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人越来越少的中西部县城、乡镇,人力成本低还是优势吗?

 山川网 2020-12-07

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了一件关于东莞鞋厂异地求生的新闻。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用工成本的不断攀升和中西部内陆地区频频伸出橄榄枝,部分沿海低技术型加工制造业不断向中西部内陆地区开设分厂,进行产业转移。但是从结果来看,内陆地区薪资的确可以节省一半,但最终的经营效率却并未有明显的提升。

01

县城乡镇人力成本的确低廉,但未必性价比高

“3年前去贵州六盘水的工业园考察时,当地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在1800~2000元,那时候东莞的工人工资水平为每月3800~4000元,也就是说,当地工人的工资水平仅为东莞的一半。”

“到了今天,六盘水的成本优势依然存在。目前六盘水工厂的工人月薪为2800~3000元,东莞工厂的则要5000多元,再加上我们刚去的时候当地政府给免了2年的厂房租金,所以总的来说,那边的成本要低很多。”

伴随着中国经济进入全新周期,中西部地区的招商引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速度也正在不断加快。

在过去的几年间,我陆陆续续参加过很多中西部地区主办的各类峰会,目的无他,就是希望东部地区的企业和企业家能够把目光投向中西部,愿意到中西部投资建厂。其实这种情形,在改革开放后,东部沿海地区迫切渴望外资进驻中国投资办厂是异曲同工的。

作为落后地区,能够提供的资源往往也是相似的:比如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比如低价甚至直接免费的土地使用,比如政策、税收上的倾斜与优惠等等。

在过去的15年里,泛珠三角内陆九省区(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九省区;再加上香港、澳门则组成俗称的“9+2”区域)设立了数十个不同类别的产业转移对接园区,形成了珠江-西江经济带、闽粤经济合作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粤川自贸试验区、北部湾临海产业园、湘赣开放合作试验区等跨省产业合作平台。

毫无疑问,在“9+2”区域内,各省各地的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东部的广东、福建两省其实是产业移出的主力军,西部的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则是产业移入的主要地区。远的不说,即使是我身边认识的不少广东朋友,目前都有为数不少被公司指派到西南地区进行产业的拓展与市场的开发。

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近些年来经济增速迅猛,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这一方面是西部地区近些年来得到政策优势的鼓励,当地政府趁势而起,招商引资工作做得相对出色。但同时,也是因为当地本身的经济基量较低,所以反映到增速时才会更为突出。从实际情况看,受限于当地的客观经济基础,目前也仅有省会城市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城市的雏形,讨论省内副中心城市都还为时过早。

相比东部地区的多核经济驱动,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速中,消费依旧还是主要驱动力。房产的全国性躁动,也带火了部分西部省份中心城市的快速上涨。伴随着生活成本的提高,势必倒逼当地企业提高员工待遇,从在逐渐追平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

02

愿意留在“家门口”就业的,究竟是哪些人?

“去了当地反而招不到人了,可能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来广东打工,薪资比较高。我们在当地的工厂只招到几百人。工人不够(规模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来。”

如果你到现在的东北除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城以外的绝大多数城市街上走走看,都不难发现一件事,老年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正在变成老年人;而年轻人越来越少,还有大量在孩子幼年时就举家迁往外地的家庭。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那些不愿意跟随时代趋势发生改变的人,必然有其对应的原因。过去我们想当然认为中西部县城、乡镇的经济落后,人口流失,是因为当地没有企业,无法解决就业,所以年轻人才被迫“离家背井”,外出打工。

但事实上,当东部省份的大量工厂开始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地区时,那些已经习惯在东部沿海城市生活和工作的年轻人,丝毫没有任何因为老家村口有工厂可以打工生存了,所以我们是不是就要立马卷铺盖卷回家的冲动。

多数中国人早已渡过了“活下来”的阶段,他们思考的是如何“活得更好”。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北京近几年来房租成本节节攀升后,很多北漂年轻人宁愿勒紧裤腰带,也不愿离开北京的情形中有所思考与收获。

所以,当下阶段愿意留在中西部县城、乡镇的人,除了极少数是真的看不清趋势,完全不了解“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中国地域鸿沟式差距,更多有其无法离开的原因。老弱病残,以及需要照看老弱病残的群体,在当下中国保守也要数以千万计。种种无可奈何的因素,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假使现在产业转移的工厂已经开到了县城、乡镇的家门口,以上这些人为了能够补贴家用也愿意加入工厂务工,但是可以想象的是,他们完全没办法像千里迢迢前往东部沿海省份打工的年轻务工人员一样,毫无顾虑地进行加班拼搏。因为从身份和角色上,他们留在当地,就是为了承担更多家庭职责,而非劳动职责。因为后者,已经用脚投票,前往了异地他乡。

