班不需要数学基础课啊!全开,行吗?

“请放心,您安排吧!”

听了汪老师的话,大家都在猜测,“汪老师究竟有什么办法?”

不久,数学教研室里面热闹起来了,南农的老师们纷纷离开了,新调来的老师们纷纷来上班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是,汪老师在教研室内的黑板前讲起课来了。新来的几位老师正在认真听课。上什么课? 原来是示范课。接着人们看到新来的老师们埋头写着什么,汪老师来回看着,不停地指点着什么,讲着什么。哦!他们在忙着备课,写教案。后来人们看到新来的老师们在黑板前讲起课来了,听课的就是教研室的老师们, 汪老师也在认真听着,评点着!他们在试讲!一天,两天,三天......一周,两周,三周......数学教研室还真忙得欢呢!新学期开学前各系科的数学课都落实到具体的老师们肩上了。新学期开始后,各系科的数学课都开起来了,而且学生们反映很好!汪老师则承担了研究生们的数学课,她自己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开学后,晚上教研室的灯光亮着,亮着......

汪仪璋老师年近七旬, 如果说花白的头发、额头的皱纹使你看出她是一位老人的话, 那她那直率的谈吐,爽朗的笑声,稳健的步伐,热情认真的工作态度会使你觉得她还年轻,她还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她一直从事教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她把全部精力倾注在她的学生身上,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一批的合格人才,真是桃李满天下。而她个人的生活却极其简单。儿女们都大了,她一人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里,在学校食堂吃饭。有人跟她开玩笑说,“汪老师,你该回去抱抱孙子,享享清福了!”孩子们也劝她该退休回家休息了。而她却觉得,生活虽简单一点,但可以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教学之中。是啊,文化大革命,学校教学停滞了近十年,现在国家人才奇缺,青黄不接,作为一名老教师,她要以十倍的努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她仍然精力充沛地战斗在教学第一线。

汪老师所教的课,有的可以说是反复多次了,而她每教一遍都要重新备课。汪老师上课从来不看讲稿,她的课不仅备的好,而且背得好!她讲课向来思路清晰,深入浅出,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那课下的功夫下得有多深哪!晚上,你可以看到她出入在学生晚自习的教室里,星期天,你可以看到她仍在伏案工作,有时回家看看小孙孙,包里却装着学生们的试卷或作业,抽空就批改起来。学生们说,“汪老师讲的课,我们一听就懂,她还不辞劳苦地为我们辅导,我们非学好不可。”

教研室内的同志们都照顾她,而她并不以老自居。即使是办公室内的卫生值日,冲开水(提着热水瓶到热水房打开水),学校环境卫生的扫除,她都和年轻教师一样参加,她说,“我就是你们当中的一员,不要觉得我年纪大了就要照顾我。”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