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赚钱的四个纬度】第一个阶段:用体力赚钱...

 小蜜蜂139noicr 2020-12-07



第一个阶段:用体力赚钱。

第二个阶段:用脑力赚钱。

第三个阶段:用钱赚钱、借钱赚钱。

第四个阶段:用权力赚钱,这与普通人无关。

认知能力决定了赚钱的维度,处在那个维度,又决定了自己赚钱的量。低维度的赚钱方式永远赶不上高维度,如同跑步不可能追上汽车,汽车更不可能跑过高铁,赚钱多少主要看赚钱方式,这与个人的努力关系不大。

我们为什么辛苦地赚钱?

不是因为多爱钱,去做金钱的奴隶,而是这辈子,不想因为钱去低三下四,甚至走投无路。

只希望在父母年老时,可以有能力分担;在孩子需要时,给他锦上添花。

最近看到一段话:没有钱,你拿什么维持你的亲情,稳固你的爱情,联络你的友情?靠嘴说吗?别闹了,大家都挺忙的!洗洗早点睡吧!

你怎么理解仇富现象?

总认为别人赚那么多钱就是靠不正当手段,一定是有黑暗面。

存在这种心理的人多半不能理解赚钱是因为提供的社会贡献大,是得到市场奖励的结果。

其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变不成富人,因为他对于如何赚钱的底层逻辑都没有理解。有些道理往往颠覆却真实,但是人们往往不能接受。

努力和上进,
上班和赚钱,
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
而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神奇的二八法则:

20%的人用脖子以上来挣钱,80%的人用脖子以下赚钱。

20%的人我要怎样做就会有钱,80%的人我要有钱我就会怎样做。

20%的人放眼长远,80%的人在乎眼前。

 20%的人明天的事情今天做,80%的人今天的事情明天做。

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永远只有20%是富人,而80%是普通人。比例不会变,只是互相替代而已。

明明在拼命攒钱,为什么还是越来越穷?

1、购买力降低。货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失去他原来的价值的(即我们所说的缩水)。货币贬值后,购买力会下降,直接造成物价的上涨。比如:8年前,我们买100块钱的猪肉,可以过一个春节;现在100块钱买的猪肉,只够一家人吃两顿饺子。

2、思维贫穷。拼命存钱的人平常舍不得花钱,贵点的衣服不舍得买,朋友聚会不舍得参加,不但失去生活的乐趣,生活质量下降,最主要的是周围的朋友越来越少,人脉资源更加缺乏,得不到最新的信息,遇不到最佳的赚钱机遇。

3、因小失大。拼命存钱的人不注重对自身的呵护,有些小毛病觉得过几天就好啦,殊不知这样容易使身体毒素长期积累,很多大病都是小毛病积累的。到头来,花去的钱就会更多。

4、曲解了钱的用途。钱是物质交换的媒介,是服务于我们的经济活动的。钱是用来满足和提高我们的生活需求的。撇开提高生活质量的存钱,毫无意义。

5、花钱=投资+消费。以提高生活质量的花钱,能够刺激自己的获取金钱的动力。大胆的最求必须的房子、车子,购买一次进修课程,以及买一部好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能够激发工作的热情和创业的激情,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综上所述,不要一味的为了增加货币量而存钱,钱是给人服务的。不投资,只知道省钱攒钱的,注定会越来越穷。

是什么限制了你的能力和收入??

1.否定性思想
比如:不可能、没办法、怎么会?没想过、不知道等等,这些词汇会让你的大脑停止思考,不会再为结果找答案。没方法等于没能力。

2、推卸责任
比如:没看见、不知道、不是我的错、因为……所以……这些词汇会让一个人心安理得的让这件事情和自己没关系,损失了很多次成长的机会。

3、金钱
金钱会锁定一个人的能力,不给钱就不干活,钱给的少就不去做,久而久之自己丧失了赚钱的能力。

4、职责局限
这个不归我管、那个不归我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他忘了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5、抱怨
自己永远是一个受害者,发生事情永远是别人的原因,整天怨天尤人,慢慢的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幸福快乐都离他而去。

6、自以为是
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慢慢的谁都不再给他提意见,再也听不到真话的同时,只能自己慢慢成长。

7、不自信
你不相信的东西永远不会全力以赴的去争取。一切随缘,顺其自然。

8、怕犯错
怕犯错的人不敢去做更多的事,出了错第一时间先给自己找理由找借口,失去了很多次尝试的机会,没有结果意识,经常为了对和错争论的面红耳赤。

9、懒惰
不想干,也不愿意去想,安于现状、与世无争、承受不了压力,只想不劳而获,每天做着美梦,温水煮青蛙,这种人是舒服死的。

你的能力停止于你的思想、行动、感悟!

跟随一个“高手”,听话、照做、执行,收入就会增长,但是大多数人不这样做,他们总是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穷得很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