这里我们就又要谈到,为什么很多外资工厂,在中国用工成本上升后,首选的是前往东南亚国家,而非中国内陆的一大根本原因:他们需要是年轻且高性价比的劳动力,而非中老年农村闲散人员。当中国的老龄化不可避免发生后,人口年轻化指数处于高位的东南亚国家,就成为第一选择。

从这个层面说,你我每一个人,都要思考一个问题,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即将走进中年、老年的时候,那时中国经济也全面进入了缓涨、滞涨期,我们以何为生。

03

产业转移的式与势,“逆城市化”暂不可取

“员工家中有老人过世办酒席要一周时间,亲戚朋友都要参加,工厂就没人上班了。再比如,内陆许多地方重人情,一年下来送礼的钱比工资都多,许多年轻人宁愿外出打工,避开这些旧俗。”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入门级的概念,叫做机会成本:就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另一项经营活动应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种收入即为正在从事的经营活动的机会成本。通过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要求企业在经营中正确选择经营项目,其依据是实际收益必须大于机会成本,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机会成本不仅适用于企业,同样适用于个人,不过我们时常将其称之为选择成本。比如你选择了到A公司工作,那么就意味着你要放弃B公司、C公司的一些利好和机会。每个人在做出一定选择时,一定是经过了相关考量,最终愿意做出对应妥协和放弃的。

俗话说,从来没有一种工作叫做“钱多、事少、离家近”。来自内陆县城、乡镇的青年不远千里,离家背井前往沿海发达地区就业,这本身就是一种选择。他们选择了放弃“离家近”,他们愿意为了“钱多”而接受“事多”的工作。再通俗点说,就是愿意为了更高的收入接受加班。

服装加工、鞋帽加工以及其它初级工业制成品加工业,看上去似乎技术难度不高,只需要参与劳动者从生手锻炼成为熟手,生产效率就会提升。但为什么这些工厂全都扎堆在浙江、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带,这背后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绝不仅仅只是沿海进出口贸易成本低,东部沿海经商思维活跃,产业上下游配套完善,当地营商环境好这么简单。

中低端产业转移从沿海到内陆,是商业方式;新生代青年劳动力从内陆迁徙区域中心城市或东部沿海,是时代趋势。所以在产业转移中,工资成本只是企业众多成本之一,如果只关注这一点,就会因小失大,忽略掉更多更重要的企业经营维度。所以即使是现阶段大范围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也应该重点关注中西部省会城市,哪怕是其郊区位置。

年轻人需要更好的生活,更有希望的人生。所以,你把工厂开到已然正在没落县城、乡镇,其实非但没能解决他们的收入问题,反而是变相阻碍了他们人生向上的正路。因为他们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正是需要用于完成人生进阶的成本支出。把工厂开设到对的地方,正是对年轻人最大的负责任。

2018上半年:部分城市GDP 丨 27省GDP 丨 15省GDP 丨 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 丨 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丨 社消增速大数据 丨 国民消费大数据 丨 IPO数据 丨 土地成交数据 丨 全国篇 丨 广东篇 丨 浙江篇 丨 陕西篇 丨 江西篇 丨 青海篇 丨 京沪篇 丨 江苏篇

2017GDP: 海南 丨甘肃贵州山西云南广西江西陕西安徽福建湖南河北湖北四川河南浙江山东江苏 广东

城市:高新技术企业 丨 一千多万北漂们 丨 四川副中心城市 丨 逆城市化灰犀牛 丨 三产占比 丨 2017国民大数据 丨 2017商标大数据 丨 燕赵之地 丨 上半年居民可支配收入 丨 各省高等教育人口 丨 真实国民经济&素质 丨 恩格尔系数偏高城市 丨 上半年社消增速 丨 西部地区的希望 丨 地方债

人文:民谣唱过的城市 丨 一线城市十栋房 丨 楼巴 丨 流动人口 丨 90后不生孩子 丨 北京也很委屈 丨 选择一座城市 丨 海口出租车司机 丨 乡村里的中国 丨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丨 中国人都是赌神 丨 最美烟火气 丨 穷人为何贫穷 丨 永难脱贫  都挺热的  小龙虾  逐水而居  中国啤酒地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